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瓜无土栽培

黄瓜无土栽培

黄瓜种植案例
大棚规格:长36米、宽24米,四连拱,肩高2.2米,半拱形大棚。

方式:大棚椰糠袋培,1200袋/亩,2株/袋。

定植前准备工作
1、整地:水漫过地面10cm 左右,用旋耕机搅动均匀(利用水的流动性来达到地面的平整很结实),放水、晾晒。

2、开沟:距棚头、尾50cm 开大排水沟(宽20cm 、深20cm ),按图1开小沟,宽10cm 深10cm 。

3、盖地膜、地布:先铺地膜,再铺地布。

使其贴着沟底,平整为宜。

4、装、摆基质袋
a 、泡椰糠,将整堆椰砖放在棚内,用水充分淋透,翻动均
36m
棚尾

1
匀即可。

b、装椰糠,将泡透的椰糠装入袋中,8、9分满为宜。

C、摆基质袋,如图1样式摆袋,使其间距相等,呈直线即
可。

5、安装滴灌带(滴剑)
育苗
提前10天点种育苗,用128孔穴盘。

期间注意水分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操作如下:
一、拌基质:提前一天将基质淋透水、拌均匀,用膜盖好,使得基质能够吸透水分且均匀。

使用时需再次翻动,使其上下均匀。

二、装盘、压盘:将一定量的基质放置穴盘上,用木块将其刮平。

以十盘为单位,将空穴盘压在上面,向下压致形成离穴盘面约0.8cm 到1cm的孔为宜。

三、点种、盖基质土:将种子放入孔中,一孔一粒。

之后,将基质均匀的撒在穴盘上,随后用木块将其刮平。

四、浇水:覆土后第一次浇水要淋透、均匀。

五、日常水分、养分管理:
a、在种子破壳出土之前,基质应该保持较湿润的状态(湿度80%以上,视觉上为表面深褐色)。

b、种子脱帽阶段需降低水分含量(湿度50~60%,视觉上为表面棕色),有利于外壳脱落。

c、b步骤后的水分管理原则:一次性淋透,干到湿度为
50~60%时再次淋透(湿度在50%左右,天热会出现萎蔫,在子叶阶时子叶会上翘),局部偏干,局部补水。

这样可以避免苗徒长。

六、苗期病虫害防治:控制好苗棚周围的环境,以防为主,治疗为辅为原则。

注:可以直接点种在基质袋上,水肥管理照旧。

定植
a、提前一到两天进行分多次给营养液(EC1.5ms/cm),使得整个
基质袋均匀充满养液。

b、单袋双株分株定植,定植深度为不没过子叶为宜。

水肥管理
a、定植后的前两天正常灌溉(EC1.5ms/cm,300ml),促使其缓苗生根。

b、a步骤后进行控制水、肥量的管理,以刺激根系的快速生长(第二层果完全座住为准)。

期间三四天灌溉一次(基质湿度降至50%左右),EC1.5ms/cm,1500ml(以基质袋再次湿透为准)。

c、b步骤后进入常规的水肥管理,每天的流出液需是进液的20%,进液EC需根据出液EC(不能低于进液0.3ms/cm)每阶段将其缓慢上调0.2ms/cm,最高到EC2.2ms/cm。

d、当出液EC高过进液EC0.3ms/cm,需进行长时间给低浓度养液(EC1.2ms/cm、3000ml)。

田间管理
a、黄瓜选择每株一主干,主干层层留果。

全生育期将需要所有侧芽和须(防治缠住花、瓜)全部及时去除(侧芽不应超过5cm)。

b、待植株长到20cm左右开始绑线绕蔓。

将吊蔓线上下固定,每株一根绳子,顺干往上绕,每次绕至顶部,不缠住花、叶即可。

一般5天一次。

c、必须将前四层的花在打芽时一同除去,第一根瓜膨大结束,应将其以下的叶子去除。

操作上应留一段叶柄,使其不容易感染病害。

适时采收
尽管黄瓜果实发育速度较快,但商品果实采收期并无严格要求,当瓜条长度和横径达到一定大小,果面逐渐平滑,刺瘤逐渐稀疏,而种子和瓜皮尚未硬化前,均可采收。

要求瓜条果面已充分展开,花干而未枯、果面刺瘤略显稀疏、刺白而未干。

根瓜应适当早收,以防止坠秧。

瓜秧中部的瓜条则应在符合市场消费要求的前提下适当晚收,尽量结大瓜,通过提高单瓜重来提高总产量。

上部所结的瓜条则也应当早收,以便于保持后期植株长势,防止早衰。

不同植株长相在掌握瓜条采收标准时也有所不同:长势较弱的植株上所结的果实应适当早收,以促进植株茎叶生长,而长势旺盛的植株的瓜条则应当适当晚收。

不同长相的瓜条采收标准也不同:对于外观顺直的瓜条应适当晚收,而畸形瓜则应适当早收,必要时甚至可以在瓜条膨大前就可及时摘除。

另外,不同生长季节所掌握的采收标准也应有所不同。

冬季瓜条应适当早收,避免因光照弱、温度低而影响其他果实发育或引起化瓜过多。

而秋季和春季外界光温条件适宜时,瓜条可适当晚收、留大瓜,以利于产量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