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大题第一次作业填空1 . (3分)在中国魏晋南北朝时代自然事物真正作为审美对象进入人的视野。
2 . (3分)鲍姆加登在1750年出版的专著《美学》中首次提出“美学”这一名称,这被认为是美学学科产生的标志。
3 . (3分)要完整地界定艺术,必须把作品、读者、作者、创造和文化语境这几个要素联系起来考虑。
4 . (3分)梁启超从20世纪初年起关注“美学”问题,借鉴西方观念和术语陆续撰写一系列美学与美育论文,由此被视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创始人。
5 . (3分)俄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依据唯物主义哲学提出了“美是生活”这一著名的美学命题。
第 2 大题第一次作业,单选1 . (3分) 美国哲学家布洛克把(D )作为一条重要的美学原则提出来,并从语言学角度作出论证。
A.直觉 B.通感 C.审美移情 D.审美态度2 . (3分)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B )把那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的生命体验称为“高峰体验”。
A.弗洛伊德 B.马斯洛 C.阿恩海姆 D.克罗3 . (3分) 在古希腊,因创作《蛙》《云》等喜剧作品而被称作“喜剧之父”的剧作家是……(C )。
A.亚里士多德B.埃斯库罗斯C.阿里斯托芬D.毕达哥拉斯4 . (3分) 要完整地界定艺术,必须把作品、读者、作者、创造和(D)等要素联系起来考虑。
A.符号实践 B.审美体验 C.文化心理 D.文化语境5 . (3分) 中国晋宋时代著名画家(C )提出了“畅神说”。
A.王维 B.刘勰 C.宗炳 D.钟嵘第 3 大题第一次作业判断是非题1 . (20分) 人是社会美的中心,自然美是与人无关的美。
错误2 . (20分) 社会关系的美体现着人的本质。
正确第 4 大题第一次作业论述题1 . (30分)试举例论述审美体验与理性阐释交汇的方法。
答:美学的对象是充满感性特征的,但美学研究又要求对其予以理性阐释,这就提出了审美体验与理性阐释相交汇的方法论要求。
审美体验是特殊的生活经验,它是指对于具体审美现象的深入而又独特的感性直觉方式,是经验中显出深意、富于直觉和具有特殊感染力的形态。
美学的对象充满着感性特征,因此美学研究中应当运用这种审美体验方式。
理性阐释是指对于具体审美现象的富于理智的分析方式,它要求研究者尽力克制一己的情感,运用理智能力去抽象思考。
学习美学,要将审美体验和理性阐释两者交汇在一起,共同服务于对审美现象的认识。
如此,才符合美学学科的特性。
例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就是审美体验与理性阐释结合的经典范例。
看落日西下,本是一种寻常的生活经验,然而诗人此时关于落日的经验却因独特的、深沉的情感激荡而及其富于直觉性和感染性,这里融聚了深切的个性感悟。
同时,对这一审美现象进行理性阐释时,我们能清楚地分析出其中蕴涵的深层意义,那种对即将逝去的生命的辉煌的无限留恋,以及冷静地面对将要到来的生命黄昏的理性态度。
第二次作业1 . (3分)色彩的基本特征是表情性、象征性、审美意味的复杂性。
2 . (3分)审美意味的情感性,是指艺术作为富有审美意味的符号能够表达丰富的情感。
3 . (3分)形式美的产生,不仅与人类符号实践紧密相连、依赖于在其中形成的形式感,而且也取决于形式美本身的抽象化和独立化过程。
4 . (3分)一个文化有自己特殊的组织美和的方式,因此,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美。
5 . (3分)美的形式是具体审美对象的感性形态,是同美的内容直接相联系的;而形式美则是从各个具体美的形式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形式特征。
第 2 大题第二次作业1 . (3分)形体由点、线、面、体等不同层面构成,其中( A ) 作为形体构成的基本符号而具有重要审美价值。
A.点B.线C.面D.体2 . (3分) ( B )是中国文化的形式美选择之一。
A.比例 B.线 C.半球形 D.几何形3 . (3分) 在现代中国提出“趣味教育”的是( B )。
A.王国维 B.梁启超 C.鲁迅D蔡元培4 . (3分) ( D )是指物体中心点的两面或多面呈现出外在形式不同而内在质量大致均等的状态。
A.对称B.比例C.匀称D.均衡5 . (3分) 西方美育发展史上提出“寓教于乐”的是( A ) A.贺拉斯 B.席勒 C.夸美纽斯 D.康德第3 大题第二次作业1 . (10分) 什么是形式美的相对独立性?形式美的相对独立性,是指形式具有不受制约的自由特征。
第一,形式美所得以构成的自然物质材料及其组合规律,本身就具有美得因素。
第二,形式美是在人类的长期符号实践中从各个美得形式中抽象出来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自由美。
因此,形式美有着不受制约的自由特征,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
2 . (10分) 美育的具体特征是什么?(一)美育的趣味性,是指美育过程总是伴随着个人趣味的激发和满足的过程。
(二)美育的感染性,美育的实现依靠的是人与活的形象之间的情感交往。
情感的感染在美育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低位,以致于必须把认识和道德等理性的因素融入审美情感中。
(三)美育的多样性,是指美育在时空上的灵活自如和在个体上的显现差异的特征。
美育的特征还有很多,但是趣味性、感染性和多样性事其基本和突出的3点。
从美育的实施手段方面看,它以美得形象感染人,就有趣味性;从美育的心理基础方面看,它要调动人的感情活动,就有感染性;从美育的运作方式来看,它灵活自由、因人而异,就有多样性。
3个方面的特征,共同形成了美育作为一种教育方法的独特形态。
第 4 大题第二次作业1 . (25分) 试举例论述多样统一的两种基本形态各有什么特点。
答:多样统一作为形式美的组合规律之一,其两种基本形态是调和与对比。
调和是各种非对立因素之间相联系的统一,对比是各种对立因素之间的统一。
二者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差异因素的趋向性的不同上。
调合的主要特点是在差异中趋“同”,是两种或多种相近或相似因素的相互联系,使之和谐统一,形成差异不大的变化,产生协调的美感。
比如体现于色彩,相似或相近的色彩的搭配,同色中浓淡不同的搭配,这就是调和。
例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等,同为蓝色的天蓝、湖蓝、海蓝等的搭配。
又如安格尔、拉斐尔的油画,多运用色调柔和、协调的色彩等。
调和在变化中保持基本的一致,给人以融合、宁静、协调、优美的美感。
调和形成的和谐,一般属于阴柔之美。
对比的主要特点是在差异中趋“异”,把美的事物中有明显差异的两种或多种因素相互组合,在互相映衬和对照中使各自的特征更加突出。
对比在形式美中被大量运用,如色彩的浓与淡、体积的大与小、声音的强与弱、光线的明与暗、空间的虚与实、节奏的快与慢等,都存在着对比。
这些对立因素按照形式美的规律组合在一起,相互形成对照而又形成统一。
因为对比是由对立因素的统一造成的形式美,一般属于阳刚之美。
对比在艺术中应用非常广泛,因为它可以突出艺术形象的性质和特点,获得生动强烈的艺术效果。
我们的教材上举了布达拉宫的例子。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如中国水墨画中黑与白的对比、交响乐曲中的快板与慢板、凡高油画中反差强烈的色彩运用、京剧脸谱等,都是对比的具体运用,更加突出和强调了各对立因素各自特点。
作为多样统一的基本形态,对比和调和,都是在统一中有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表现出多样统一的和谐美。
2 . (25分) 试举例论述形式美教育的特征。
形式美教育的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普遍宜人性,符号直觉性和形式仿效性。
普遍宜人性,是指形式美教育具有普遍适用和乐于接受的特性。
形式美广泛存在,并且适合人们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它的独立审美价值可以随时随地使人产生愉悦,自然而然地受到美育。
例如我们时常去山水之间游历,绵延起伏的群山、滔滔翻滚的河流、波浪起伏的麦田、舒卷自如的云海,都以其丰富天成的形式美因素令我们赏心悦目,产生愉悦的美感。
而日常生活中,衣物用品、书报刊物,随处都可以接触到多样多姿的形式美,给人带来愉快的同时,使人不知不觉受到形式美教育。
符号直觉性,是指形式美教育具有借助符号形式而获得当下直接领悟的特性。
形式美是美的事物形式外观的造型符号,它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使人获得感性直观,经过形式美育的反复训练,提高人的审美感受力和审美素质,然后上升到审美直觉高度,加强人对形式符号所表达的情感和意蕴进一步的体验和领悟。
比如我们欣赏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从形式美的角度来看,他的画突破常规,采用黑、白、灰三色,把形体拆解、分割成各个破碎零乱的部分,再按照不同方式重新拼贴、连接,以支离破碎甚至怪诞荒谬的形式,描绘了战争的狂暴、狰狞、动乱和残忍。
通过形式美教育,接受者可以通过感性直观上升到审美直觉的高度,领悟其特有的情感意蕴,获得真正的审美愉悦。
形式仿效性,是指形式美教育可使人通过对经典形式美的仿效而达到对形式美的创造性运用。
形式美教育应以经典艺术为形式美的典范,同时让接受者进行模仿效法,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技能技巧的训练,在反复多次的练习中掌握形式美的规律和技巧,达到运用形式美,并能动地创造形式美。
第 1 大题第三次作业1 . (3分) “泛审美”指的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审美趋向于生活化、实用化、社会化和商业化,变成了人民生活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
2 . (3分) 电视是综合艺术之一,是以屏幕上的声音和画面为媒介,综合电影和戏剧的多种表现手段来塑造形象,以家庭为主要传播对象的艺术。
3 . (3分) 所谓含蓄蕴籍性,是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语言符号实践,其语言组织内部包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4 . (3分) 个体发展是指人的一生中所发生的有系统的综合变化过程。
它包括身体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和情绪发展。
5 . (3分) 在《古代社会》一书里面,(美国)摩尔根依照物质生产方式中技术发展的程度,将人类历史划分为蒙昧时代、和文明时代。
第 2 大题第三次作业1 . (3分) 以“理性沉思”为基本审美特征的审美文化形态是( A )A.高雅文化B.古典性文化C.外来文化D.现代性文化2 . (3分) 外来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C )A.含蓄空灵奇异B.奇异抽象含蓄C.奇异征实逼真D.奇异逼真抽象3 . (3分) 提出“自我认同”说的是( B )A.卢格B.埃里克森C.怀特D.皮亚杰4 . (3分) 表演艺术的形象构成是在( D )过程中流动展现出来的。
A.时间B.空间C.想象D.表现5 . (3分) 形象的感染功能,是指文学以语言符号塑造艺术形象,作用于读者的感情,使其受到强烈的感召和熏染,获得()的审美愉悦。
A.感官上B.情感上C.思想上D.精神上第 3 大题第三次作业1 . (10分) 外来性文化的具体特征是什么?中国文化视野下的外来文化有如下特征:1、奇异,指的是外国的文化进入中国文化的视野后,所必然呈现的一种迥异于本土文化的色彩。
2、征实,中国文化讲求的是空灵和蕴藉,而外来文化,则具有一种追求本体、以实体为本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