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三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三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三单元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Ⅰ(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岭南文化能与基督教文化、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和睦共处,而且敢于和善于同异质文化进行直接嫁接,拿来为我所用,形成独特的文化流派。

这表明岭南文化的发展得益于它的()A.独特性B.多样性C.开放性D.包容性近代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华文化也处于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

据此回答第2~4题。

2.近代中华文化衰微主要是由于()A.文化本身的保守主义传统B.封建统治的没落和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C.中国文化重视经验和技能而轻视理性与反思D.中国文化本身缺乏宗教信仰的浸润3.魏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主动发起“文化自救”的先驱者之一,其行动具有标志性意义。

这一典型事例从一个侧面表明()A.拯救民族文化不需要外域文化的帮助B.只有全面接受工业文明理念才能走向现代化C.只有先学习西方文化才能拯救中华文化D.中华文化的发展需要每个中国人的文化自觉4.每年山东曲阜举行隆重的祭孔大典时,海外华人、华侨和侨界领袖一齐前来参与祭孔大典活动,港澳台地区也派出了祭孔参访团前来祭祀。

同时,我国台湾、香港等地以及世界各地的孔庙也举行祭孔活动。

举行祭孔大典()①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②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③有利于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④是文化复古主义的重要表现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我国至今使用的许多民族乐器,都是从汉代开始由各边疆民族地区陆续传入内地的。

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很早就在祖国的艺术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一材料告诉我们()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B.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独领风骚C.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作出了贡献D.不同区域的文化,显示出不同的特色6.从孔子学院到“中法文化年”;从《茉莉花》、《云南映象》走出国门,到动画片《中华小子》热播法国并摘得法国动画大奖;从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易中天的《品三国》、《于丹〈论语〉心得》版权被韩国人抢购,到上海城市舞蹈公司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卷起强劲的“中国风”……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越来越热。

这些现象表明()A.中华文化能够取代其他民族文化B.中华文化呈现多国文化的丰富色彩C.世界各国文化逐渐被中华文化同化D.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得到广泛传播7.红色旅游是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来看,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①加强革命传统教育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③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④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草根是相对于主流、精英而言的。

“草根文化”即平民化、大众化的文化。

近年来借助电视和网络传媒,在《百家讲坛》中用“说书体”评说历史的易中天“如日中天”,高雅文化正逐渐通过媒体和网络技术走向平民,走向大众。

据此回答第8~9题。

8.“草根文化”借助电视和网络传媒迅速兴起。

这表明()A.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促进文化的发展B.教育在文化传承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C.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D.社会制度的变迁有力地促进了文化的进步9.多元和丰富是一个文明和谐社会最需要的文化图景,草根文化的蓬勃兴起说明()A.发展大众文化应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B.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化一定是优秀文化C.“草根文化”就是我国所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D.落后文化采用现代传播手段肆意扩散10.南怀瑾先生在三十多年前曾预言:一个国家的科技落后了,可以很快迎头赶上;一个国家的经济衰落了,也能补救。

唯独一个国家的文化不复存在了,也就意味着亡国,这个国家就不可能复活了。

南怀瑾先生的预言所蕴涵的道理是()A.文化对经济和政治具有决定作用B.文化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的精神支柱C.传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D.国际竞争的实质是民族文化的竞争1405年,郑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率船队出使西洋。

据此回答第11~12题。

11.从文化角度看,郑和下西洋早已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更是一种文化象征、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

郑和“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的精神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赏。

“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的精神体现了()A.忠诚老实精神B.无私奉献精神C.爱国主义精神D.勤劳勇敢精神12.郑和的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能够解决船上储存淡水,船的稳定性、抗沉性等问题。

这说明我国当时的科技文化()A.处于世界的前列B.达到世界中等发展水平C.开始落后于西方国家D.受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冲击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红军长征造就的伟大精神穿越70年时光,仍然具有激荡人心的强大力量。

据此回答第13~14题。

13.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征精神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A.传承性B.时代性C.开放性D.区域性14.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要继续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这是因为长征精神是()A.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铸成的B.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C.主要依靠当代青年学生来传播和弘扬D.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的精神动力15.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是()A.文化建设就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B.弘扬民族精神是现代化建设的最重要任务C.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D.只要弘扬民族精神就能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二、选择题Ⅱ(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符合题意。

)16.傣族的舞蹈以柔美动人而被人称道。

无论是《孔雀舞》的优美轻盈、《象脚鼓舞》的含蓄稳健,还是《竹林深处》的优美和《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悠扬,都反映了傣族人民丰衣足食的安定环境和小乘佛教积善行、修来世的信仰。

这说明()A.民族文化的形成受自然条件的影响B.民族文化的形成受社会条件影响C.各民族文化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D.民族文化含有特定的民族个性17.下列对中国文学艺术评价正确的是()A.中华文学艺术历史辉煌而悠久B.中华文学艺术内涵丰富而绚丽C.中华文学艺术位居世界文学艺术首位D.中华文学艺术体现了民族精神18.由著名演员赵本山主演的电视剧《马大帅》、《刘老根》和《乡村爱情》等在全国多个城市播出,从头到尾说的全是东北话;相声演员杨少华、杨议出演的《杨光的幸福生活》都说天津话;四川方言剧《山城棒棒军》重播10次依然受老百姓的追捧。

这说明中华文化()A.源远流长B.包罗万象C.具有多样性D.具有区域性19.“原生态唱法”,是我国各族各地区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音乐形式,“原生态唱法”成为第十二届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最大的亮点。

“原生态唱法”从一个侧面表明,我国各族各地区文化()A.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B.渐趋融合、走向统一C.吸收了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D.保持着各自的特色20.某网站转载了一条“专家建议不再以‘龙’作为中国形象标志”的报道,引起一片反对之声。

大多数网民认为,“中国龙”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其地位不能动摇。

大多数网民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A.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B.中华民族精神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龙马精神”C.中华民族精神是以龙图腾为核心和灵魂的D.龙图腾昭示了中华民族勇敢、顽强和奋进的精神21.文以载道,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经典中有哲学、有智慧、有历史、有道德、有文化、有美学,蕴涵着中国人文精神的基因。

因此,小学生诵读古诗文,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有助于他们()A.提高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B.完善自身人格修养C.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D.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22.除夕之夜,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晚会成了中国人必不可少的文艺大餐。

但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们,对春节晚会的评价也各不相同。

这种差异的存在说明()A.人们的文化需求是多层次、多样化的B.人们的文化生活水平呈现下降趋势C.国家必须对流行文化加以限制和引导D.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23.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

其所以要重视我们的民族文化,是因为它()A.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B.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C.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D.是我国各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三、简答题24.齐鲁文化是特定历史时期、特定范围的地域文化,是山东人民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通过融汇各种思想,去芜存菁而形成的具有山东特色的地方文化。

与其他地域文化相比,齐鲁文化具有明显的双重性:一方面,作为两千多年封建统治思想的儒家思想是在汲取齐鲁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多地打上了齐鲁文化的烙印;另一方面,齐鲁文化又是一种地域文化,齐鲁文化除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核外,更具有明显的山东特色。

齐鲁文化的双重性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北京200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25.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倒计时两周年之际,北京奥组委发布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见下图)。

图标以篆字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合了中国古代甲骨文、金文等文字的象形意趣和现代图形的简化特征,符合体育图标易识别、易记忆、易使用的要求。

强烈的黑白对比效果的巧妙运用,达到了“形”与“意”的和谐与统一。

北京200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1)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简要说明北京200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为什么要以篆字笔画为基本形式并融合中国古代甲骨文、金文等文字?(2)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四、辨析题26.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北宋中期,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宋代时制成了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火药,唐朝开始运用于军事,宋代广泛用于军事,13~14世纪,火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我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辨题:科学技术是文化的基本载体,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7.在一个民族通往复兴的道路上,离开了精神的复兴,就不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在当今这个并不太平的世界上,在超级大国大搞霸权主义的世界上,在经济全球化逐步淹没各国文化特色的情况下,在民族国家、主权国家仍然是基本的生存单位和利益单位的情况下,时代和形势呼唤我们中国人要立足本国本土、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民族。

辨题: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坚持爱国主义就是坚持民族主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