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查字典语文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语文基础知识运用(21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舟楫( yī) 曳兵( yè) 跬步(guǐ) 鸡豚狗彘(tún)B、强谏(qiáng ) 骐骥(jì) 逡巡(qūn ) 金石可镂( lòu)C、屏息(bǐng) 纤腰(xiān ) 爪牙( zhuǎ) 亡矢遗镞(cú)D、鞭笞(chī) 劲弩(nǔ) 藩篱(fān ) 万乘之势(chéng)答案:1. B(A楫jí跬kuǐC爪zhǎo 镞zúD弩nú乘shèng)2、下列各项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颓圮修葺脍灸人口青出于兰而胜于兰B.寒喧饿俘铤而走险揭竿而起C.孝悌犒赏计日成功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D .赝品挑衅捉襟见肘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答案:2. D(A脍炙人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寒暄饿殍C计日程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或师焉,或不焉B.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 振之以威怒D. 句读之不知答案:3.。
D(A.“不”通“否”B.“受”通“授”C. “振”通“震”)4、选出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全不相同的一组( )①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③用心一也④弃甲曳兵而走⑤古之学者必有师⑥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③④B.②⑤⑥C.③⑥⑦D.④⑤⑧答案:4 。
D (④“走”古义为逃,今义为步行⑤学者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为某一方面有专才的人⑧“博学”古义为广泛学习,今义为学识渊博)5、下列句子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 忌不自信C.大王来何操?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答案:5 。
B(均为宾语前置)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B.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C.且庸人尚羞之D.非能水也答案:6.。
C(ABD都是名词用作动词C是形容词意动用法)7、下面句中的“其”,全都用作副词的一组是()A.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B.①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②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②其可怪也欤!③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D.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②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答案:7. D (A项全用作代词,①他;;③他B;②副词,表反问语气,同“岂”,难道;C项,;②副词,表惊叹的语气;③代词,他们。
D项全用作副;;③表祈使的语气,应当,一定。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4题(28分)(一)课内部分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8.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对……有利B.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专一答案:8 。
A(“利”应该解释为“使……走的快”)9.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C.知明而行无过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答案:9 。
D(两个“焉”都是兼词,相当于“于此”,可译为“从这里”“在这里”。
A项,介词,表示比较/介词,相当于“向”;B项,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短语后面,组成名词性的结构,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意思/用在由结果推出原因的句子里,表示略作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明的原因;C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就”、“于是”。
)10.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但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答案:10.C(“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错)(二)课外阅读袁州州学记[宋]李觏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诏州县立学。
惟时守令,有哲有愚。
有屈力殚虑,祗(zhī)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
或连数城,亡诵弦声。
倡而不和,教尼①不行。
三十有二年,范阳祖君无择知袁州。
始至,进诸生,知学宫阙状。
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意旨。
通判颍川陈君侁(shēn),闻而是之,议以克合。
相旧夫子庙,狭隘不足改为,乃营治之东。
厥土燥刚,厥位面阳,厥材孔良。
殿堂门庑,黝垩丹漆举以法。
故生师有舍,庖廪有次,百尔器备,并手偕作。
工善吏勤,晨夜展力,越明年成。
舍菜②且有日,旴江李觏谂(shěn)于众曰:惟四代之学,考诸经可见已。
秦以山西鏖六国,欲帝万世,刘氏一呼,而关门不守,武夫健将,卖降恐后,何耶?诗书之道废,人惟见利而不闻义焉耳。
孝武乘丰富,世祖出戎行,皆孳孳学术。
俗化之厚,延于灵献。
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
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
群雄相视,不敢去臣位,尚数十年。
教道之结人心如此。
今代遭圣神,尔袁得贤君,俾③尔由庠序,践古人之迹。
天下治,则禅礼乐以陶吾民;一有不幸,尤当仗大节,为臣死忠,为子死孝。
使人有所赖,且有所法。
是惟朝家教学之意。
若其弄笔墨以徼④利达而已,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
【注释】①尼:通“泥”,停止。
②舍菜:开学典礼。
古代初入学时,用芹藻之类的植物礼敬先师,称为舍菜。
③俾:使。
④徼:谋求。
1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禅礼乐以陶吾民禅:继承B.故生师有舍,庖廪有次庖:厨师C.范阳祖君无择知袁州知:掌管D.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草茅:指民间答案:11 。
B ( 庖:厨房)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倡而不和,教尼不行②弃甲曳兵而走B.①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②更若役,复若赋C.①狭隘不足改为,乃营治之东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D.①秦以山西鏖六国②作《师说》以贻之答案:12 。
C (A.①表转折②表修饰B.①如果②你的C.动词,到D.①凭借②来,目的连词)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兴学”作用或目的的一组是( )①倡而不和,教尼不行。
②故生师有舍,庖廪有次③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
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
④孝武乘丰富,世祖出戎行,皆孳孳学术。
⑤一有不幸,尤当仗大节,为臣死忠,为子死孝。
⑥使人有所赖,且有所法。
A.②④⑤B.①③④C.①②⑥D.③⑤⑥答案:13 。
D(①句说有的州县不响应朝廷立学诏令,使教学受阻,不能推行。
②说学校建成后带来的外在变化。
④说汉武帝即位于民强国富之际,光武帝出生于行伍之间,但都能极力推行儒学。
)1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有屈力殚虑,祗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
(2)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意旨。
新课标第一网(3)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14 。
答案:(1)有的费尽力气,绞尽脑汁、必恭必敬地遵循皇上的恩德意旨办事,有的空设官职,假借教化,马马虎虎地做些官样文章。
(2)他很怕人才散失,儒家学说的作用会逐渐淡漠,不能符合皇上的意旨。
(3)假使在学校里玩弄笔墨只是为了谋求富贵,哪里只是你们的羞耻,也还是皇上的忧患。
五、古诗文默写(6分)(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寡人之于国也》)(2)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过秦论》)(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过秦论》)(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劝学》)15.答案略六、语言表达(5分)1、所谓“贴吧”是指网络中一种对有关内容进行讨论的网页,我们可以对“帖吧”中感兴趣或有话可说的话题进行回复,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
这是一个自由而热闹的空间,这里时有跳跃着思想的火花。
下面是有关“一次性筷子”的主题帖,请按照要求,从表示“赞同”或“反对”的回复中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在表中填写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