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办学管理实施方案

学校办学管理实施方案

学校办学管理实施方案湖南省蓝山县民族中学三年发展规划(2012——2014)曾文杰30号学校概况蓝山县民族中学前身系始创于1958年的所城学校民族班,1965年在大麻乡正式成立蓝山县民族中学。

为了加快民族教育,1994年县政府把民族中学从远离县城30多公里以外的山区整体迁至县城,同时将五个少数民族乡初中全部并入县民族中学,完成了全县民族教育初中阶段办学布局的大调整。

近几年来政府投入近1000万余元,扩建校园,兴建校舍,添置设备,“文化”校园,学校现在占地51.3亩,校园建筑面积14523平方米,馆藏图书4万余册,教学、运动、生活设施一流现代化,一举成为全县最优秀的初中学校。

一、学校发展基础(一)学校的文化传统旧社会少数民族受大汉族的歧视和压迫,在汉族的欺压下,少数民族同胞不断的由山下向山上迁移,在艰难中求生存,在艰难中谋发展,并逐步繁衍壮大。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落实了少数民族政策,投入很多人力、物力,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环境。

许多汉族人在少数民族地区居住下来,而一些少数民族同胞也走出大山在汉族地区居住下来,形成“大杂居,小聚居”局面。

在瑶汉的相互帮助中,瑶文化与汉文化相互融合。

逐步形成了“和谐、发展、创新”的精神品质,便构成了我校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支柱。

这些文化传统和思想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催发了一些有价值的教育主张。

其一,由“和谐、发展、创新”而衍生的以德为先,五育并举的办学思想与和谐教育的理念。

它强调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和谐的发展,才能培养出品德高尚、习惯良好、学习优秀、特长突出的创新人才。

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具有本土文化特色。

其二,推进以“自主发展”为中心的学校教育改革。

这一主张落实在两个方面:学生在自主发展中学会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主学习,教师以自我更新为取向实现专业发展。

这可以看作是师生和谐发展中体现时代要求的主题。

其三,实施精细化办学,促使学生自主发展从“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

关心学生的每一个成长足迹,及时给予合适的、个性化的指导。

学校发展的优势1、已有的发展历程累积了很多教育文化资源现在的民族中学是在辅仁中学停办后并入民族中学而形成,是应教育改革的需要而创立的。

在学校的几经变迁中都是在创业中前行,在发展中创新。

同时,我校处在有利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之中,正值我县县城北扩之时,感受并融入城市发展的时代脉搏。

让我们有可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更为成熟的探索。

2、依法治校让学校形成了规范而具有整体性的发展基础二校合并以后,5年以来,我们不断优化科学民主管理机制,强调制度管理,5年来学校共制定各种制度近百项,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

这些经验的取得和积累使得我校形成了具有系统性、规范性和一定超前性的发展基础。

3.学校一些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成果为学校发展培育了更强的信心在德育领域,我校基本形成“整体德育,分层递进”模式,以分层教育为基础,通过全员德育、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等途径,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切实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在教学领域,我校具有优秀师资。

不断的师资培训和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积极拓展学生的自主发展空间,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从而促进了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在课程领域,我校开足开齐基础课程以外,还成立了许多兴趣小组,以及开展了许多社会实践活动。

协调好三者的关系,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合格学校建设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我校率先在我县创建合格学校,在创建合格学校的过程中,体制建设和机制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办学条件更新、信息化水平提升等为我校发展提供新的历史机遇。

在此机遇之中,我校正在进入新的发展时空。

正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需要在继承前贤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再创辉煌。

在区域内的学校布局中,我校有了更明确的定位,成为了我县初中教育的优质学校。

我校抓住了这些有利机遇,主动更新教育观念,充实发展内涵,提高教育质量,让民族中学成为具有更优品质的初中学校。

二、进一步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新的学校发展战略需要确立我校积累的文化底蕴、曾经走过的发展历程,使得我们有了从战略高度审视学校发展的基础。

我们看到,不断开拓的发展之路、逐步积累的发展资源,至少还需要从两个方面给予开发。

第一,整合发展思路。

诚然,我们在多方面的教改中有了自主的探索,也积累了诸多成功的经验,但是,在新的阶段,我们需要用新的教育思想来整合已有的教育文化资源,使之凝聚成学校新的办学理念和育人机制。

例如,德育领域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就可以在新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沿着系列化的思路继续整合;教学领域中的高效课堂模式,还可以在现代教育思想启发下生成更开阔的视野、更高的追求……与此同时,可以将各领域的教育思路凝聚成富有特色的、具有整体性的育人机制和学校工作格局。

第二,提升办学境界。

从现代化的办学思路来看,我们不仅要整合各领域中的经验,还要提升办学思想和育人机制的境界。

这就意味着,我们不仅要主动探索解决各种具体的教育措施,还要从中领悟和应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我们不仅要创造性地完成各领域的教育工作、形成具有整体性的制度,还要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校发展的宏观思路、建设反映学校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文化,让师生在发展过程中充分感受到精神上的愉悦与尊严,使学校成为初中教育的品牌学校。

综合起来看,我们需要立足于学校发展的文化积淀和现实基础,形成新的阶段的发展战略,使学校更好更快地创造新的辉煌。

2、学校发展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学校发展机制的自觉整理和不断改善,既可以直接促进学校整体发展,又可以为师生自主发展机制提供支持。

在“依法制校”、“精细化办学”等基础上,民族中学有可能、也有必要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学校发展机制。

第一、充分的民主参与。

在健全和完善学校制度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和利用师生员工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在共享智慧、凝聚人心的过程中,提高学校发展决策的科学性,同时也培养和利用学校成员的合作意识与发展能力。

第二,系统的资源建设。

站在文化立校的高度,在课程建设、课堂改革、校园文化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形成更充分地体现我校办学理念的系统思路,以便师生在教育中相互补充、相互支持。

第三,深入科研创新。

在教学中教研,在教研中教学,创造性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创新德育体制,拓宽德育途径,促使学校通过创新而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

3、学生发展方式需要进一步更新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方面,我们对符合初中学生特征的教育活动有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现在,可以在进一步挖掘文化资源和更新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在新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更具体地分析初中生的发展特征,以提高他们自我规划、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为目标,探索既有不同年段特色、又具有学校整体特征的育人机制。

其中,可以充分研究学生个体与学生团体(包括班级和社团等)的自主发展方式,将其充分体现在各项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策划与实施之中,使学生发展方式得到与时俱进的更新。

4、教师发展途径需要整合整合前期已形成的校本培训、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建设和教育科研等方面的经验,形成符合新的办学理念的教师发展途径。

同时,教师的专业结构日趋合理和完善,形成了教师梯队。

以此为基础,我们需要以教师团队建设为主要途径,实现两个方面的结合,即日常教研、教师培训密切结合,骨干教师的重点培养与教师团队的整体发展密切结合;与此同时,通过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思路、形成具有生成性的教育资源,让教师更充分地感受自主创造的成就和专业发展的尊严,使教师队伍得以在新的平台上有更高效的可持续发展,为我校的再创辉煌培育出更优秀的师资。

三、学校发展思路(一)办学宗旨建设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先进教育思想的现代化初中学校,让高品质的初中生活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让高品位的专业生活激发教师自我更新,让高雅的学校文化得以发展。

(二)办学理念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和谐共进、自主发展”它应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其一,和谐。

这包括个体自身多方面素养的和谐发展,还包括个体之间、团队之间、瑶汉之间相互合作而实现的共同发展。

其二,主动。

在自觉追求主动发展的过程中相互合作,在相互合作中又相互激励、相互竞争,由此激发出学生和教师内在的发展动力,享受主动发展带来的尊严与快乐。

(三)培养目标让民族中学的学生成为“品德高尚、习惯良好、学业优秀(合格)、特长突出”的创新人才。

其中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具有鲜明的本土文化特色。

(四)发展目标1、远期目标在十年内,再创民族中学的辉煌业绩,将民族中学建设成现代化初中教育品牌。

它不仅具有现代化的校园,更具有现代化的教育理念、高品质的学校文化和先进的教育质量,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初中学校。

2、近期目标在三年内,将民族中学建设成具有先进教育理念、高品质学校文化的中学,让学生和教师感受到共同成长带来的体验和成果,为学校再创辉煌奠定教育思想、育人机制和学校文化等方面的坚实基础。

3、阶段目标第一阶段(2012年)新的办学理念获得包括学生在内的学校成员的认同,并能自觉联系各自发展实际予以理解。

其中,各领域的领导与教师团队,系统整理已有发展经验,形成新的发展思路和课改经验。

在充实学校发展整体内涵的同时,让学校办学理念进一步落实于各领域的具体工作之中。

、第二阶段(2013年)根据新的办学理念主动探索,逐步形成我校各领域具有示范效应的新成果和新的代表人物及团队。

以此为基础,稳步凝聚成学校文化的新品质、学校办学的新品牌。

第三阶段(2014年)全面落实规划,整体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提高办学实力,形成学校更高品质的整体形象。

(五)发展策略1、文化立校我们要在新的历史机遇中再创辉煌,就需要选择更高的学校文化层面作为发展的平台。

可以从学校物质文化、学校行为文化、学校精神文化、学校制度等层面的探索,从而充分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包括灿烂的瑶族文化。

2、民主治校依法治校是办学的重要基础,而新的发展需要在激发和利用学校师生员工的主动创造性;为此,我们应积极创设让学校成员积极参与学校决策的空间,开拓让每个人的智慧得到充分展现和利用的平台,从而凝聚人心,让全体师生在共同促进学校发展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自身发展。

2、科研兴校长期坚持新课程教学改革和探索高效课堂模式,让我校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确立新的主导课题,逐步完善分层教育德育体系、逐步完善备课系统(导学案)、高效课堂模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这样就可以在学校发展的整体格局中,将创新平台建立在各个领域、各个层次,从而为师生发展和学校发展探索新的空间、新的途径。

四、学校发展的实施项目首先,我们关注直接体现两个发展策略(文化立校、科研立校)的两个整体性因素:(1)完善管理体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