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
成果简介2
该课题于2010年11月批准立为资阳市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从2007年开始研究,2012年结束,现将课题研究情况简述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从2007年开始,在我县的实验小学进行了“小学作文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的实验研究。
本项实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1.如何以生活实践、体验为源头,寻找生活化作文生动的素材。
2.怎样在作文教学指导过程中做到生活化。
3.怎样大面积地培养学生有长久的作文兴趣,使他想写,愿写,乐写。
4.探索一次作文教学全过程的基本模式结构,为提高作文课堂效益,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二、实验的方法
(一)课题的定义
“作文”:撰写文章,主要指学生的写作练习。
“生活”:我们查阅了《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1128页)对“生活”的解释是:“人或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在此课题中指学生所直接感受得到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他们丰富的想象生活。
“化”: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面,以构成动词,用以体现变化的过程。
“生活化”:就是学生的写作练习立足生活、关注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
“小学作文生活化”: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对小学作文生活化这样理解:“小学作文生活化是小学生走进现实生活或想象世界,主动选择运用生活信息及各种信息手段,依据自身生活与情感的积累,
把现实世界及想象世界中的事物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来的随感、随意、随情作文。
”
该项实验的指导思想是:课题组在改变教师观念的基础上,通过“素材积累生活化”、“教学过程生活化”、“作文评价生活化”、“淡化要求,享受生活”,办好“班级作文报”,上好“作后讲评课”等方面入手,从“生活化”的角度优化作文教学,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调动了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做到“以我手写我心”“把写作当成生活的一部分”。
从而提高了语言素养和习作能力,并由此增强了其说真话、做真人的人文素养。
(二)实验假设
就一次作文教学的过程而言,其根本的问题就是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怎样写,怎样评,怎样改和乐意写的问题,以整体的观点,建立一个作文教学的全程模式,可以优化作文教学过程,大大提高作文课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小学作文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教学的模式结构及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