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蝴蝶夫人观后感篇一:歌剧赏析蝴蝶夫人论文蝴蝶夫人歌剧赏析通过老师在课上的介绍,我了解到了蝴蝶夫人这部歌剧,得知剧中的女主角在全球进行海选,最后由中国女高音家赢得了炙手可热的角色,顿时对这部光听名字便让人萌生无限遐想的歌剧有了一探究竟的意思。
先简单介绍一下这部歌剧的创作背景,《蝴蝶夫人》是美国作家约翰.朗的作品,后由意大利著名歌剧大师普契尼改为歌剧而闻名于世。
简单来说,这部剧以日本为背景,叙述女主人公乔乔桑与美国海军军官平克尔顿结婚后空守闺房,等来的却是背弃,乔乔桑以自杀了解尘缘的故事。
详细描写一下故事情节来说,开场时是一个女子跳著日本舞,四個黑衣人舞起她身上的大紅綢。
这便是蝴蝶夫人——乔乔桑,她原本生活在一个富有的日本家庭,后来家道中落,被迫以做了艺伎。
总之她爱上了美国海军上尉平克尔顿,并在日本结为夫妻。
蝴蝶决定顺从命运,背叛了原有的天皇崇拜,转而信奉了基督教。
这在当时的日本看来是极不可思议的一件事了。
她的叔叔知道了这件事,很严厉地痛斥了他,蝴蝶只能是众叛亲离,与平克尔顿相依为命。
但与此同时平克尔顿却不得不离开了日本,回到了美国,并承诺他在筑巢季节就会回来。
可是整整三年了,蝴蝶每天都在等待丈夫的归来,并坚信丈夫必将归来,为此她拒绝了一个又一个求婚者,带着他们的儿子艰苦的生活着。
但她等来的却是领事带回来的离婚申请??领事同情蝴蝶的遭遇,劝她接受爱慕者的求婚,再嫁。
蝴蝶却依然拒绝了。
第二天,平克尔顿带着他的新妻子和领事来了,他们逼蝴蝶把孩子交给自己。
最后,悲愤交加下,蝴蝶夫人走到神龛面前取出短剑,自刎而逝。
整部剧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剧作表现出的一国文化气质十分动人,无论是日本黑衣人挑着日本灯笼的夜晚,还是三个艺妓边转扇边跳舞的场景,都让人感受到了未西化时日本的文化气质,当然,管中窥豹来说,这也是中华文化的分支之一;其次是蝴蝶的死,十分悲壮又十分华美,黑衣人拉起她的紅綢,鋪在了地上,犹如凤凰涅槃一样,满身血污却高傲离开。
“不能体面地活着,那就体面地死去”这本来就是日本文化物哀美的中心思想,剧中表现的十分到位。
比起蝴蝶,我更想称呼她为乔乔桑,可能与其从小优渥的家庭背景有关,她是个极单纯,极天真,甚至有点傻气的女孩子。
是的,有点傻气,她傻傻的相信美国的法律,傻傻的追随丈夫的信仰,傻傻的和别人诉说自己的爱情??“对不起,生为女子”她明明有着柔弱的心,却不得不为了爱一个人低到了尘埃里。
正因如此,她的死!“光荣的死去”才是悲剧!最后不得不提《啊,明朗的一天》这首曲子,它是这部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一首曲子,形象地展现了忠于爱情的蝴蝶夫人幻想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平克尔顿乘军舰归来的幸福时刻,而悲惨的结局又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致此,是我的全部拙见,感谢您的阅读。
篇二:歌剧《蝴蝶夫人》的艺术特点浅析歌剧《蝴蝶夫人》的艺术特点【摘要】文章通过介绍普契尼和他的作品《蝴蝶夫人》,探讨了《蝴蝶夫人》的艺术特点。
指出这是一部真实主义歌剧,带有强烈的东方色彩,充分表现了人物的内心特点,是声乐与器乐完美结合的伟大作品。
【关键词】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艺术特点一、普契尼和他的作品《蝴蝶夫人》普契尼是意大利歌剧作家,是十九世纪末至欧战前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这一流派追求题材真实,感情鲜明,戏剧效果惊人而优于浪漫主义作品。
普契尼在音乐中吸收话剧式的对话手法,注意不以歌唱阻碍剧情的展开,除直接采用各国民歌外,还善于使用新手法。
他共有作品12部,成名作是1893年发表的《曼侬列斯科》,著名的有《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西方女郎》等。
普契尼的两幕歌剧《蝴蝶夫人》在1904年2月17日初演于米兰,剧情取材于美国作家的同名小说,并由美国剧作家贝拉斯科(1854-1931)改编成剧本。
《蝴蝶夫人》的故事构想始于1900年,当普契尼得知了一个有关异国恋情的凄美故事后,脑海中逐渐诞生了乔乔桑这个传统日本女性形象,她在异国夫君与日本家庭文化之间挣扎不已,甚至最后为爱而亡,惹人落泪。
歌剧描写的乔乔桑(蝴蝶姑娘)是一位天真、纯洁、活泼的日本姑娘,她为了爱情而背弃了宗教信仰,嫁给了美国海军上尉平克尔顿。
婚后不久,平克尔顿返回美国,三年杳无音信。
乔乔桑深信他会回来。
平克尔顿回国后另有新娶。
当平克尔顿与美国夫人回日本时,悲剧终于发生了,乔乔桑交出了孩子,吻剑自尽。
这是一部抒情性的悲剧,通过一个纯真、美丽姑娘的悲惨命运,对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资产阶级世界观进行了批判。
但是,这样一部伟大歌剧的首演却是以惨败而告终。
据记载,《蝴蝶夫人》的首演变成了一场观众的闹剧,他们的嘲笑和嚎叫声常常淹没了音乐,一些人甚至大喝倒彩,并歇斯底里地谩骂,闹得演出不得不中途停演。
对此,普契尼非常伤心和失望,但他没有失去信心,他坚信蝴蝶夫人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于是继续对作品进行修改,他认为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有他个人对戏剧的处理以及手法运用还不够精炼的缘故,也有观众审美的差异及对新风格不适应的原因。
于是普契尼便将《蝴蝶夫人》进行了较大的删改,并于1904年5月在意大利的布雷西亚再次公演。
这次公演获得了意想不到的空前成功。
如今,它已经成为世界歌剧舞台上久演不衰的名作。
二、《蝴蝶夫人》的艺术特点1、真实主义歌剧普契尼是19世纪末真实歌剧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这一流派追求题材真实,感情鲜明,大量运用音乐衬托舞台气氛,注重对环境的表现和渲染,场景真实感强,戏剧效果惊人而优于浪漫主义作品。
《蝴蝶夫人》的鲜明而富有特色的真实主义风格和艺术成就在歌剧史上的历史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2、强烈的东方色彩在公元十六世纪,欧洲的科学文化就随着葡萄牙人的入侵,开始渗入日本了,日本作为一个亚洲国家,它的音乐表现像它的人民一样有着谦恭、谨慎的特点,音乐曲调经常采用不同于中国五声音阶的do、mi、fa、ra、xi五音(它包含了两个小二度半音程),音乐特点鲜明。
普契尼在《蝴蝶夫人》的音乐上直接采用了《江户日本桥》、《狮子舞》、《樱花》等日本民歌来表明乔乔桑的艺妓身份和天真心理,具有独特的音乐色彩。
他还巧妙地把日本传统旋律同意大利风格有机地融为一体,而丝毫没有给人以不协调的感觉。
在配乐方面,《蝴蝶夫人》更为典雅、轻盈。
歌剧的交响乐前奏中,一段急速的赋格曲像一幅精美的水彩画,霎时间把观众带入到日本长崎海湾那令人心旷神怡的世界中。
3、抓住人物的内心特点《蝴蝶夫人》是一部伟大的抒情悲剧,具有室内抒情风格。
它不追求复杂的剧情和外在的舞台效果而全力去刻画女主人公乔乔桑的心理活动。
例如:乔乔桑的咏叹调《啊,晴朗的一天》是普契尼歌剧中最受欢迎的歌曲之一,也是歌剧选曲中最常见的女高音曲目,堪称普契尼最绝妙的灵感闪现。
这首曲子,是蝴蝶夫人在第二幕中所唱的一首咏叹调。
平克尔顿回国后,女仆认为他不会回来,但忠于爱情的蝴蝶夫人却不停地幻想着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平克尔顿乘军舰归来的幸福时刻。
她面对着大海,唱出了著名的咏叹调《啊,晴朗的一天》。
普契尼在这里运用了朗诵式的旋律,细致地刻画了蝴蝶夫人内心深处对幸福的向往。
音乐运用较长的宣叙性的抒情曲调,近似说白,形象生动地揭示了蝴蝶夫人盼望丈夫回来的迫切心情和坚信平克尔顿会归来幸福重逢,描写得细腻贴切,体现了普契尼这位歌剧音乐色彩大师的高超创作手法。
4、声乐与器乐完美结合在第二幕咏叹调《啊,晴朗的一天》中,蝴蝶夫人面对着大海,从安静的行板开始,用柔美、连贯的声音诉说着,她想象中与平克尔顿见面时的甜蜜幸福,声音中透着期待、信心与甜美,作品运用较长的宣叙调把她坚信平克尔顿会归来与她幸福重逢的心情描绘的细腻贴切,最主要的是作曲家重新发挥了乐队交响性的伴奏功能,以小提琴表现军舰进港时的炮声,加强了激烈的气氛。
整体曲调处理的非常完美,配合着剧情的发展,时而优美,体现甜美的爱情幻想,时而激烈悲愤,描绘出主人公内心的纠结。
主题的旋律音乐贯穿着整部作品,管弦乐的演奏和声乐相互呼应,让人久久不能忘怀,通过音乐非常巧妙地将人物内心世界体现了出来。
三、结语普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将最平凡的生活搬上舞台,体现了社会原貌,是现实主义精神的体现,真实的题材,鲜明的感情,达到了惊人的戏剧效果。
将普通人的遭遇,特别是具有辛酸经历的主人公内心活动展现地淋漓尽致。
在歌剧的创作中运用不同的音乐技巧,并采用日本传统音乐与西洋调式结合的特色音调进行创作,让音乐更加丰富,更有写实主义精神,使音乐承载着戏剧,并在音乐中展现人物性格,从而推动剧情的发展,将音乐和戏剧完美结合。
普契尼是意大利歌剧最优秀的继承者,是西方乐坛的一代歌剧巨匠,他的歌剧《蝴蝶夫人》也是他不朽的经典之作。
【参考文献】[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9.[2]杨名望.世界名曲欣赏.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3.[3]钱仁康.欧洲音乐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4]张承谟.西欧十大名歌剧欣赏.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8.(上接第158页)防生比例,促进国防生的教育培养管理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1]葛昕明.地方高校培育国防生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6).[2]孙建海.谈心是国防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好方法[j].科教导,2011.2上.[3]宋晓安,赵中华,邹晓燕.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与篇三:观《蝴蝶夫人》有感观《蝴蝶夫人》有感《蝴蝶夫人》的故事早就听说过了,是一部悲剧,但光凭文字摘要式的叙述远不能体味它的凄美。
在悠扬的富有日本民族特色的乐声中,现代感很强的舞台上出现了男主人公平克尔顿和美国领事官夏普莱斯,浑厚的男高音开始了对话,语言幽默风趣又不乏诗意,在悠扬的伴奏中唱出了许多美国人特有的人生观,例如对金钱的崇拜和对激情的向往,对个性解放的倾慕和强烈的现实主义情结,这一切都为后来蝴蝶夫人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不久,美丽的少女蝴蝶在亲人的陪伴下出现了,她欢乐的唱着动听的歌曲,赞美周遭的一切,感谢上苍让她如此幸福。
虽然后来和尚叔父的诅咒让她有些悲伤,但丝毫不能动摇她对平克尔顿的爱情信念,纵使与亲人决裂,她也义无反顾的为了爱情投向深渊。
现场的气氛很美,遍布舞台的灯光随着音乐的起伏变换,男女歌唱家的声浪缓缓流出,演绎着缠绵断肠的爱情和撕心裂肺的绝望。
蝴蝶是偏执的,她盲目的相信自己并不十分了解的新的宗教会带给她安慰,相信现实的美国上校是真心爱她而不是出于一时的激情难抑。
她用漫长的等待和无尽的泪水编织着一个瑰丽的梦幻,期盼有一天上校会出现在小屋前,穿过花园将她紧紧抱住,永远不再离开……爱幻想的女人是幸福的,因为她们总是能在梦中逾越很多现实中无法逾越的鸿沟。
在幻想中,爱情总是最后的胜者,王子总会微笑着将公主揽入怀中,相伴终生,而残酷的现实总让身份地位、金钱、权势将爱情碾得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