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人谈经验自动化考研的经验总结我是09年参加考试的。
忘不了大一每天在论坛转,忘不了论坛上的前辈,鼓舞了我。
感谢所有的前辈。
曾经以为考完一定要写个总结贴。
汇报下自己的感受,但是发现,考完一切都那么平淡。
心中除了感恩没别的想法。
就在查阅分数的那一刻有一种惊喜。
我考研是和班里的同学一起考的,大家一起走来,一点不觉得累,互相监督,互相放松……不像现在自己做什么都是一个人,怀念考研啊……
废话不说了,切入正题。
我考自动化。
双控。
某985高校。
390,数学,146,英语65,专业课100+,政治,75。
复习时间安排大三下学期开始,到考研结束,
3-6月先把本科课本复习了一遍,就是做题。
把高数,线代,概率课后题都做了一遍。
做的时候跟做作业一样吧,演算本,作业本。
两种分开。
7-10月参加学校数学辅导班。
把辅导班的辅导资料做了两遍。
觉得很有效果。
11月一个月把李永乐复习全书做完,没什么感觉。
12月把真题都做了一遍。
模考,大概都在120+
数学,146,建议,做精,像我做了几样,觉得最有效果的是辅导班资料。
做了两遍,我觉得如果做3遍的话,我课后题,李永乐都不用做了。
但是,时间也要保证。
我每天
花四个小时在数学上。
在保证时间投入的情况下,精做。
英语,65,从开始到结束一直复习。
这个分不是很好。
感觉就是把单词背了一下,然后做真题。
这个进步不是很大。
每天我也就投两个小时吧。
这个纯属心理安慰,我没什么想法。
专业课,101,7月份开始复习。
看课本,做指定学校的专业课试题。
找了本辅导书做。
觉得没多少收获,建议把专业课试题好好做,多做几遍。
就可以了。
政治,75,9月份开始复习,每天看三个小时吧。
看到后来就背大师的预测,虽然一个都没押到。
用的题目是大纲解析配套3000.觉得什么参考书都一样吧,答案不错就行了。
题目不要做太多,1000足够。
多了纯属心理安慰。
总的建议,尽力就是了。
我记得我做数学题的时候,心里老走神,就是笔在纸上演算,用的潜意识来坐题吧。
呵呵,其实到了考场上觉得也是这种感觉吧。
当然这肯定不好了。
不过我觉得只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就没什么问题了,方法就是一定要细致,对细节要注意。
平时当成考场。
考场当成平时。
我演算本用了十个。
我攒下来了,当时心里想,我要是考不上,我就拿出本子来和家里讲,我算了这么多,尽力了。
考上就拿出来和师弟说,要考高分么,多算,看这么多本子……见笑了。
当然这些都是自己的经历,对错只想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大家别拍砖。
我现在都研二了,快毕业了,和大家说下选专业,选导师的事。
在报考学校前,先向师兄打听下,老师做什么的。
你选什么方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导师在干什么。
自动化的做什么的都有。
你是搞理论,还是搞工程,一定要想清楚,不然读研就悲剧了。
我有个同学天天被老板逼着搞什么量子控制。
导师牛的,管你少,有的可能项目多,每天让你做项目。
有的可能做理论,没空管你。
但是你出国什么的他可以给你推荐。
导师不牛的,管你也少,你自由时间多。
可以找兼职。
做自己喜欢的事。
各有利弊吧。
大家权衡。
最重要的是,选个人品好点的吧。
这个可以和师兄打听。
至于就业,自动化的要么转软件,要么转硬件。
做软件去阿里百度什么的。
但你得自己把计算机的相关课程补上来,这个找工作猛,十几二十万,很正常;做硬件的话,就是什么华为中兴等了。
一年10w+吧,一般般,这个你得把电子相关的课程补补。
不管做硬件,软件,都希望做些项目。
别光看书,可多可少。
但要有实践。
其实研究生么,做理论发几篇牛论文,做工程,做些项
目。
找工作的话,最好相关的项目做点。
再说点所里和高校的区别吧,高校相对清闲,钱不是很多;所里跟上班上不多,钱也多。
自己选择吧。
以上论述纯属我周围同学们的状况,如有偏颇,希望大家批判。
希望大家选择性批判性的阅读。
也别和我较真说了。
最后,祝今年参加考研的所有同学取得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