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心得体会范文集锦考研心得体会1准备考研的时间不是很多,所以从一开始就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虽然很多东西看起来不懂,感觉很烦,但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只要每天有所收获,感觉离所设定的目标更近,这样就行了!不要轻易决定自己是否去考研,一旦决定了就必需坚持,开弓没有回头箭,所以下决心的时候一定要慎重。
决定了考研,就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把它当成自己的一个学习任务就行了,努力去做!感觉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一心想着目标,付出了一定会有所收获!考研是我们通向未来之路的一扇门,然而这扇门后面的世界我们却都无从得知。
但是你如果连这扇门都没开启过,那将是你的遗憾。
如果你选择了考研,那么就应该全力以赴。
你要坚信你自己的双手不会欺骗你,你所做的每一道题都是你成功的基石。
永远都不要侥幸,工科的学生尤其如此。
走好自己的每一步,只要你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永远不要奢求有什么捷径!此外,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专业课的信息一定要掌握清楚,细节不再赘述。
总之,运用你一切的方法和手段去获取你专业课的信息,不然你的辛勤劳动只能被客观因素所抵消掉。
同样的分数,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只有初始获得尽可能高的分数,才会在复试当中脱颖而出。
具体原因,我不说,你懂得!!总之,努力吧,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要自欺欺人的学,也不要茫然无措的学,你就会成功的!在这里,预祝学弟、学妹们能在20xx的考研当中获得理想的成绩考入自己心仪的学校!考研心得体会2纵观历年经验贴对初试版块的描述,无外乎反复强调背诵分析的重要性、各科必看重点书目、时间安排与学习计划等等重者恒重的问题。
如果大家要看这些内容,我这个章节可以跳过了。
因为叫我写这些内容,写出来会和历年的经验贴高度相似。
诚然,这些内容的确是初试的关键所在,重者恒重,大家要引起高度重视。
而我想阐述的重点是一些应对全程考研学习过程中的小心得以及两年考研中的经验教训,希望能让后来人少走弯路、提升效率。
是否实用合理,列为看官请自我鉴别。
合己请取之,不合己则弃之。
(一)关于政治11年我政治72分(客观40+主观32),12年政治79分(客观45+主观34);心得一:高度重视对客观题的操练,主观题考前重点背诵即可。
第二年考研政治相较第一年而言略有提升,这分搁在其他省份并不高,但对于公共课压分严重的北京考区来说,我已经很满意了。
今年北大151个进入复试,而政治单项成绩上80的仅6人,最高的也才84分。
政治过线的确不难,但对于要考北京名校的政治想上80,我真心表示很难。
两年考研政治给我最大的感悟就是,得客观题者得考研政治。
我身边考研的政治主观题差不多都是这个水平,32分左右。
只要你字数多、分量足,言之有理,主观题分数就不会太差但也不会太高。
因为压分正是体现压在主观题上。
所以客观题水平操练的好坏,直接决定你分数的高低。
大家应该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对付客观题上,主观题考前重点背诵市面上发行的各类最后四套题足矣,主观题预测的内容都差不太多,像今年考到的收入非配问题、辛亥革命、诚实守信问题这些四套题中都有涉及,其他战友的经验贴里亦有详尽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考研心得体会3真实的考研之路:只为成功找方法看着同学朋友对我的羡慕,我想很有必要把我的考研经验总结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真心希望17年的朋友们都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学府,继续深造。
开始决定考研时,都一无所知,很迷茫,所以大家都想到报考研辅导班。
辅导班有没有用,众说纷纭。
依我看。
最关键的是,你怎么利用这个辅导班。
如果你只是坐在教室里被动的听老师讲课,你考研已经失败了一半,因为你输在起跑线上了。
暑假这两个月时间非常重要,特别是对基础差的朋友来说。
如果不主动思考,上辅导班的效果不会多好,反而耽误了学习的时间。
现在,我谈谈考研这一路上我的制胜法宝。
端正态度,踏踏实实很多朋友都问我,考研有什么好的方法捷径,很遗憾的对你们说,没有,真的没有。
只能说,尽量少走弯路,不做无用功。
其实大家都有偷懒的心理,哈哈.....坚定目标,持之以恒既然决定了,那就要风雨兼程,勇往直前。
考研是多么崇高的事业(不知道有多少人都不敢考呢),畏首畏尾,左右摇摆,岂不让别人小看了?再说这也不是一个准研究生应有的基本素质。
我决定考四川大学后,就从来没有动摇过,虽然有的时候我濒临绝望。
我想办法,例如去跑步,发泄出心中的闷气,然后心情就平静了。
感觉自己真了不起(试着自我鼓励下,总有好处的)。
自我鼓励,满怀信心没有信心是很难走完考研这一程的。
我看到太多的战友慢慢离开了,有不敢报名的,有报名后又不敢进考场的,还有在考场上崩溃的....相信自己能行,教育文摘《真实的考研之路:只为成功找方法》。
怕什么呢?怕失败?你还没上考场,哪有失败这一说?一切都是自己在意淫。
反思总结,为我所用只有经过自己总结的知识才能成为自己的。
不管是专业课,政治,英语,还是数学,看一遍书,然后总结一遍,比看五遍书的效果都好。
没有总结这个习惯的朋友,第一次做总结时可能会感到头疼。
呵呵,但是效果非常好哦!试着去做吧。
利用这个好习惯,在冲刺后期,我都可以自己去写专业课数学的课本了(细节不到位,但大体上把整书的框架思路整理出来,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所以大家一定要养成这个好习惯。
像有些数学题,开始自己不会做,被迫看答案,下一次做时还是不会,再看答案,下次遇见了还是不会。
不是自己想的就不是自己的知识。
还有一点,对考数学的朋友来说,如果数学题不会做,不要去问别人,免得产生依赖感,一遇到问题就想问别人。
争取自己解决,不会的先跳过去,等下一轮复习时深研课本。
课本是最好的`辅导书,为什么?如果那些辅导全书的含金量比教材还好的话,那我想教育部应该以辅导全书作为大学生上课的教材好了。
很多朋友都说教材太简单,例题一看就会了,没什么好看的,不要忘了,这些教材都是顶尖名校的顶尖教授们编写的,你一眼就看穿了他们花了20多年编写并且经过多次修订的教材,那你岂不是比他们还强?如果为会做题而去看例题,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结果是你始终解不好题。
一道极简单的例题,它都包含着一些技巧思想。
但它“太简单”了我们反而看不出来,这需要把书看熟透了才能察觉的到。
永远不要丢弃核心教材和真题。
化整为零,化抽象为具体有的朋友老是感觉考研很困难,这本书太难了,看不懂....总是想一些大问题,然后感到没法超越,慢慢的就崩溃了;总是想一些抽象的问题,而又无从下手,越想越烦,越想越乱...不用怕,大事化成小的,抽象的化成具体的,把这些问题转化为自己看的见摸得着可以做的事就好了。
锻炼身体,调整状态好身体对考研来说非常重要。
有的朋友不太明白锻炼身体有什么用,“我又不经常犯病”。
锻炼身体的最重要的作用是锤炼了心理素质。
我每次跑完步之后都感觉意气风发,心情舒畅,甚至还会产生一点藐视一切困难的气概。
不禁的呼唤,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一些吧。
我每次坚持跑3000米,慢跑,大概花20分钟吧。
跑步一定要找个伴,跑步时谈谈学习生活未来,不知不觉3000米就没了。
这跑步即得到放松,还学到别人的经验,又加深了朋友之间的感情....性价比奇高。
生活就应该这样享受着过。
考研心得体会4尘埃落定,看到论坛上的号召,终于决定要写一下心得体会了。
虽然记忆已经有些模糊。
专业课考的不好,而且各个学校各个专业情况不一样。
还是说下公共课吧。
英语79,政治70,数学很低,118,是数三,考数学时吃坏肚子了,狂郁闷,之前做真题底线一直是130,当然也有今年题型改变的原因。
英语:这是我花的时间较少的一门。
买过石春桢220,考试虫万能作文,通通没用,都是翻了几页就没再看了,全是垃圾。
220看了几篇,觉得和真题差别太大了,完全没有意义。
我有同学把220全做了,结果阅读还是考的不好;万能作文也都很差劲,就没看过哪个真题里的范文是那样写的。
真正有用的就是星火词汇和张剑的真题解析(人称黄皮书),个人认为这两本书就够了。
以前看过别人的经验,有人六级没过只靠研究真题就能考高分,我的感觉也是如此。
词汇:星火词汇我是在大三下向一个学长买的旧书,当时大概四五月份吧,虽然背过六级词汇,但是看了这本书,发现自己对于词汇的理解和辨析还是有很多缺陷的。
考研英语注重对词意掌握的准确性,所以不论词汇量有多大,都要注意词义辨析。
开始背单词,到了后来也不强迫自己背了,主要就是不断的看,尽量熟悉吧。
断断续续的背单词直到九月份,从九月开始看真题解析,一看就喜欢上了,真题阅读里的句子用的确实是好,有时把一些词组,重点句子摘录下来,还逐个的做翻译,锻炼对句子结构和层次的分析能力。
后到了十月份下旬买了一份真题的试卷版,主要拿来测试自己的成绩,培养考试的感觉。
基本是做题一天,对答案加分析一天,复习一天,三天一套卷子。
那时自测的结果一般都是70左右。
到了十二月中旬以后我基本就没怎么花时间在英语,主要忙着政治和专业课了。
英语就是翻翻以前做过的笔记,再看看真题解析。
建议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多花些功夫在单词和句子以及选项分析上,提升会很快的。
政治:偶没有上过暑期班,只上过十一月底的一个冲刺班,建议不去,两天,浪费时间而已,最多是种心理安慰。
政治准确说是从十月开始复习的,个人觉得已经足矣。
九月底买了红宝书(就是大纲解析,极力推荐),硬着头皮看,大概一个星期吧,都是云里雾里,不知道到底看了什么。
后来买了《基础过关2000题》和《序列一》,边看书边做结合序列一习题理解和消化吸收。
开始做题时都不知道在书上哪里找答案,经常为了一道题翻遍一章,但这样也有个好处就是熟悉了红宝书的内容。
红宝书的哲学、政经和毛概的部分值得仔细看,后面的邓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看看主要理论最后做几道题就行了,不需要花功夫理解。
有时间的同学可以好好看看序列一,我有同学就是没怎么看红宝书,直接看的序列一,序列一的内容比红宝书更详尽,更有条理一些;但个人更喜欢红宝书,觉得仔细研读那些严谨的表述简直就是一种享受,而且考题的一些表述也就是红宝书上的。
政治拿高分的关键在于选择题,占50%,而后面的问答题差距不会很大。
基础过关2000题,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十一月到十二月上旬都是在做这本书,大概把哲学政经毛概的部分选择题各做了三四遍,每一遍都把答案记在便笺条上,贴在书上,把做错的题目标出来,开始错误率很高,到后来就越来越低了,40多道题错个几道吧。
政治是要反复练习的。
第一遍的知识点在第二遍做题时经常会发现已经生疏或者遗忘。
所以反复的做题是很有必要的。
《基础过关2000题》我看了一小部分,主要是把毛概和政经部分的看了一下,有些知识点比较重要的就把答案背下来。
期间还买过恩波的《小题狂做》,但上面的题很没有含金量,基本就是红宝上的寻章摘句,果断放弃。
到了十二月还买过序列三,主要是感受了一下知识框架,让自己在答题时能够对号入座。
政治的真题也是要看的,有人说他准备政治就只看了真题,我不建议这样,但是政治的真题意义主要在于对于真题的感受,琢磨真题的问答题答法,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做完分析完真题,对于问答题的掌握不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