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本文档包含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6个单元的的测试题及期中、期末试题,共8套,带答案第一单元检测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A.寒噤.(jìn)阻遏.(yè)蜿.蜒(wān)鞠.躬(jū)B.制裁.(cǎi) 瓦砾.(lè) 溃.退(kuì) 荒谬.(miào)C.地窖.(jiào) 瞥.见(piē) 仄.歪(zè) 纳粹.(cuì)D.箱箧.(xiá) 提.防(tí) 拂.晓(fú) 颤.巍巍(chà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D )(2分)A.气势磅礴眼花缭乱富丽堂皇响彻云宵B.锐不可当转弯抹角丰功伟迹不可名状C.高屋建瓴张慌失措凄风苦雨荡然无存D.回肠荡气月明风清名副其实诗情画意【点拨】A项中“宵”应为“霄”;B项中“迹”应为“绩”;C项中“慌”应为“皇”。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A.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B.你说话干脆点好不好,别转弯抹角....的,让人憋屈。

C.老妇人慢慢地为战士堆起土坟,张皇失措....地点上蜡烛,悼念牺牲的战士。

D.这个月明风清....的夜晚,湖里的景物显得更美了。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A.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B.国产动画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赢得了持续增加的好口碑,实现了神奇的票房逆袭。

C.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D.老妇人育乞西本来住在那座房屋的第二层,这是她死了的男人——守桥的更夫留给她的。

【点拨】A项中括号前的逗号应移至括号后;B项中引号应为书名号;C项中的第一个问号应为逗号。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2分)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安全教育并制定了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B.秋天的北京是个美丽的季节。

C.咸宁市被评为“全国十大宜居城市”的原因是全体市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D.晚年的他,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写出了许多优秀作品。

【点拨】A成份赘余,去掉“不再”。

B搭配不当,将“季节”改为“城市”。

C句式杂糅,去掉“的原因”。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A.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B.《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他所叙述的干瘦的老头子勇敢作战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白洋淀。

C.《蜡烛》写的是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喜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上的故事。

展现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D.雨果是英国作家,他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

【点拨】A项背景可以暗含在主体中;B项应为“抗日战争时期”;D项应为“法国作家”。

7.古诗填空。

(4分)(1)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长歌行》)(2)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王绩《野望》)(3)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4)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8.(2015,江西)下面作为新闻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D )(2分)北京晨报讯(记者王歧丰)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全市已启动抗战文物险情排查工作。

北京市文物局日前通报,今年6月底前,将完成68处抗战文物的保养维护及环境整治。

据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抗战类文物共162处,近年来,对焦庄户抗战遗址等一批抗战文物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缮。

此次文物修缮,主要是对地堡类文物周边进行降土,将原入口加以整修,重做地面和排水,增设自渗井,安装文物保护标志牌、说明牌。

记者了解到,目前抗战文物保护工作并不平衡。

各级抗战文物的保护情况不乐观,大部分存在局部残损的情况,小部分损坏严重。

A.北京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B.抗战文物保护工作并不平衡C.北京启动抗战文物险情排查工作D.北京开始保养68处抗战文物9.综合性学习。

(5分)班上将要举办一期以“让和平永驻人间”为主题的黑板报,请你当主编。

(1)“话说战争”栏目将要刊登下面一段话,请你为这段话补写一个恰当的评论性的结尾。

(2分)战争年代有位来中国采访的外国记者,说他在中国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国民党蒋委员长的指挥官们在指挥士兵冲锋时喊的是:“弟兄们给我往上冲呀!”红军的指挥官在同样的情况下喊的是:“同志们跟我上!”示例:短短几个字,却把这两支军队的本质暴露无遗,也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两支军队的前途和命运。

(2)黎明同学向你推荐了下列名言,你计划有选择地把它们编进“战争名言”栏目里,请你选好之后向黎明同学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3分)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②多行不义必自毙。

③让花香长伴书香。

④三军可夺其帅,匹夫不可夺其志。

⑤有志者,事竟成。

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⑦兵民是胜利之本。

选择的名言是(填序号)①②④⑦理由是:这几则名言都是以战争为话题的。

③放在“读书”话题里比较合适,⑤⑥放在“立志”话题里比较好些。

二、阅读理解(47分)(一)(15分)①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②敌人监视着苇塘。

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

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

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③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

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④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⑤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支枪。

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10.第①段属于什么描写?在全文起什么作用?(3分)属于景物描写。

烘托“阴森黑暗”的环境气氛,“苇子”狠狠地往上钻表现出白洋淀人民的威武不屈,为下文表现苇塘人民从容而又自信地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创造典型的环境气氛。

11.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比喻。

表现了船轻盈、轻快的特点,反映了老头子有着娴熟的水上经验。

12.选文中对主人公“老头子”的外貌描写顺序是怎样的?主要是抓住哪些特点来描写的?(4分)由远到近,由粗到细。

抓住老头子精明强干、特别有精神、敏锐、机智、英勇果敢的特点来写。

13.选文第⑤段中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你把任务交给我,我就凭借自己水上的本领,保证万无一失,完成任务。

表现了老头子自信、自尊的性格特点。

(二)(2015,广东中考改编)(16分)集中营的课堂程刚①纳粹德国攻占波兰,控制着华沙。

沙宁是刚来的老师,正给孩子们上课,几个纳粹兵来到学校,大声地对她说:“沙宁,跟我们走一趟吧,你还要藏到什么时候?”说完,他们便涌上来,将沙宁摁到了车上。

②孩子们都吓哭了,只有谢达快速跑回家,告诉爸爸赛夫,沙宁老师被抓走了。

赛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一惊,焦急地在屋里来回走着……③第二天早上,谢达悄悄地来到集中营门口,他不知从哪里找到了一枚手雷,然后大叫着冲向纳粹看守,他很快被制服,投进了集中营。

谢达很坚强,始终咬定手雷是捡来的,纳粹只好把他关起来。

看守每天鞭打他,让他干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活,可他似乎能承受一切,他只想知道,沙宁老师是否还在这里,是否还活着。

④这天早上,谢达被惊醒,几个纳粹将一个全身血肉模糊的女人扔了进来,谢达一看,这不是沙宁老师吗?他突然一阵狂喜,和几位妇女一起把沙宁老师扶到板子上,沙宁伤得太重,一直在昏迷。

纳粹没有从沙宁口中得到任何有价值的消息,还不想让她死,便给她医治。

沙宁醒后,第一眼便看见了谢达。

她有些激动,想问谢达怎么进来的。

可她极度虚弱说不出话,聪明的谢达急忙小声地对沙宁说:“沙宁老师,我来上课。

”沙宁一怔……⑤沙宁成了集中营里的老师。

纳粹严密监视着她的动向,希望能从沙宁的讲课中找到破绽。

另外,这十几个孩子让他们伤透了脑筋。

沙宁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却很安静。

为了让他们安静些,纳粹还假装慈悲地给孩子们买了画笔。

沙宁对谢达非常好,除了给他上课,有时还教他画画……⑥这一天,几名想逃跑的战俘又被他们抓回来折磨而死,然后再被吊起来,暴露在阳光下……一直以来,纳粹就是这样没有人性,凡是想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并吊在营门外。

每每看到这种场景,谢达心中充满了仇恨。

⑦这一天早上,天还没亮,谢达偷偷地走出房间,悄悄爬向纳粹士兵的油库,可就在他准备点燃火柴时,被纳粹哨兵发现,一颗罪恶的子弹穿透了他的胸膛,谢达当即倒下,然后被拖出门外吊起来示众。

第二天中午,赛夫打通了关节,把谢达抱回家。

他要给谢达穿上新衣服再埋葬,为此,他几度昏厥。

⑧四天后,盟军报纸大幅报道了赛夫送出情报,纳粹在波兰的毒气弹据点纷纷被摧毁的消息。

如果再晚几天,这些毒气弹就会被运往前线,将会有成千上万盟军士兵中毒而亡。

半个月后,沙宁被解救出来,她和赛夫都成了大英雄,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也被披露出来。

⑨原来,沙宁掌握毒气弹据点的情报后,来到华沙想与赛夫接头,因泄密她被捕了。

焦急的赛夫本想自己进集中营和沙宁接头,可他是地下组织的负责人,不能离开。

便想出了让谢达攻击哨兵而进入集中营与沙宁接头的办法。

沙宁的情报图一直记在脑海里,她便偷偷地教谢达画画,不久,谢达便能把地图完整地画出来。

该怎样把情报送出呢?就在这时,谢达见到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吊在营门外,于是,他便想到了这个慷慨赴死的办法,悄悄地把地图画在了衣服里面……他知道,爸爸肯定会想办法把他抱回家,肯定会给他换套新衣服再埋葬,肯定会发现画在衣服里面的地图……⑩谢达消逝在天堂里,但他用稚嫩的肩膀扛出的惊天壮举却深深地感染了我们,那个集中营的课堂里,上的是这世界上最感人的一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