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案例分析
学生:
1、开除学籍情形:违反宪法的;触犯刑法的;受治安处罚,性质恶劣的;作弊行为严重的;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的;违反学校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屡次受处分不改的。
2、开除学籍处分决定,应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
3、处分决定书应包括处分和处分事实、理由、依据,并告知学生可以提出申诉及申诉的期限。
4、对学生的处分应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适当。
5、学生对处分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处分决定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可以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
6、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受理学生对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或者违规、违纪处分的申诉。
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应当由学校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
7、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对学生提出的申诉进行复查,并在接到书面申诉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复查结论并告知申诉人。
学生对复查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复查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可以向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诉。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接到书面申诉30日内应当给予处理和答复。
8、权利救济:(包括教师申诉和学生申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民事诉讼等
9、交头接耳属于考试违纪行为,不是作弊行为。
教师:
1、学校的行为严重侵犯了教师的合法权利。
本案中,学校侵犯了教师依法享有的评定学生学业成绩权、公正考核权、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权、按时获取工资报酬权、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权、监督学校管理的权利及人身权利。
2、可依法向当地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30日内作出处理。
也可以向当地人民政府申请复核,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3、当地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接到教师提出的申诉后进行复查,如符合申诉条件,在查明事实的情况下于收到申诉书的次日起30天内作出处理。
4、一方面要在管理意识层面高扬法治精神、强化权利观念;另一方面还要在制度层面防范、制约权力的滥用。
教育管辖形式:
行政复议:上级、本级、特殊、指定、移送
行政诉讼:级别、地域、指定、移送
教育申诉:隶属、区域、选择、移送
从业前培训:转业、学徒、在岗、转岗、适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