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辩证对称
(一)不确定性就是多样性,确定性就是唯一性。
多个要素,有多样性,但当它高度凝聚起来,就变成了唯一的一个整体,这时就显示唯一性和确定性。
一个整体,有唯一性,但当它充分弥散开来,就变成了多样的多个要素,这时就显示多样性和不定性。
用波涵数表示的确定性是属于组成要素随机弥散分布这种不确定性系统中的确定性。
用联系素质表示的确定性是属于组成要素固定紧密联系这种确定性系统中的确定性。
用熵对数表示的确定性是属于各个标志个性的组成数量在讲个性区分的不确定性系统中,分布上的确定性。
用倒振幅表示的确定性是属于以平均共性为准的各个个性在讲共性统一的确定性系统中,收敛上的确定性。
说明:波函数的平方代表粒子随机弥散分布(处在某个位置上)的几率,几率越大,粒子在这个位置上存在的完整性越大。
波函数则表示粒子在某个位置上出现的确定性,确定性是完整性的外在形式。
熵对数是指-1/plog1/p,它代表标志个性的确定性,其中log1/p代表标志个性的确定性因子,1/p代表标志个性的在共性群体中的比例或者说完整性。
倒振幅是指个性与平均共性性质上的偏差的倒数。
联系素质是指一个元素在系统中与别的元素进行固定联系的素质。
(二)
多样要素中的任何一个,是唯一的,因而是确定的。
多样分布本身,则是多样的,是不确定的。
多样性的本质共性和能代表这个共性的核心,又是唯一的,是确定的。
不确定性=多样随机分布的不确定性+多样弥散分布的不确定性 多个有区分的要素,其组成数量越趋于相等,其多样随机分布的不确定性就越大。
多个有区分的要素,其标志性质越显得不同,其多样弥散分布的不确定性就越大。
可能性有多样随机分布性,因而是属于不确定性,现实性是可能随机性的核心所在,是唯一的,因而属于确定性。
模糊性有多样弥散分布性,因而是属于不确定性,准确性是模糊弥散性的核心所在,是唯一的,因而属于确定性。
偶然性有多样随机分布性,因而是属于不确定性,必然性是偶然随机性的核心所在,是唯一的,因而属于确定性。
现象性有多样弥散分布性,因而是属于不确定性,本质性是现象弥散性的核心所在,是唯一的,因而属于确定性。
偶然性与必然性,这对不确定性与确定性的矛盾是属于本体论范畴。
现象性与本质性,这对不确定性与确定性的矛盾是属于本体论范畴。
可能性与现实性,这对不确定性与确定性的矛盾是属于认识论范畴。
模糊性与准确性,这对不确定性与确定性的矛盾是属于认识论范畴。
(三)
事物不确定性=认识上的不确定性+客观上的不确定性,即事物的不确定性是认识上的不确定性与客观上的不确定性的辩证统一。
认识上的不确定性=对客观事物的空洞模糊认识+对客观事物多种可能的猜测性认识。
它是人认识能力不成熟所导致的。
客观上的不确定性=客观事物本身的弥散分离性+客观事物本身的随机分布性。
人的认识能力成熟,就能够正确地反映这种不确定性。
客观事物本身的随机分布性+对客观事物多种可能的猜测性认识=量上的不确定性。
客观事物本身的弥散分离性+对客观事物的空洞模糊的认识=质上的不确定性。
确定性的存在,有实体本质。
确定性的过程,有具体规律。
不定性的存在,无实体本质。
不定性的过程,无具体规律。
量上的不确定性,有统计上的本质,量上的不确定性过程,有统计上的规律。
质上的不确定性,有抽象上的本质,量上的不确定性过程,有哲学上的规律。
概率性的数学方法可以认识量上的不确定性的统计本质与统计规律。
辩证性的哲学方法可以认识质上的不确定性的抽象本质与抽象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