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2021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仿真模拟试卷04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70分。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防治疫情蔓延扩散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如图为2月5日我国疫情动态示意图,该地图实时更新疫情信息,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BDS B.GPS C.RS D.GIS【答案】1.D【解析】1.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制作电子地图需要采集各类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信息并建立数据库进行管理,主要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即GIS;GPS是卫星定位导航系统;RS为遥感系统,是通过对不同地物反射率不同获取信息的技术;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卫星导航系统,故选D。
2020年6月1日至7月12日,长江流域的平均降水量为40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49%,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长江中下游流域降水量大、历时长的主要原因是()A.雨带向北推进快B.暖锋控制时间长C.副高势力偏弱D.受台风影响大3.长江中下游流域易发生洪涝灾害,为防治洪灾应采取的生态措施是()A.疏浚河道,加固河堤B.加强洪灾的监测和预警C.完善城市排水系统D.退垸还湖、退田还湖【答案】2.C 3.D【解析】2.长江中下游流域降水量大、历时长,说明锋面雨带在南方停留时间长,副高势力偏弱,雨带推进速度慢,C对。
雨带推进快,可知南方时间短,降水少,A错。
长江中下游流域6月至7月中旬主要受江淮准静止锋控制,B错。
受台风影响,降水多暴雨,降水时长一般较短,D错。
故选C。
3.A、B、C选项均不是生态措施,为工程措施和技术措施,不符合题意。
退垸还湖、退田还湖可以增大蓄洪量,减轻洪涝灾害的影响,故选D。
【点睛】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移动关系密切,4、5月份南岭南,6月静止江淮间。
7、8月份华东北,长江中下是伏旱。
9月又回江南岸,10月退出南海边。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某高新技术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构筑产业链,推进产业良性循环、良性发展,实现产业循环升级。
图7为该高新技术工业园区部分产业链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该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整体性原则5.该工业园发展氧化铝加工,从主导因素考虑其主要原因是()A.劳动力廉价B.原料较充足C.废料易处理D.能源成本低【答案】4.B 5.D【解析】4.该产业链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减轻了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压力,同时也减轻了环境污染,体现了持续性原则,故B正确。
故选B。
5.铝业属于动力导向型工业,主导因素是近能源地,该地煤炭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低,故D正确。
故选D。
6.太阳辐射与地球息息相关。
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A.生物的形成B.大气和水体的运动C.煤、石油的形成D.火山的喷发【答案】6.D【解析】6.太阳辐射维持了地表的温度,是地球上植物生长、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煤、石油等是历史时期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太阳能被埋藏到地下,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转化而形成的,故也与太阳辐射有关;而火山喷发的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故D项与太阳辐射无关。
故选D。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
完成下面小题。
7.甲地所在地形区的地质构造是()A.地垒B.地堑C.背斜D.向斜8.按成因分类,乙处岩石属于()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答案】7.A 8.D【解析】7.观察图例,该区域存在断层,甲为断层中上升的部位(地垒),两侧为下沉的部位(地堑),A正确,B错;岩层弯曲形成背斜、向斜,图示岩层并没有因内力作用产生的弯曲现象,CD错。
故选A。
8.读图可知,乙处为片麻岩,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片麻岩属于变质岩,D正确,ABC错,故选D。
【点睛】常见的岩石总结:①岩浆岩:花岗岩(侵入型岩浆岩)、玄武岩(喷出型岩浆岩)、流纹岩等;①沉积岩: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①’变质岩:片麻岩(花岗岩变质)、大理岩(石灰岩变质)、板岩(页岩变质)等。
读下图,回答下列四题。
9.图中全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的岛屿或半岛是()A.①B.②C.③D.④10.图中岛国的工业集中分布在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其原因是()A.沿海地区矿产资源丰富B.沿海地区石油资源丰富C.气候温暖湿润D.可以利用便利廉价的海洋运输11.日本多山且河流众多,其河流特征是()A.径流量丰富,有利于航运B.濑户内海沿岸的河流径流量最丰富C.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断流D.水能丰富,有利于发电12.日本IT工业集中在九州岛,该岛被称为“硅岛”,其原因是该岛()①环境洁净②海运便利③现代高速交通便利④劳动力丰富⑤科技发达A.①②③B.①③⑤C.①④⑤D.③④⑤【答案】9.A 10.D 11.D 12.B【解析】9.日本的气候包括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两种,本洲岛屿南部以南的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故全部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的是北海道,即①。
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0.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原因是利用使得的海运进口原材料和输出工业产品。
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1.该题的题干中有“日本多山且河流众多”的信息,因此可知日本水能资源比较丰富,落差大,利于发电,D正确。
因为其多山,落差大,所以不利于航运,故A错误。
濑户内海沿岸处于冬季风和夏季风的背风坡,全年降水较少,所以B错误。
日本的河流主要补给为大气降水,气候为具有海洋性特点的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所以冬季无断流现象,故C错误。
正确答案选D。
12.IT产业为高科技工业,其区位条件要求环境染污小,交通运输发达,科技发达。
①①①正确,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读我国某省主要农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示意图(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13.该省最可能位于( )A.嫩江流域B.黄河下游C.长江中游D.珠江上游14.本地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光照B.热量C.水分D.土壤15.该省工业园区甘薯生产产业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工业园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②该生产企业为动力导向型③体现了物质的综合利用④企业间存在生产上的联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3.B 14.C 15.C【解析】1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省区大量生产小麦、甘薯和花生,且水分条件较差,黄河下游符合条件。
而嫩江流域、长江中游、珠江上游水分条件优越,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4.考察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省光温生产潜力大于光温水生产潜力,说明水分条件较差。
故C正确, ABD错误。
15.图示生产企业主要是对甘薯进行加.工,属于原料导向型的工业。
在生产过程中,其对淀粉生产中产生的废渣和废液进行了回收加工,体现了物质的综合利用,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但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是不现实的。
提取淀粉、制糖、食品添加等企业存在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以及农也的可持续发展,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16.下列选项中,属于天体的是()①与地球擦肩而过的哈雷彗星②陨石③登陆月球的“嫦娥四号”探测器④中秋的圆月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答案】16.B【解析】16.天体是宇宙间的物质存在形式,如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均是天体,但天体的一部分不能单独称为天体。
与地球擦肩而过的哈雷彗星是环绕太阳公转的彗星,属于天体,①符合题意;陨石是流星体闯入大型天体(如地球)后的残留部分,已经成为大型天体的一部分,不属于天体,①不符合题意;登陆月球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已经成为月球的一部分,不属于天体,①不符合题意;中秋的圆月即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属于天体,①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
故选B。
干涸湖底因干缩龟裂,定向风沿裂隙处进行侵蚀,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形成许多不规则的浅槽和槽间垄脊,这种地貌称雅丹地貌。
读“雅丹地貌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典型的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东南丘陵B.四川盆地C.塔里木盆地D.黄土高原18.据材料推测,雅丹地貌发育的先后顺序()①纵向沟槽切割,形成塔状或柱状雅丹体②地壳运动使平坦的地表开始抬升③雅丹体坍塌成残丘,大部分地表成为戈壁面④流水和风力侵蚀,沟槽加宽加深A.④①③②B.②①③④C.②④①③D.②④③①【答案】17.C 18.C【解析】17.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干旱地区,新疆的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风力侵蚀作用强,是雅丹地貌发育的典型地区,C正确。
ABD错误。
故选C。
18.雅丹地貌的形成一般经历:首先是湖泊沉积;继而地壳运动使平坦的地表开始抬升,湖泊水量减少,出现干枯;水和风力侵蚀,沟槽加宽加深;风力的纵向沟槽切割,形成塔状或柱状雅丹体;雅丹体坍塌成残丘,大部分地表成为戈壁面。
①①①①正确,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雅丹地貌分布和形成过程。
雅丹地貌发育是内力与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别是风力的侵蚀是形成的主要因素。
中国东部的海滨城市浙江省温岭市,开展了一项针对大熊猫的野生动物异地保护性研究。
这项研究旨在调查和了解大熊猫对从西部山区到东部沿海,以及从自然环境到人工饲养环境的适应性。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9.大熊猫主要栖息在()A.温带季风气候区B.亚热带季风气候区C.热带雨林气候区D.热带季风气候区20.大熊猫面临的主要危险是()A.天敌的捕杀B.食物的缺乏C.栖息地环境的破坏D.人类的猎杀【答案】19.B 20.C【解析】19.浙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可知大熊猫主要栖息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B正确。
故选B。
20.由材料“这项研究旨在调查和了解大熊猫对从西部山区到东部沿海,以及从自然环境到人工饲养环境的适应性”可知大熊猫的主要生存的自然环境为我国西南山区,由于森林的开发大熊猫的栖息地面积不断减少,是大熊猫面临的主要危险,C正确。
天敌的捕杀、食物缺乏、人类的猎杀也是大熊猫面临的危险,但不是最主要危险。
故选C。
【点睛】威胁大熊猫生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个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类对大熊猫居住的的吞食活动。
第二个因素,是大熊猫赖以生存的竹类植物周期性开花,使大熊猫的食物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