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分册第2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三分册第2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2. 安史之乱至五代十国:继续南移 3. 靖康之变至南宋:完成南移
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高丽、日本
临安 明州
阿拉伯半岛 印度 东
广州
泉州
非
苏门答腊岛
海 上 丝 绸 之 路
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出发,从海上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 印度、波斯和阿拉伯,最远到达东北非洲。
“海上丝绸之路”使宋获得巨额的财政收入(如绍兴 末年,泉州、广州两市舶司每年收入达200万贯,约占当 时南宋政府年度财政总收入的二十分之一);也给通商国 文明进程增添活力。
政治 因素
南方战乱较少,相对 安定 北方人民南迁(劳动 力和技术); 农具和耕作技术的改 进 南方气候温暖湿润,土 地肥沃,水量充足,适 合农作物生长
经济 因素
自然 因素
白如玉,穿黄袍, 只有一点大,都是宝中宝。 生在山上,卖到山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到水里,就会开花。
不是桃树却结桃, 桃子里面长白毛,
到了秋天桃熟了,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 数郡忘饥。 ---《宋书》(记载南朝刘宋王朝的历史)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 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集》
北 南
南 南 北 北
西汉
南北朝
宋代
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
1. 三国两晋南北朝:开始南移
浙江哥窑的冰裂纹瓷器
哥窑冰裂纹碗
哥窑鱼耳炉
景德镇白瓷
宋代的手工业——造船业
泉州港出土的宋代海船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丝 织 业: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
江浙的丝绸产量高; 棉纺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 浙江哥窑的冰裂纹瓷器 ; 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瓷都。
制 瓷 业:江南成为制瓷业的重心 ;
造 船 业: 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下一主题
北 宋 最 早 的 纸 币 交 子 南宋纸币会子
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1.纸币的出现
2.城市的繁荣
阅读以下史料,分析南移的过程
材料一:楚地之越,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 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 之人,亦无千斤之家。 ----《史记》
年 代 人数(人) 赋税(贯) 1078年(北宋 英宗元风元年) 1045年(北宋 仁宗庆历五年) 南方诸路 约5688.8万 约3581.1万 北方诸路 约3398.4万 约4509.5万 南北之比 63:37 44:56
表二: 南宋时期南北经济比较 表
年 代 人 数(人) 1200年(南宋宁 宗庆元六年) 赋 税(贯) 1196年(南宋宁 宗庆元二年) 南 宋 约8060万 约6000万 金 朝 约4380万 约1431.9万 南北之比 65:35 81:19
收笑兰何靖 切等土壮雨怒 拾谈山时康 。闲,怀歇发 旧渴缺灭耻 ,八激。冲 山饮。?, 白千烈抬冠 河匈壮驾犹 了里。望, ,奴志长未 少路三眼凭 朝血饥车雪 年云十,栏 天。餐,; 头和功仰处 阙待胡踏臣 ,月名天, 空。尘长潇 。从虏破子 悲莫与啸潇 头肉贺恨
满 江 红 · 怒 发 冲 冠
表一:北宋时期南北经济比较表
只见白毛不见桃。
一、南方农业发展的 表现: 1、品种增多,引进占城稻。 2、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3、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4、棉花种植推广到长江流域 5、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
宋代的手工业——纺织业
南宋棉毯
“号为冠天下”的蜀地丝织品
宋代的手工业——纺织业
南宋缂丝名作 《蛱蝶山茶花》
宋朝织机
宋代的手工业——制瓷业
经济重心 南移的完成
“国家根本,全赖于东南” ——黄公度《知稼翁集》 “东南今为国家根本之地” ——张守《毗陵集》 “(东南)足以裕国” “江淮赋税,国用根本” “国家根本 仰给东南” ——范祖禹《宋史》 ——杜牧《樊川文集》 ——范祖禹《宋史》
阅读课文,试着归纳经 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南 方 经 济 发 展 的 原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