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村落风水林研究文献综述

村落风水林研究文献综述

村落风水林研究文献综述摘要:风水理论源远流长,其在村庄聚落选址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村落风水林的存在,也是进一步对风水理论的延续与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1990年至2017年间,研究探讨关于风水林的论文共有140多篇。

有关村落风水林的研究成果总体数量虽然不多,但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

中国大陆的学者对乡村风水林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风水林定义、分类、区域特征、价值、社会文化、郡落特征以及研究意义等方面。

关键词:风水理论;村落;风水林;定义;类型;郡落特征1引言风水学是古代人们在选择居住地时,考察山川地理环境,包括对气候、地质、水文、地形地貌、生态因素、林木景观等各环境因素的综合评判,并通过占星、卜莁等手段来对城郭屋宅、陵园、寺庙等建筑的营造方位和营造时辰以及某些技术和禁忌的总概括。

史箴认为它源于徽商的甲骨占卜,形成于秦汉,成熟于唐宋,明清时已达到非常完善的风水理论体系了。

风水理论大致分为两个流派,其一为形势派,着眼于山川形胜和建筑外部自然环境的选择,另一派为理气派,注重于建筑方位朝向和布局(王其亨,1992)。

风水理论自古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是人们在乡镇聚落选址时必不可少的参考因素之一。

如微地形对小气候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就极为风水所重,概括成有利的选址模式,比喻为“穴”,如针灸中人体的穴,一般是三面或四周山峦环护,呈北高南低、背阴向阳的内敛型盆地或台地,这种“穴”的典型模式,被认为是“藏风聚气”,具有良好生态和景观效益的风水格局,实际是阐明了微地形、小气候、生态和自然景观的依从关系。

(李远国,2005)风水意识是古人在漫长的适应、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总结出的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理论。

古代风水论中“藏风亦聚气、得水乘生气”是生存环境的理想形式;理想的风水环境是由“土高水深,草郁林茂”的生态环境组成的[1]。

传统风水理论中对绿色山脉、清澈水系、郡落林脉的保护就是对“龙脉”的保护。

古人云:“青山常青,绿水长流”,即是指人们植树造林形成风水林木,保持着山常青,防止了山上水土的流失,溪水倒影着山上绿色的风水林地,长久的流淌,这就是古人要保护的风水和美好自然环境[2]。

2风水林文献综述2.1风水林起源传统的风水学在剔除那些玄幻迷信的糟粕后,实际上是古代中国人民根据自身长期对自然细致观察以及实际生活的体验,所产生的一种有关住宅、村镇及城市等居住环境的基址选择和规划设计的学说[3]。

这一学说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影响之一就是产生了一种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林业形式——风水林[4]。

风水林之说实际上是风水学中的部分组成内容,在古代风水理论中就有“草木郁茂、吉气相随”的说法,林木茂密是古代人们用来衡量风水环境好坏的标准之一[5]。

2.2风水林定义邱尔发、王成等人认为:风水林是指在村庄一定范围内,由当地村民为了保持良好风水而特意保留或自发种植的树林,它体现南方村庄文化、民风习俗意识,是乡村人居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6]。

村落风水林是古代人们深受风水思想的支配,认为对平安、长寿、多子、人丁兴旺、升官发财具有吉凶影响而人工培植或天然生长的林木。

杨国荣认为,所谓风水林也就是人们受风水理论的影响,在路口、村后、庭院、坟墓周围等与有关的地方所植的林木,树种一般是松柏和杉树[7]。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政府规定所称风水林是指自然村周边天然或人工种植的林木,包括成片或散生的林木[8]。

陈传国等则认为风水林在中国有上千年传承,传统意义上的风水林就是村民在村庄周围种植或自然生长的竹木,面积不定,多为世代相传下来的,一般树龄为数十年乃至上百年,风水林某种程度上应归类为次生林,但它们往往会受或轻或重人为活动的干扰[9]。

郑希龙等认为风水林是宗教意识和风水思想共同支配下的产物,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理想的人居环境[10]。

刘颂颂等人认为村边风水林(自然次生林)是指我国南方地区村前屋后保留的天然林,常由原生植被受有限度破坏而成或由此生裸地,人工林等自然演替恢复而成,一般呈岛屿状分布[11]。

2.3风水林类型巫柳兰认为:风水林根据地域不同分为村落风水林、坟墓风水林、寺院风水林[12]。

程俊认为,村落风水林是其中的重要类型,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水口林、龙座林、垫脚林、宅基林4种类型[13]。

王婷婷则从不同角度对风水林进行了划分,按照起源不同分为人工林和天然林,按照养护对象分为村落风水林、寺院风水林、坆园风水林,按照游憩功能分为人居风水林和郊野风水林。

且认为村落风水林可划分为水口林、风口林、宅基林、龙座林。

并将祠堂风水林作为宅基林的一种,认为其属于村落风水林[14]。

美国西萌石大学地理与东亚学教授柯利思•考金斯认为,江西有4种类型的村庄风水林。

第一种是后龙山风水林,就在村庄的山坡,可保护村庄免受地表径流的侵蚀,确保地下水和地表水常年供给。

另一种是山坳风水林,可阻挡从风口或山坳窜入山谷的狂风。

第三种是水头风水林和村头风水林,由通常处于村庄上方的柳杉或沿溪植造的阔叶林组成,发挥着类似山坳风水林的功用。

第四种是村口林(村尾林)和水口林(水尾林),根据风水理论,它们有助于“保住”村庄的财富,防止财富随着风、水从村庄低处流走[15]。

3村落风水林文献综述3.1村落风水林渊源风水林的不同分类类型各有渊源,关传友认为村落风水林起源于古老的社神崇拜,村民将树木作为神灵的依附对象和标志,在村落中广泛地种植林木,希望受到树木的恩惠和庇护,保佑他们健康长寿、子孙升官发财、家族兴旺发达等,久而久之,风水林便成为古代村落居宅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之一[16]。

刘沛林认为,这种社神崇拜理念只不过是古人们的一种环境吉凶模式心理,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朴素、原始的社神崇拜心理被引入一整套哲学和技术的解释体系——风水学,于是便产生了有关古老的林木与乡村聚落命运发展有重大联系的理论[17]。

村落风水林被赋予藏风聚气的意义,人们认为林木茂密就是好的风水环境的表现,通过寻找好的有林木的环境来寻找理想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广植林木和保护林木来获得好的风水[18]。

3.2村落风水林区域特征研究程俊对岭南地区的村落风水林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从景观、生态、文化和旅游价值四个方面论述了岭南村落风水林作为典型的地域景观资源,在岭南乡村环境景观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19]。

杨期和,杨和生等人对梅州客家风水林的郡落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调查了其物种组成及层次结构,研究发现这些风水林具有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典型郡落结构,垂直结构分层现象明显、层次清晰、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较高。

通过对客家风水林的营造模式、传统保护方法及其价值进行研究,可以为我国南方地区,特别是岭南地区的新时代乡村环境景观营造提供新的思路[20]。

邢福武将岭南村落风水林根据其生境条件、郡落组分、景观外貌等特征划分为低地常绿季雨林、山地常绿阔叶林等类型[21]。

李萃玲,宋希强研究采用典型取样法,对海南保存较好的风水林进行了野外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对其空间形态和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认为海南风水林的郡落类型主要为常绿季雨林、热带低地雨林和红树林,其空间分布形态可划分为聚集性和游离型两大类型[22]。

3.3村落风水林群落特征研究许飞、邱尔发等人分层随机取样法对福建省乡村风水林进行调研研究,认为福建省乡村风水林科、属、种组成较为丰富,共包括35个科、55个属、69个种,以樟科、桑科、壳斗科、金缕梅科、禾本科、蔷薇科、无患子科、山茶科、杉科、漆树科为主,主要应用树种以榕树、香樟、枫香、龙眼、木荷、细柄阿丁枫、石楠、蚁母、朴树、锥栗为主。

从不同类型乡村风水林应用树种组成来看,山区型主要风水树种有锥栗、榕树、香樟、细柄阿丁枫、蚊母、楠木、木荷、柳杉、苦槠、火力楠、枫香、红枫和铁杉。

半山型主要风水树种有香樟、枫香、石楠、木荷、蚊母和细柄阿丁枫。

平地型主要风水树种有榕树、香樟、木荷、龙眼和枫香。

沿海型主要风水树种有榕树、香樟和龙眼。

此外,山区型和半山型风水林中还常伴生有大量丛生、散生竹林[23]。

杨期和、杨和生等人在粤东梅州市桥溪村风水林设立样方,对其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进行调查,分析该风水林的群落特征及植物多样性。

结果表明:该风水林3 000 m2的样方内,共有维管植物67种,隶属于37个科54个属,其中蕨类植物4科4属4种,裸子植物3科3属3种,被子植物30科47属60种。

群落分布型以热带性分布占优势,热带属所占比例为74.08%。

群落主要优势科为樟科、壳斗科、金缕梅科,优势种为细柄阿丁枫、刺毛杜鹃、鼠刺、阿丁枫。

群落为常绿阔叶林,生活型以高位芽为主,占73.13%,其中又以中高位芽类型最多,约占43%。

乔木层可分为三层,但以株高6~9.9 m的个体数为最多;藤本的比例高达17.91%。

该风水林群落比周边其他群落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植物多样性,且物种分布较为均匀,种间相遇率较大。

桥溪村风水林与粤东和华南地区的其他常绿阔叶林有很大的相似性[24]。

岭南村落风水林中的很多树种是当地野生自然郡落的建群种,反映了植物的地域分布特色,其植物种类丰富的优势科主要都集中在大戟科、樟科、茜草科、桑科、壳斗科、桃金娘科、蝶形花科7科中[5]。

3.4风水林社会文化研究许飞、邱尔发等人认为,乡村风水林应用树种主要与当地气候和地域文化有关。

一方面乡村风水林受当地气候条件的影响,全省以九龙江为界,呈现出明显的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两种季风气候,其中,沿海型乡村多数位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较为温暖,树种以榕树、龙眼、芒果等为主,而山区型、半山型和平地型乡村多数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较为寒冷,树种以香樟、细柄阿丁枫、蚊母、楠木、木荷等为主。

另一方面乡村风水林也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妈祖文化在沿海乡村较为盛行,因此以妈祖文化为代表的榕树、龙眼等风水树数量相对较多[23]。

张桂红、李赛赛通过分析桂东客家人传统民间信仰以儒、道、释为主,普遍接受风水观念,村落风水林广泛分布于乡野村落,风水林与村落的年代一样久远。

该地区村落风水林深深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色彩,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科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主要从神灵的庇护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两方面进行阐述[25]。

3.5村落风水林价值分析巫柳兰认为风水林在乡村环境中存在着景观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旅游价值[12]。

俞孔坚[26]认为风水林在树种的选择上主要考虑其适应性而不在乎物种的稀有程度,对风水林的保护、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是我国农业生态节制行为的典型,而“风水林”的价值体现在整体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而不在森林资源本身。

崔勇[27]认为风水林是极少数区域内为数不多的原生植被的一部分,是当地生物呈现多样性的重要载体之一,因此,在研究物种保存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