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韧人格量表的编制
1 引言
坚韧人格这个术语被引入到心理学领域, 至今 已有近 30 年的历史了。20 世纪 70 年代, Kobasa、 Maddi 等 [1] 受 聘 于 美 国 伊 利 诺 州 贝 尔 电 话 公 司 ( Illinois Bell Telephone, IBT) , 研究解决公司管理 者面对公司巨大变革出现的应激反应, 并于 1975 年 开始了长达 12 年的研究计划, 对一些管理者们每年 进行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测查。研究发现, 经历过 高水平应激后, 有些管理人员出现了生理和心理疾 病症状, 有些管理人员却很少出现这些症状, 而后 者具有不同于前者的一种人格特点— ——坚韧人格[2]。
样本 2: 整群分层抽取山东某高校 400 名在校 大学生为被试, 进行坚韧人格问卷及其相关效标问 卷的测试, 年级跨度从一年级至四年级, 文理兼 顾。有效问卷 370 份, 男生 168 人, 女生 202 人, 平 均 年 龄 20.32±1.21。 其 中 86 名 大 一 、 大 三 的 学 生两周后进行了重测。
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的适当性考察, 结 果 KMO 指数为 0.901, Bartlett 球形检验在 0.000 水 平上显著, 说明本次研究数据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 并以最大变异法转轴。结 果, 删除因子载荷小于 0.4 及与其它题目相关较高 的项目, 保留特征值均大于 1 的 4 个因子, 至此量 表 共 保 留 了 27 个 项 目 , 共 解 释 了 总 变 异 的 46.45%。各项目因子载荷见表 1。
103
104
心理与行为研究
第6卷
果不理想。因此, 决定根据中国社会文化特点, 编 制适合中国人使用的坚韧人格量表。
2 方法
2.1 被试 样本 1: 以山东某高校大学生为被试进行坚韧
人格问卷的初测。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 年级 跨度从一年级至四年级, 文理兼顾, 初测发放问卷 281 份, 有效问卷 262 份。其中, 男生 125 人, 女 生 137 人, 平均年龄 20.50±1.14。
当前社会正处在一个信息发达、竞争日益激烈 的时代, 个体面临很大的生存压力, 人们多年来形 成的稳定的生活模式不断受到冲击, 这给人们心身 健康带来威胁。坚韧人格可以帮助人们缓冲应激对 心身健康的不良影响, 使高应激情境下的个体保持 心身健康, 因此, 开展对坚韧人格的理论与实证研 究, 使其为心理健康服务显得尤为必要。
表 1 坚韧人格量表各项目因子载荷 因子 1 控制 因子 2 挑战 因子 3 投入 因子 4 韧性
条目 因子载荷 条目 因子载荷 条目 因子载荷 条目 因子载荷 A27 0.701 A3 0.813 A6 0.709 A23 0.678 A21 0.687 A4 0.798 A11 0.681 A13 0.677 A14 0.583 A25 0.638 A7 0.664 A1 0.658 A22 0.562 A24 0.584 A9 0.583 A12 0.619 A20 0.549 A18 0.532 A16 0.473 A19 0.596 A8 0.460 A2 0.486 A17 0.400 A5 0.586 A15 0.458 A10 0.403 A26 0.453
为确保问卷的内容效度, 请有经验的专家对问 卷内容进行反复讨论, 对有些条目的句法用词做了 修改, 删除了几个有问题的条目, 确保各条目所述 内容确属其结构范围, 并保证语句的简练易懂, 最 终形成了由 66 个项目组成的初测问卷。问卷采用 4 点计分, 从 “完全不符合”到 “完全符合”。 2.3 施测
采 用 SPSS11.5 进 行 项 目 分 析 、 相 关 分 析 、 探 索性因素分析 、 效 标 关 联 效 度 分 析 ; 用 Liserl 8.7 对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等。
3 结果
3.1 项目分析 选取样本 1 数据对预测问卷进行项目分析, 根
据决断值 ( CR 值) 来计算区分度, 结 果 CR 值 未 达显著水平的有 5 项, 予以删除。用皮尔逊积差相 关计算各项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其分量表分的相关, 相关系数低于 0.4 的删除。 3.2 探索性因素分析及维度命名
对初步编制的量表进行初测, 根据初测的数据 进行项目分析和筛选, 确定正式量表。之后, 进行 第二次测量。370 名大学生同时施测了 SCL- 90 [7], 300 名 大 学 生 同 时 施 测 了 中 国 大 学 生 人 格 量 表 ( Chinese college student personality scale, CCSPS) [8] 和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问卷 ( sixteen personal- ity factor questionnaire, 16PF) 。为得到重测信度, 两周后抽取 86 名大一、大三的学生进行了重测。 2.4 统计处理
以上数据表明, 该量表的信度较高, 具有一定 的稳定性。 3.4 效度分析 3.4.1 结构效度分析
以 27 个项目的正式问卷及用于效度检验的相 关问卷对样本 2 进行施测。运用 Lisrel 8.70 进行验 证性因素分析, 以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各项拟合 指标见表 2。
表 2 坚韧人格量表的拟合指数 χ2 df χ2/df CFI NNFI RMSEA RMR GFI NFI RFI 697.60 458 1.523 0.94 0.93 0.059 0.043 0.96 0.93 0.89
根据条目内容分别将各因素命名为韧性、控
第2期
制、投入和挑战。韧性维度由 6 个项目组成, 主要 反映个体在追求目标时坚定执着, 困难面前乐观进 取、坚毅不拔的特点; 控制维度由 8 个项目构成, 主要反映个体主动把控和影响所经历事件的特点; 投入维度由 6 个项目组成, 主要反映个体投入或专 注于其所参与的活动的特点; 挑战维度由 7 个项目 组成, 主要反映个体能否将变化看成是一种挑战, 并从中汲取成长力量的特点。 3.3 信度分析
对 Maddi 提供的 PVSⅢ- R 量表进行翻译 , 该 量表由最早用于测量坚韧人格的 UHS ( unabridged hardiness scale) 量 表 发 展 而 来 。 在 对 量 表 进 行 了 反复英汉互译后, 形成中文版问卷, 进行预测。根 据预测结果, 抽取适应中国文化的部分项目。另 外, 还参考了 Pauthus 编制的 “控制圈” ( spheres of control) 量表 [6] 中几个相关条目。 2.2.3 专家讨论
从初测中抽取 86 名被试, 间隔两周进行重测, 各 维 度 重 测 信 度 是 : 控 制 0.91, 投 入 0.89, 挑 战 0.92, 韧性 0.91, 总量表重测信度为 0.92。
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 ( α) 为: 控制 0.785, 投 入 0.747, 挑战 0.784, 韧性 0.802, 总量表为 0.91。
由表 2 可见, 各项拟合指标达到理想标准, 模 型对数据的拟合较好, 本研究的坚韧人格四维结构 模型获得了支持。
进一步考察量表内部各维度之间、各维度与总 量表之间的相关, 结果发现, 各维度与总量表之间 相 关 系 数 在 0.770 ̄0.833, 说 明 各 维 度 对 量 表 总 分 都 有 较 大 贡 献 ; 量 表 各 维 度 之 间 相 关 系 数 0.397 ̄ 0.517 之间, 各维度之间的相关低于各维度与总量 表之间的相关, 说明量表的维度间虽有一定相关, 但主要还是相对独立的。 3.4.2 效标关联效度
工作中去, 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影响发生在自己周 围的事情, 对于生活中不确定的因素会有目的地主 动采取行动, 并把变化看成是有利于自己成长的机 遇。尽管多数研究者认为坚韧人格是一种应激阻抗 的人格特质, 但对其概念及内涵的界定尚不一致。 如, Lee [3] 认为坚韧人格应该包括更广泛的 含 义 , 如, 承受力即心理或生理上可持续的承受能力; 力 量即抵御暴力、应激、困难的能力; 勇敢即勇气、 大胆、冒险的品质; 控制力即行使权力或施加影响 的能力。Costantini [4] 则认为: “认 知 和 行 为 的 灵 活性, 成功实施计划的动机, 对应激的忍耐力等都 是坚韧人格的特征”。
心 理 与 行 为 研 究 2008, 6( 2) : 103~106 Studies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坚韧人格量表的编制 *
卢国华 1,2 梁宝勇 1
( 1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 天津 300074) ( 2 潍坊医学院, 潍坊 261042)
摘 要 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及参考国外同类问卷, 结合中国社会文化特点, 编制了坚韧人格量表。 经过两次施测, 对数据分别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及验证性因素分析, 最终确定坚韧人格量表包含四个维度, 共 27 个项目。数据分析表明, 坚韧人格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可以作为人格坚韧性的测量工具。 关键词 坚韧人格, 量表, 信度, 效度。 分类号 G449
Kobasa 等 [1,2] 将坚韧人格定义为一组帮助人们 管理应激的态度、信念、行为的特质, 它包含三个 子概念: 投入 ( commitment) 、控制 ( control) 与挑 战 ( challenge) 。 投 入 是 指 个 体 对 于 事 物 目 的 和 意 义的感知, 并能积极地参与其中, 而不是与周围的 人和事情相孤立或者疏远; 控制是指在不利的条件 下, 个体通过自身行动努力去影响发生在自己周围 的事件, 而不是陷入消极被动和无能为力中; 挑战 是指个体将变化作为生活的正常状态, 是促进成长 的力量, 而不是对安全的威胁, 并希望不断地从各 种经历中学习, 无论这些经历是积极的还是消极 的。Maddi [1] 认为, 坚韧人格必须同时具备这三个 子因素, 并称其为坚韧人格的 3C 结构。具备坚韧 人格的个体更有可能给生活赋予意义并积极投入到
经显著性检验, 以上样本男女均无显著差异。 2.2 问卷项目编写 2.2.1 开放式问卷调查和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