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作业一(绪论和第一编发的一般原理)一.填空题1、法学是一切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2、个别性调整是按照针对具体人、具体事所确定的行为方式,对人们的行为进的一次性调整。
3、规范性调整是针对某一类主体、某一类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范进行的重复性调整。
4、社会调整的发展大都经历从自发到自觉,从个别到一般,从混一到分化的过程。
5、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6、法律是有国家强制力作保障的规范。
7、法的最基本的两种职能是法的阶级统治职能和法的社会公共职能价值。
8、对违法、犯法行为的惩罚体现了法的工具性价值中的保护价值。
9、法的历史类型是按照法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和对法的阶级意志对法进行的分类。
10、法系是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对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
二、单项选择1、法律调整是一种(B )。
A、个别性调整……………………………………………………………B、规范性调整C、习惯……………………………………………………………………D、具体性调整2、法形成的最终标志是( B )。
A、商品的交换…………………………………………………………B、国家的形成C、阶级的出现…………………………………………………………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3、法的实施有(D )作保证。
A、习惯力量对比………………………………………………………B、法律传统C、社会舆论……………………………………………………………D、国家强制力4、法反映的是(C )的意志。
A、团体…………………………………………………………………B、人民C、统治阶级……………………………………………………………D、社会全体5 、法的第三层本质是(D )A、法所体现的同志阶级意志是统一和整体的B、法是被奉为法律的同志阶级的意志C、法的内容决定于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D、法的内容就是确定权利和义务6、法的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B )意志。
A、社会……………………B、共同……………………C、集体………………………D、个别7、国家意志和法的关系是(B )。
A、二者是一致的…………………………………………B、有强制力保障的国家意志才是法C、体现统治阶级利益的国家意志才是法………………D、法是国家意志的政治化8、大陆法系是以(A )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A、法国民法典………………B、英国法……………C、罗马法……………………D英国法9 、英美法系是以(D )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A、教会法……………………B、罗马法……………C、日耳曼法…………………D、英国法10、在侵略行为法方面,自由资本主义的过错责任原则被当代资本主义的(A )代替。
A、无过错责任………………B、严格责任……………C、相对责任………………D、过失责任三、多项选择1、法与习惯具有以下共同点(AB )。
A、都是社会规范………………………………………………………B、都是上层建筑C、都有阶级性…………………………………………………………D、都是强制性2、从法的起源看,法(BCD )。
A、是从来就有的………………………………………………B、不存在于原始社会C、是阶级社会的产物…………………………………………D、社会发展到一定阶级的产物3、法的第一层本质包含以下几个内容(BCD )。
A、法是一种意志……………………………………………B、法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C、法律是法的载体…………………………………………D、法是国家意志4、法具有(ABCD )。
A、规范性……………B、阶级意志性…………C、国家强制性…………D、物质制约性5 、保证法的实施的手段有(A ?)。
A、国家强制力…………B、道德规范…………C、思想原则……………D、文化修养6、法与统治阶级的利益关系(AD )。
A、法反映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
B、法不是统治阶级个人或集团利益的反映C、有些具体的法律规范不一定符合统治阶级的意志D、统治阶级的利益是通过一定的个人和机关的活动上升为法7、法的阶级统治职能和社会公共职能的关系(AD )。
A、二者是内在统一的B、二者截然对立C、法律规范执行二者中的一个D、部分法律规范主要执行社会公共职能。
8、法律制度有无价值、价值大小,取决于(ABCD )。
A、法律制度的性能B、一定主体对法律制度的需要C、法律制度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D、法律制度对主体的满足程度9 、法的价值的特性有(BD )。
A、社会性…………B、客观性…………C、主观性……………D、主体性10、勒内•达维把当代各国法律划分为三大法系,即(BCD )。
A、资本主义法系…………………………………B、大陆法系C、英美法系………………………………………D、社会主义法系四、名词解释1、法学体系、是由法学分支学科构成的具有内在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法学体系是一个由互不相同,但又有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系统。
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因而研究社会的各种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法学所研究的范围也就十分广泛,从而形成若干分支学科。
这些分支学科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知识系统就是法学体系。
2、法理学是在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地位的理论学科。
它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从总体上来研究法和法律现实的一般规律,研究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等基本问题。
3、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收(即掌握国家政权的阶段)意志,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具有普通的约束力的规范体系。
它具有规范性、国家强制性、阶级意志性和物质制约性。
4、法的价值即法这个客体(制度化的对象)对满足个人,群体,社会或国家需要的积极意义。
五、小组讨论题小组成员张三李四王五赵六丁七钱八崔九姜十小组长张三讨论人员张三李四王五赵六丁七钱八崔九姜十讨论时间2008年11月8日下午(南教学区教学楼301教室)讨论主持人李四自我发言提纲(200字以上)一.法与原始习惯的联系•法与习惯都是用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
法与原始习惯有着一定联系,法由原始习惯演变而来,是原始习惯的延续,法与原始习惯在内容上却存在着历史的连续性。
二.法与原始习惯的区别法与原始习惯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一)两者产生的方式不同。
(二)两者赖以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基础不同。
(三)两者体现的意志不同。
(四)两者适用的范围不同。
(五)两者实施的方式不同。
其它人发言摘要(400字以上)王五发言摘要:习惯是指人们在长时期逐渐养成的,一种不易改变的思维倾向、行为模式和社会风尚。
习惯和习惯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只有得到国家认可的习惯才能成为习惯法。
也就是说,我们一般所讲的习惯,并不具有法律效力,不是法的一种渊源。
赵六、丁七发言摘要:(1)原始社会的习惯和法所反映的社会关系不同。
原始社会的习惯反映原始社会的平等、没有阶级的社会关系,因此,原始习惯不带有阶级性;法是社会发展到阶级社会以后产生的社会规范,它恰恰反映了阶级社会的社会关系,法是具有阶级性的。
(2)原始社会的习惯与法反映的意志不同。
原始社会的习惯反映着氏族部落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和意志;而法则反映在政治、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志。
(3)原始社会的习惯与法所形成的方式不同。
原始社会的习惯是由代表氏族或部落全体成员利益的自治组织,整个氏族社会以舆论或其他形式形成的;而法则是由国家这个统治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组织知道或认可的。
(4)原始社会的习惯与法所保证实施的力量不同。
原始社会的习惯是靠传统、习惯的力量和整个社会的影响来保证实施的;而法的实施则必须有国家强制力的保证。
(5)原始社会的习惯与法所生效的范围不同。
原始社会的习惯限于在有血猿关系的本氏族、本部落内生效,而无论他们在哪个地区;而法则是在国家主权所及的领域内生效。
这一点也反映出法与国家的内在联系,因为国家正是按照地域来划分居民的。
钱八、崔九发言摘要: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社会规范。
社会规范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包括法律规范、道德规范、宗教规范、社会团体规范等。
法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法是具有规范性、概括性和可预测性的社会规范,马克思指出,“法律是肯定的、明确的、普遍的规规范”。
法具有规范性、概括性和可预测性的特点。
规范性是指法规定了人们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或不应当做什么,也就是为人们的行为规定了模式、标准和方向。
概括性是指法的对象是抽象的、一般的人和事,在同样的情况和条件下,法律可以反复使用。
可预测性是指人们通过法有可能预见到国家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的态度和产生的法律后果,因为法律规定了人们的行为模式,从而成为评价人们行为合法不合法的标准。
(2)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这是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特点之一。
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方式和途径。
所谓“制定”,是指社会生活中原来没有某种行为规则,立法者根据需要,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出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来体现这种行为规则。
所谓“认可”,是指社会生活中原来已经存在着某种行为规则(如道德、习惯、宗教、礼仪等),国家以一定形式对其加以承认并且赋予其法律效力。
无论是制定还是认可,都与国家权力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都体现着国家的意志。
(3)法是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法的核心内容在于规定人们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
法律权利是指法律赋予人们的某种权能。
法律义务是指法律规定人们必须履行的某种责任。
法通过人们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任何社会规范的实施都需要某种力量作保证。
但在所有的社会规范中,只有法是以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
统治阶级为了法的实施,依靠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器,迫使社会全体成员一体遵守。
在任何国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由专门国家机关依法定程序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因此,法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但是,法以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是从法的“最后一道防线”意义上讲的,并不是说国家强制力是法得以实现的惟一途径。
姜十发言摘要:我完全赞同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
作业三(第三编法的创制第四编法的实现)一、名词解释1、法的创制是国家或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或认可、修改、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
2、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现的一种行为规则。
3、法的体系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系统的统一整体。
4、法的部门是指对一个现行法律规范,按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方法的不同所作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