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1.抽入产出分析是由经济学家( B )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种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A.瓦尔拉斯 B.列昂惕夫 C.萨缪尔森 D.索洛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投入是指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各种消耗及其来源B产出是指经济活动的成果及其使用去向C投入产出表按照计量单位的不同分为价值型和实物型D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式:中间产品+中间投入=总产品3 .下面哪个不是投入产出的基本假定( D )A同质性假定 B比例性假定 C相加性假定 D消耗系数绝对稳定性假定4. 投入产出按资料范围可分为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两大类,下列不属于宏观模型的是( C )A国家模型 B地区模型 C 企业模型 D部门模型5. 下列不属于经济要素的是( A )A企业 B原料 C价格 D劳动力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马克思把国民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量大部类的再生产理论B费兰索。
魁奈提出“全部均衡理论”,把各部门的投入和产出联系起来考察C物质生产部门指那些能创造物质产品以及直接实现产品价值的部门。
D投入产出模型是指用数学形式体现投入产出表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的线性代数方程组7.利用投入产出表,可以精确地计算出整个社会产品中,两大部类各自的总量及其价值构成。
其具体计算过程分为四个步骤:(B )(a)计算第二部类产品的价值构成(b)计算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的总量(c)计算各部门的部门消耗系数.劳动报酬系数和社会纯收入系数(d)计算第一部类产品的价值构成它们的正确排序为:A.abcdB.bcadC.cbadD.abdc8.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投入产出模型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D )A.分析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的比例关系B.分析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C.分析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D.分析国民经济大型项目建设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9.投入产出模型在制定国民经济计划中的作用为:( B )(a)为从社会最终产品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b)能够成为加强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重要工具A.(a)B.(a)(b)C.(b)D.一个都不是n n n10.∑(vj+mj)/∑∑Xij是分析:( A )j=1 i=1 j=1A. 国民收入与物资消耗的比例B. 社会总产品与社会化成本的比例C. 消费数量与劳动报酬的比例D. 消费数量与社会总成本的比例11.下列不属于从最终产品出发制定国家计划的过程的是:( B )A. 确定计划期所需要达到的消费总量B. 根据报告期生产的增长情况确定投资C. 利用公式计算计划期各部门的总产量D.确定计划期的直接消费系数12.大量的经验表明,价值形态的投入产出表一般为(B)个部门左右A、50B、100C、150D、20013.实物投入产出表一般为(D)个部门左右是较为合适的。
A、50B、100C、150D、20014.目前,最为流行的实物——价值投入产出模型是:联合国推荐使用的(A)。
A、U·V表B、U·C表C、U·K表D、U·N表15、我们知道,直接消耗系数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B)的变化A、人员流动B、生产技术C、时间D、设备折旧16.R·A·S法是(C)年同样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斯通等人发展起来的,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得到改进,现在已得到十分广泛地普及。
A、1858B、1859C、1960D、186117.在做任何宏观经济分析时,按一定的口径将宏观经济分类是必须的。
而分类的方法往往是由宏观经济分析的具体方法所决定的,因而投入产出表的分类方法是由投入产出法的(A)所决定的。
A、特点和假设B、特点和要求C、要求和假设D、以上都不正确18.地区投入产出型模型是有(B)组平衡等式组成。
A、一B、二C、三D、四19.按照行政区(省、市、自治区)划为标准而编制的各种投入产出模型的是(B)。
A、企业投入产出模型B、地区投入产出模型C、全国投入产出模D、世界投入产出模型20.(B)不是编制地区投入产出模型的意义。
A、了解地区生产的全貌B、反映企业状况C、了解本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D、能丰富全国投入产出表的内容21.较详细的地区投入产出表的组成部分主要有(A)。
A、反映本地区生产产品共本地区分配使用及用于调查与进口的情况B、为建立地区间投入产出表或模型打下基础C、了解本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D、了解地区生产的全貌22.下列反映地区投入产出模型中产品与分配使用的平衡方程是(B)。
A、iinjdijxya=+∑=1B、iidinjdijxfyx=++∑=1C、A+Y=XD、Y+X=A23.在地区列模型中物资消耗系数是由(B)个部分组成的。
A、一B、二C、三D、四多选题:1.最终使用指( ABC )A用于最终消费的产品B用于资本形成的产品C用于净出口的产品D用于中间消耗的产品2.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假定有( ABD )A同质性假定B相加性假定C静态性假定D消耗系数相对稳定性假定3.现行统计中的部门分类有( AD )A管理部门B产品部门C纯部门D企业部门4.列昂惕夫创立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有( BCD )A投入产出调查B编制投入产出表C计算各种投入产出系数D在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用逆矩阵求解5.下面什么因素变化会对直接消耗系数有影响(ABC)A.技术进步 B。
价格变化 C.部门构成 D。
“纯”部门假设6.实物模型和价值模型可以从以下什么方面进行对比分析(ABCD)A.投入产出数学模型 B.直接消耗系数 C.完全消耗系数 D.价格因素7.投入产出模型的假设条件( ABC )A假设每个部门只生产一种产品,且只用一种生产技术方式进行生产,即所谓“纯部门假设”。
B假设直接消耗系数(技术系数)在一定时期内是固定不变的,即抽象了技术进步或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因素。
C假设国民经济各部门投入与产出之间是成正比例关系的,即各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对其它部门产品的消耗(投入)越多,它的产量就越大。
8.计算第二部类产品的价值构成时,利用到的系数有:( ABC )n vi mj yilA.acj=∑aijB.avj=-C.amj=-D.dil=-i=1 Xj Xj Yl(i.j=1.2.……n,l=1.2.…….r)9.在分析某些部门工资提高或利润.税金提高对各部门产品价格的影响过程中,可利用到的公式有:( ABC )A.Bv=Av(B+I)或Bv=Av(I-A)-1B.Bv+Bm=(1.1.…….1)C. △P =((I-A)-1) T(△avj+△amj)D. X=(I-A)-1 DYl10.投入产出模型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ABD )A.深入分析国民经济中的基本比例关系B.分析各部门产品价格的形成和各种产品价格之间的相互影响C.加强国民经济综合平衡D.分析国民经济的宏观效果11.产品投入产出模型在加强国民经济综合平衡方面表现在( BCD )A.利用数据,可以更好地分析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B.可以检验国民经济计划中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情况C.检验社会生产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平衡关系D.进行某些国民经济大型项目建设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分析12.一般来说,在设计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分类的大小时,主要考虑下面的元素:(ABCD)A、目前实际中宏观管理和统计指标划分的粗细程度;B、目前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实际水平;C、目前实际中经济管理和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D、编制投入产出表工作量的大小。
13.投入产出表所要求的部门分类原则为(ABC)A、产品的中间投入结构相同B、工艺技术相同C、经济用途相同D、以上全部错误14.一般来说,从企业产品购进来源情况看,大致可分为三个渠道:(ABD)A、从产品生产单位直接购进;B、从其它单位调剂进来;C、自己生产D、通过中间环节,即从物质批发部门或商业部门购进。
15.建立实物——价值投入产出模型的意义主要有以下(BCD)方面A、如何使实物价值最大化B、如何使投入产出表的编制,能够更多地利用现成的统计资料。
C、如何使实物投入产出表与价值投入产出表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
D、如何使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与现行的实际部门(或管理部门)直接相联系。
16.编制投入产出模型的意义有(ABCD)。
A、了解地区生产的全貌B、了解本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经济关系C、能丰富全国投入产出表的内容D、可以反映某种经济政策对地区经济变化的影响17.较详细的地区投入产出表的组成部分主要有(AC )。
A 、反映本地区生产产品共本地区分配使用及用于调查与进口的情况B 、为建立地区间投入产出表或模型打下基础C 、反映从外地调入产品在本地的具体使用情况D 、了解地区生产的全貌18.下面那些事地区投入产出模型的特点(AD )。
A 地区投入产出模型中,调入.调出的数量所占的比重较大,亦即调入,调出数量的变化将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增大B 、能丰富全国投入产出表的内容C 、为加强地区综合平衡提供一种分析的工具D 、地区投入产出模型中部门或产品的分类应该比全国标更详细19.下列反映地区投入产出模型中产品与分配使用的平衡方程是(BD )。
A 、i i n j d ij x y a =+∑=1B 、i i d i n j dijx f y x =++∑=1C 、A+Y=XD 、X A I F Y d d )(-=+名词解释:1. 投入: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各种消耗及起来源2. 完全消耗系数:单位最终产品的生产中对其他部门提供的总产品或中间产品的全部消耗3. 非物质性部门:指不直接生产物质产品及不直接实现产品价值的部门4. 相加性假定:或称无交互作用假定,即几个部门的产出合计等于对这几个部门分别投入量的合计5.静态投入产出模型:不包括时间因素的投入产出模型。
一般只研究某一年度的再生产过程,模型中的变量只涉及一年的横断面资料,而不反映时间因素的变化。
6.直接消耗系数:每生产单位j 产品需要消耗i 产品的数量7.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在一定经济理论的指导下,综合应用统计、会计、数学等方法,为测定一个国家(地区、部门)在特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经济流量)和特定时点上的经济成果(经济存量)所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8.固定消耗:产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是维持在一个固定的水平上的消耗称之为固定消耗9.生产者价格:等于生产者生产单位货物和服务向购买者出售时获得的价值10.直接分解法:也称直接编表法,是一种传统的编表方法,特点是以产品部门分类为依据,通过直接分解基层企业和单位的核算资料,调整其产出和投入,然后通过层层汇总来编制产品部门表或纯部门表11.部门技术假定:也称部门工艺假定,即同一混部门中各类产品具有相同的消耗结构,即副产品依附于主产品的消耗结构,不同混部门生产相同产品的消耗结构不同12.重点系数:主要是直接消耗系数或分配系数中的较大者,或是编表年份有明显变化者13.消费者价格:消费者价格又称购买者价格或最终消费价格,通常是指销售价格或零售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