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案例分析
酒店管理案例分析
❖ 小故事:有一个鞋厂派了两名推销员前往一个岛屿进 行推销。到了目的地后的第二天,其中一名推销员便
决定离开,他说: “这里的人都不穿鞋,没法做。 ” 但是,另一名推销员却发了一封电报给老板:“好消 息!这里的人都没穿鞋,我决定在这里干下去!”
问题:这两名推销员有何不同 ?
考题:很远的地方发现了金矿,为了得到黄 金人们蜂拥而去,可一条大江挡住了必经之
路,请问问:题你:会请怎将么你办所?在岗位的 与众
不同之处说两个出 来。
案例:深夜一点,有一位女士来电要求 转3115房间。话务员立即将电话直接转 入了3115房间。第二天早晨,大堂副理
接到3115房间孙小姐的投诉电话,说昨 晚的来电不是找她的,她的正常休息因 此受到了干扰,希望饭店对此作出解释 。大堂副理经调查,了解到该电话要找 的是前一位住3115房的客人,他已于昨 晚9点退房离店了。孙小姐是快12点时才 入住的,她刚洗完澡睡下不久,就被电
高服务水平 。
启 示:
1)操作规范不能忽略一些关键的 细节。
2)部门应重视每一起案例,总结 经验,吸取教训,将坏事变为 好事。
案例:10月2日,傍晚6点左右,某饭店的住 宿率已达到了92%,饭店尚有5间已预订出去 的标准间,还有少数几间单人间和一套套房
可供出租。这时,从饭店大门外进来一位客人 ,他径直来到总台,对接待员小胡说: “我 是昌辉公司的客户,昌辉公司为我订了一个标 准间,房间准备好了吗 ”“请稍候, ”小胡 立即在电脑上 从 “预订类客人 ”中进行查找 ,奇怪的是电脑显示没有该预订。小胡又查了 总台的预订夹,里面也没有该公司的传真件。 小胡礼貌地问客人: “请问林先生,您有昌 辉公司的票据吗? ” “有啊。 ”林先生立即
酒店正式声明过以此印鉴作为真伪识别符号。
如果在平时 ,总台可以立即打电话与该
公司联系确认,或与客人协商 一个房价安排客 人入住。可偏偏国庆节期间该公司休假, 而酒 店又没有多余的标准间可供出租了。即使是剩 下的单人 房和套房,根据总经理室的指示,在 国庆节期间也要执行特 别的价格政策,按门市 价上浮20%出售,客人能接受这些房 型和价格 吗?看着客人期待的目光,总台接待员真的感
话吵醒了,你说能不生气吗?
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原住3115房 的刘先生紧接着也打来了投诉电话,说 昨晚他太太打电话来找他,由于话务员
不分青红皂白就将电话接了进去,接电 话的又是一位小姐,引起了太太的误会 ,导致太太跟他翻脸。刘先生说此事破 坏了他们的夫妻感情,如果不给他一个 圆满的答复,他一定不会放过那个话务 员,而且今后他公司的人都不再入歉意。由于无意之中影响了 他们夫妻间的感情,表示饭店一定会对此 负责任的。征得刘先生的同意后,向刘太 太解释事情的来龙去脉,以期解除其中的 误会,求得刘太太的谅解。必要时,可出 具证明证实刘先生在当 晚9点就已离开了 饭店。同时感谢刘先生及时将此事告知饭 店,引起了饭店的重视,从而帮助饭店提
饭店。 问题:请问该怎么办?
方法一:
向刘先生解释,刘太太当时确实很肯定地 要转3115房,而那房间也没有要求免于打 扰,故将电话接进去也无可厚非。而事情 偏偏那么凑巧,房间又住进去的是位小姐 ,从而引起了刘太太的误解。对此,饭店 表示遗憾并道歉。请刘先生代为将事情的 来龙去脉向刘太太解释清楚,并转达饭店
东莞,他们通过国际连锁饭店的预订网络 预订了东莞H饭店的一个套房。他们将于
5月8日下午2点左右到达,在H饭店预计 住半个月。饭店营销部总监对巴德夫妇 的到来非常重视,亲自检查了为他们准 备的房间,并在房内以总经理的名义赠
送了一盘水果 。5月8日下午,一辆
出租车停在H饭店的大门口。行李员立即 上前为客人开门,从车上下来一男一女两
到为难 了。
请问:总台接待员怎么办?
方法一:
告诉客人饭店没有收到过昌辉公司 的原始订房传真件,因此没有为他 预留房间。若有异议请他与昌辉公 司联系。
方法二:
给客人出示以前昌辉公司的票据,指出客 人所持有的票据上没有同样的印鉴标志, 以此为由,谢绝按订房单入住。同时告知 饭店尚有少量单人间和套间,可按饭店节
日价出租给客人。
方法三:
向客人解释,因为饭店事先没有收到 昌辉公司的预订,所以房间没有准备 好,同时因为节日期间执行特殊价格 政策,因此需要与昌辉公司再次确认 该预订的房价。先请客人按门市价入 住单人房或套房,次日与该公司联系
后再处理。
方法四:
不管总台是否有原始订房传真,只要 客人按总台的要求出示了票据,就相 信客人,承认该预订。但向客人说明 因节日期间酒店用房紧张,他预订的 房型没有了,请客人谅解并建议以协 议价入住饭店单人间或套房,次日有
标准间再为他调换。
启 示:
1)酒店工作人员要时刻 牢记 2)对原始“单把据对的让接给收客、人传”递。、保
管要实行严格的制度化管理。 3)做个有心人,熟悉合作单位
的单据,不要一知半解。
案例:巴德先生和巴德太太是来自英国 德一对年近花甲的老年夫妇,都是十足
的 “中国迷 ”。在2000年春光明媚的 5 月,巴德夫妇准备去著名制造业城市---
从包里拿出一张文件递小胡。小胡一看
果然是昌辉公司于9月15日为林先生预订 了一个标准间,住10月2日、3日两晚, 房价按饭店与昌辉公司签定的协议价。 但怎么会没有原始
订房单呢?小胡正在疑惑的时候,细心 的领班小许又发现了一个问题:以前, 每一次从昌辉公司过来的票据上都有一 个印鉴标志,但这张上面却没有。因此 小许开始怀疑起这份订房单的真实性: 是不是客人为了能在国庆节期间以较低 的房价订到房间而擅自伪造了一张订房
位头发发白的外宾。行李员根据刚
刚从例会上得知的信息猜到这两位很有可 能就是从英国来的巴德夫妇,因此,他热 情地招呼客人: “你们好!想必两位就 是从英国来的巴德先生和巴德太太吧,我 们已经恭候多时了,欢迎光临! ”巴德 夫妇非常高兴行李员能猜到自己的身份。 巴德夫妇的行装可真庞大,占满了整个后
车箱。当搬完行李准备关上车门时,巴 德太太喊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