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卫星接收天线安装

卫星接收天线安装


X=卫星经度-接收地经度 Y=接收地纬度 仰角计算公式:
El=arctg[(cosXcosY-0.1513)/(1-cos² Xcos² Y)开根]
注意
a\不同厂家的 偏馈天线,偏 馈角也不尽相 同。 b\理论上馈源 拉杆应平行于 入射波,实际上 很难做到。 c\偏馈角的大 小要看产品说 明书。
1、 偏 馈 角
十一、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1 无图像无伴音
1、天线方位角或仰角变动。 2、检查高频头是否供电(用万用表测量 电缆的芯线和屏蔽层间的电压)。 3、检查高频头和接收机的连接是否好。 4、卫星是否停播。每周二下午卫星线路 进行测试(有测试信号)。
2

图像质量变差
天线指向偏离。高频头固定螺丝松动造 成焦。 高频头漏水,电缆头漏水。 高频头性能变差。 抛物面天线上有积雪,造成信号散焦。 雷达等微波信号干扰(可能会出现不同 步)。 雨雪天气卫星信号衰减增大。Ku段雨衰 严重,会造成马赛克图像
防雷接地体制作示意
2、减少接地电阻的办法 做地线时如果土质为砂石土,会造 成接地电阻大于要求值,起不到避 雷的作用。所以应在接地体的坑内 伴入8Kg的食盐和30Kg的木炭并 灌水,然后回填较好的土质,以降 低接地线电阻。接地体不可埋入垃 圾层和灰渣层。
3、引下线的制作方法


从避雷针的底部到接地体的连接线称为引 下线。应采用直径为10-12毫米的圆钢或 扁钢制作,焊接点应采用搭焊的方法,搭 焊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扁钢断面长边的 3倍。不可采用对接焊或点焊的方法。 注意:室内设备也应该接地线,但不可与 避雷针接地线共用。
卫星电视接收系统中,C波段要用C 波段的接收天线,Ku波段要用Ku波段的 接收天线。 我国教育电视台传送的卫星信号选 用Ku波段发送(10G-14GHZ),要接 收Ku波段的信号,首先,天线反射面的 精度要高;其次结构要好。现在1.2米Ku 波段卫星接收天线都采用整体压制的反 射面和偏馈形式,完全能满足卫星电视 接收的要求。
2






再次测量天线的仰角、方位角。 将卫星节目的下行频率(查表)、极化方式、 符号率等数据和设置输入接收机。 将高频头的极化调整到垂直极化位置。 先调整好天线的仰角。 以正南为基准,确定是偏东还是偏西,调整 好天线的方位角。
3

细 调
反复微调天线的方位角和仰角,使红色信 号显示条最大。 保持天线方位与仰角不变,微调高频头的 前后位置和微转极化,使接收信号显示最 强,然后一边锁定天线,一边观察信号强 度,以免偏离跑台。 由卫星接收机的F头连接至计算机接收卡 的 F头,进行I P节目的调试工作。
3、接收机的菜单设置
1、按菜单钮
2、设置天线
设置天线 本振低:11300
卫星:Ku
LNB电源:开
3、设置转发器
添加转发器 OK 输入:12620、32553、
垂直
八、卫星接收系统的调试
1 对星步骤: a)查资料得到本地接收卫星的仰角和方 位角 b)旋动调节杆上的螺母,先确定天线的 仰角。用仰角仪或量角器来调节仰角的大 小。 c)转动天线调试方位角,搜寻卫星信号 并观察信号显示条显示。每转动一次需等 待2-3秒,这不同于C波段。
九、天线的维护和保养




对主要零部件加强爱护、轻抬(拿)轻放, 切勿碰伤(如反射面、微波器等),如有 碰伤,及时修理或更换。 对转动配合部位和紧固建应检查是否生锈。 如果生锈可上润滑油。 高频头F5接口要注意防水。 天线处于露天工作,要注意防锈。 定期检查各紧固件,以防松动。
十、防 雷 与 接 地
五、卫星天线的安装
1 、站 址 的 选 择
天线口面的正前方无阻挡物。 避开微波塔、电信塔、高压输电线路。 避开风口较大的地方。 安装在地面时应考虑人为的损坏,要有 合适的高度。 天线距机房不大于30米的距离,以防信 号衰减过大。
2、制作天线固定架与基础
天线安装需固定在专门的基础上,Ku波段 小天线可装于屋顶、庭院,也可采用焊接 钢架用重物压牢等方法。 A、安装在屋顶上:需制作一个井字型角钢 架。长度约为1米5。(注意屋顶的承重) B、直接安装在地面:预制混泥土基础, 规格是600-800mm见方,厚度为300- 400mm。 C、地面砌砖台:用砖砌一个合适的高台。
2、卫星接收天线的分类
1)按形式分:分瓣拼装式、整体式;
2)按材料分:板状和网状; 3)按馈源在反射面的位置分:前馈和后 馈; 4)按馈源相对于反射面中轴线的位置, 可分为偏馈式和正馈式天线。 5)Ku段0.6-1.2m的卫星接收天线多为整 体偏馈式天线。
正馈天线 (前馈)
偏 馈 天 线
3、卫星接收天线的选择
F-5头与同轴电缆的装配
四、数字式卫星接收机
1、基本功能:



接收高频头送来的第一中频信号,经接收机进行 第二次变频、解调、放大后输出图像信号和音频 信号,送到监视器进行收看。 能实时接收由卫星同步传来的数据信息,可通过 电缆线将数据信息送至微型计算机。 可同时实现一边观看电视节目,一边收视I P节目。 可接收I P数据卫星广播。
砖台的砌法(仅供参考)
用砖砌一个高度约为1.5米,边长为74 厘米的六边形砖台。四颗固定螺栓预 埋在砖台中央的混凝土中,砖体中混 凝土的体积应不小于0.15立方米。
固定天线立柱:待混凝土基础凝固结
实之后,可将立柱固定在基础上,拧 紧地脚螺母。注意:立拄安装要保持 垂直和水平。
仰角是指卫星接收 天线的焦距线与水平线 的夹角
九洲DVS-398F+卫星接收机
2、接收机的按钮与接口
开关(背面)、菜单键、上下键、左右 键、退出键等。 背面有LNB接口、视频、立体声接口。 有数据信号接口,可接到计算机。 面板有信号强弱显示灯和频道显示。 全部功能均可实现遥控。

数字接收机背面
1—S端子视频输出 2—卫星天线输入接口 3—环路输出 4—RS232接口、用于软件升 级
2、高频头的主要技术参数




增益(G):60dB以上,反映放大量。 噪声系数 :反映内部噪声参数的 大小,Ku段 高频头为0.7-0.9dB (ASK为0.7dB) 本振频率:11300MHZ等 工作电压:15V-25V 极化:垂直、水平线极化(双极化单输出) 工作频率:950-1450MHZ (12620 -11300=1320 恰好在工作频段内)
1、 针和接地体的具体制作
避雷针尖端的受电端,可用一定 截面积的镀锌铁棒或圆钢做成。最下端 用较粗的钢管制作,选用钢管应越往上 越细,到顶端的一段为圆钢并做成尖型。 防雷接地线的电阻值应小于4欧姆。为 减少接地电阻可用50*50*3*2000mm (长度1.5米时需三根)角钢作接地体, 每根接地体的间距为2.5米。具体制作 参看避雷针接地体示意图。
方位角调整
方位角是指从卫星接收天线(接收点)到卫星的 视线在接收点的水平面上有一条正投影线,从接收 点的正北方向开始,顺时针方向至这条投影线的角 度就是方位角。
方位角计算公式: Az=arctg(tgX/sinY) X=卫星经度-接收地 经度
Y=接收地纬度
七、接 收 系 统 的 连 接
1 连接高频头:天线安装好后,即可与其它设 备连接。先做好电缆线的F头,把高频头输 出与卫星接收机的射频输入连接。接头要 拧紧,确保芯线接触良好,屏蔽层可靠接 地,并用胶条(高频头盒内有)把 F5 头缠 紧,以防雨水浸入。 2 连接卫星接收机、监视器: 把卫星接收机 的AV与电视机的 AV端子对应连好,按照使 用说明书操作卫星接收机,检查无误后, 这样便可正式进入调试了。
成都产-1.2M卫星天线结构示意图
馈源拉杆 馈源夹
馈源撑杆
背架 俯仰调节
馈源托架 立柱
三、 高
1.高频头的作用


高频头也称低噪声下变频器,是由 低噪声放大器与第一变频器组成,用 LNB表示。它的作用是:将接收到的 非常微弱的卫星信号进行放大和变频。
3、关 于 极 化 的 概 念


端随时间变化的规 律。通俗地讲就是电磁波传输的一种方式。 极化的种类:线极化-(局部波束采用)、圆 极化-(全球或半球波束采用)。 垂直线极化:以地平面为参考电磁波振动的方 向与地平面垂直,称为垂直线极化。 水平线极化:以地平面为参考电磁波振动的方 向与地平面水平,称为水平线极化。 特点:极化方式互相隔离,提高频率复用率。
一、地面卫星接收系统的组成
卫星接收系统的组成
一套基本的卫星接收系统由卫星天线、高频头、连接 电缆、接收机组成,其连接顺序为:从天线经高频头、 接收机到监视器。
接收天线
高频头
接收机 监视器
二、卫 星 接 收 天 线
1、接收过程
通讯卫星距地球赤道上空三万六千公 里,由卫星转发器发送的数据信号,到 达地面通过天线面接收、反射聚焦到馈 源和高频头(一体化)的接收口。经高 频头对这个微弱的信号进行放大和第一 次变频, 由LNB孔输出,将信号通过电 缆送至室内的卫星接收机。
5—左声道音频输出 6—右声道音频输出 7—视频输出 8—电源开关
3、接收机有关数据的输入


操作遥控器输入以下参数 卫星:SINO-Ku(110.5E) 下行频率:12395MHZ 符号率:27500MHZ 本振频率:11300MHZ(具体查看高频头标牌,英 文标记:L.O) 极化方式:垂直线极化 22K开关:关(默认值) Diseqc :关(兼容软件版本1.0/2.0,默认值) 12V输出:关(默认值)


电气设备的防雷是十分重要的问题,特别 是平房校舍,周围又无较高建筑物,则必 须制作防雷地线。单根避雷针顶端的保护 角约为45度,它的保护范围象帐篷状,边 缘为双曲线.在制作避雷针时要注意以下 问题, 以确保安全。 安装的避雷针必须将室外设备置于保护范 围内。避雷针与天线的水平距离应大于3米, 避雷针的接地体距建筑物应大于5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