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世名画 . 人物故事篇(451—480)愚雅轩祝您全家新年幸福、安康中国传世名画 . 人物故事篇(451—480)451 《清平调图》清苏六朋纸本设色纵132厘米横101.5厘米广州美术馆藏此图绘唐天宝年间,唐玄宗召李白作“清平调”的故事。
画面构图完整,有开合之意,人物呼应紧凑。
李白神色飘逸,文采气象夺人。
此图用全焦墨完成,落笔草草,风致宛然,人物头像似不经意,却刻划出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是苏六朋代表作品之一。
452 《五羊仙迹图》清苏长春纸本设色纵178.5厘米横67.5厘米广州美术馆藏苏长春(生卒年不详),字仁山,别署教圃,广东顺德人,工山水、人物,兼写花卉,用笔构图自成一家,古朴高逸,有金石味。
图中作者自题:“五羊仙骑羊,蝗神骑驴,分野之下,能修德政,则蝗神逐蝗于柳,种种兆年丰,九谷遍阡陌,故附祀之,帝高阳苗裔跋。
”传说苏先祖为皇帝之孙,古帝颛顼,国于高阳,故称帝高阳。
五羊仙是广州城的神话传说,古时候有五位仙人骑五羊,手执谷穗,在这里播下五谷,广州从此兴旺起来,画中之人,除五羊仙外,还有一人是否就是题款上所提到的蝗神?453 《怡园主人像》清吴榖祥纸本设色纵116.5厘米横2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怡园主人为顾文彬(1811—1889),字子山,元和(今苏州人),1841年为进士,官至浙江宁绍道台。
怡园原为明代尚书吴宽的旧宅。
清代为顾文彬所得。
同治年间文彬之子顾承为设计怡园,与当时在苏州的画家任阜长商量,任阜长推荐虚谷设计,文彬因虚谷为和尚而加以反对,便请阜长设计。
他吸取苏州园林诸优点,独运匠心,使怡园成为苏州园林中景观丰富精美的私家花园之一。
顾文彬坐在松树下的石块上,手执书卷,身穿圆领长衫,衣纹线条遒劲,表现出文人士大夫的风度。
454 《昭君出塞图》清倪田纸本设色纵118.5厘米横5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画题:“一望关河萧索。
宣统辛亥新春”。
可见作于1911年。
王昭君名嫱,汉代美女。
汉元帝后宫既多,不能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
诸宫人皆贿画工,独王嫱不肯,遂不能见。
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
元帝见后,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娴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
《昭君出塞图》为历代画家所重视。
过去的“百美图”上常见此图。
画面上昭君是以公主打扮,裘皮斗篷,立于马前,若有所思,仰望天空。
455 《四红图》清倪田纸本设色纵122厘米横49.9厘米南京博物院藏《四红图》格调精细严密,充分发挥了画家的绘画技巧,既有前辈大师优秀传统的继承,也有画家个人特色的表现。
设色方面,画家更有独具的匠心。
用环境来衬托主要人物,画家在人物心理状态的刻划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456 《钟馗仕女图》清倪田纸本设色徐悲鸿纪念馆藏倪田(1855—1919),初名宝田,字墨耕,江苏扬州人。
侨居上海,画初学王小某(愫),人物、仕女、古佛像等皆佳。
尤善画马。
因喜爱任伯年画,故作画亦受伯年画法影响。
设色花卉、人物,风格近似伯年,古拙绝俗,意境清新。
《钟馗仕女图》将钟馗的粗率勇猛与仕女的沉秀纤柔构成一种诙谐的对照,画面显得生动而有趣。
457 《梅花仕女图》清倪田纸本设色纵138厘米横48.4厘米南京博物馆藏人物画家在画人物时,有时为了避免单调,往往将人物置于一种精心构置的氛围和环境中。
此《梅花仕女图》就是将一妩媚清丽女子的倩影安置在高洁清雅的梅影中,二者相得益彰,互为衬托,更能表达画面意境。
458 《蕉荫读书图》清吕彤纸本设色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吕彤生卒不详,以擅画人物著称。
《蕉荫读书图》绘一纤柔清丽女子正凝神静气在蕉荫下读书的情景。
画家用白描手法,细劲而游刃有余的线条,将仕女轻噘的唇、倾国倾城的媚眼表现得无与伦比,充分体现了仕女的美质。
459 《雪窗仕女图》清叶道本纸本设色南京博物馆藏美人欹窗,而且是飘满白雪的窗,本身就是一种美景。
叶道本生卒不详,擅画人物画,特别是仕女画。
他笔下的仕女,多采用白描手段,上述宋代院画的富丽,下承西画光影和透视的影响,颇具有艺术表现力。
460 《雍正妃行乐图》清佚名绢本设色《雍正妃行乐图》描绘雍正皇帝的妃子在漫长而清冷的后宫中行乐的情景。
虽然描绘对象是妃子,却以明清美女的模式绘出,再加上具有明暗效果的晕染,画面具有一种难得的通透感和立体感。
但由于描绘对象的特殊性,为了显示妃子们的雍容端庄,只得以千篇一律的矫揉造作的面容示人。
461 《送子得魁图》清任淇绢本设色纵97.6厘米横42.6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清代人物画家受陈洪绶的影响颇大。
任淇无论在人物造型还是线条的运用上,都或多或少地受到陈洪绶的影响。
《送子得魁图》很显然是一幅临摹之作。
图中仕女孩童面部造型、衣纹线条,甚至右上角“老莲洪绶画于狮子林”九字,都仿陈洪绶的艺术风貌。
462 《樱姹丹源图》清任淇绢本设色任淇,生年不详,卒于1861年。
字竹君,号建斋,浙江萧山人,任熊族叔。
工书法,精篆刻,擅画花鸟、人物、界画。
此幅《樱姹丹源图》画风工细,设色浓艳。
463 《柳荫仕女图》清任熊绢本设色纵141.7厘米横39厘米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任熊的此幅《柳荫仕女图》画面层次井然,人物欹石,以人的纵向动感破石的横向结构,石又半遮着柳树。
这种被表现的物象的相互遮挡穿插,形成了变化的韵律、含蓄而又令人快慰的艺术节奏,进而使这幅简约、单纯的《柳荫仕女图》显得丰富而耐人寻味。
464 《桐荫抚扇图》清任熊绢本设色纵154.5厘米横41厘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任熊所作仕女主要继承陈洪绶传统,然有所变革。
造型夸张而比例却大致准确。
线条圆润而遒劲,出方折之笔,或变为钉头鼠尾描,具更强的装饰性;设色浓艳,呈更多世俗趣味。
《桐荫抚扇图》就是这类风格的典型。
465 《湘夫人图》清任熊纸本设色纵121.4厘米横35.3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湘夫人图》画的是《楚辞》中的“湘君”和“湘夫人”。
人物的造型、服饰和神态明显接受了古代人物绘画风格的影响。
画家用圆转劲利的细线,画出宽袍大袖、长裙曳地、神气高古拙朴、意态飘逸的仕女。
466 《元女授经图》清任熊绢本设色纵129厘米横41.5厘米天津人民出版社藏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帝国主义的长枪大炮无情地打开了古老封建帝国的森严壁垒。
在这种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的艺术家们不能不对自己的创作观念和民族传统进行重新理解。
所以,在不知不觉中,文人的雅逸、宫廷的富贵、民间的粗俗,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宽容态度融洽和凝铸到一起,成为中国绘画的新的传统—这就是以赵之谦、任熊、任颐、虚谷、吴昌硕为代表的一批画家所创造的“海派”绘画艺术。
《元女授经图》就代表了这种趋同的艺术风尚。
467 《瑶宫秋扇图》清任熊绢本设色纵99.2厘米横33.6厘米南京博物院藏以任熊为代表的“海派”画家,大都擅长诗、书、画、印多方面的文化修养,但他们不同于以往的文人画家那样讲求水墨清淡的“墨戏”,而是大胆地将大红大绿用于画面,显出一种绚丽而富有生活气息的审美风尚。
《瑶宫秋扇图》工笔画一手执纨扇、姿容清丽的女子。
线条刚劲、飘洒,时出方折之笔,笔致细腻,设色浓丽,有更多俗趣味。
468 《大梅诗意图》清任熊绢本设色纵27.3厘米横32.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任熊的绘画艺术继承了明代画家陈洪绶的很多因素。
在人物造型上,较陈洪绶的夸张变形又有所区别。
“大梅”是指号称“大梅山人”的晚清诗人姚燮。
任熊与姚燮交从甚厚,曾得诗人器重,得以观赏诗人所藏金石字画。
此画中的人物形象比例大体准确,头与全身的比率约在一比七上下,相对而言,更有头小身体大的趋势,略带一点臃肿。
但很能体现诗人的那种意气风发和气质。
469 《临陈洪绶钟馗图》清任熊绢本设色纵97.6厘米横35.6厘米苏州博物馆藏陈洪绶的人物造型多作极端的夸张变形,躯干伟岸,头大身体小,折射了一种神经质的畸形人格和变态心理。
任熊此幅《临陈洪绶钟馗图》正是体现了这种风格。
在线条的运用上,也是以圆转细劲为主,神闲意定,舒展自如,极其高古渊穆。
图中钟馗骨相奇伟,一手持剑,一手捧爵,似正在驱鬼。
470 《采药图》清任熊绢本设色中国绘画的发展,宋代以后,出现了文人、宫廷和民间三支队伍于基本独立体系中纵向嬗递的趋势。
文人画重清高雅逸的韵致,宫廷画多富贵靡丽的气氛,民间画尚粗野艳俗的格局。
任熊的绘画艺术则是结合了三者,走向趋同的代表之一。
《采药图》即体现了这种趋同的审美特征。
471 《丁蓝叔小像图》清任熊绢本设色此幅《丁蓝叔小像》在线条运用上,以方折的笔势出之,有如屈铁盘丝,方棱出角,一方面强调了装饰趣味,另一方面也多少流露出刻意造作的迹象。
人物的音容和神态在这种富有表现力的线条的刻画下得以淋漓尽致地宣泄。
472 《人物》清任熊绢本设色任熊(1823—1857),晚清画家,字渭长,号湘浦,浙江萧山人。
自幼聪慧机智,喜爱绘画,童年时常画灯画,后从师塾学画行像,即画祖宗之像,久而厌之,到杭州谋生,有机会接触许多书画名家,提高了艺术修养。
任熊此幅《人物》,笔法圆劲,形象奇古夸张,带有装饰趣味,衣纹如行云流水,铁画银钩等多种描法,流畅而奔放,得顾恺之、阎立本、陈洪绶神髓而别开生面。
473 《仕女图》清任熊纸本设色纵88厘米横28厘米天津艺术博物馆藏任熊与任薰、任颐合称“三任”,加任预,也称“四任”,与朱熊、张熊合称“沪上三熊”。
他的《仕女图》在设色方面,厚重浓郁,鲜爆活跳,特别是衣纹的折角处小块的对比色,与整体色相比极不协调,但因此也构成了一种特殊的视觉冲击力474 《吹箫仕女图》清羊文森纸本设色纵104.9厘米横41.2厘米南京博物馆藏羊文森为晚清画家,生卒年不详,擅长人物画尤其是仕女画。
此画中女子吹箫时的神情似若有所思。
画法用勾勒填彩法,勾线如铁划银钩,赋彩浓淡并用。
从画面上,我们似乎可以听到那传达人物情思的清幽悦耳的箫声。
475 《梨花仕女图》清沙馥绢本设色纵84厘米横37厘米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中国人物画家主张以神“君形”,紧紧抓住有利于传神的眼神、手势、身姿与重要细节,强调分别主次,有详有略,详于人物活动及其顾盼呼应而略于环境描写。
此幅《犁花仕女图》中的背景十分简略,用以突出仕女的神情和姿态及内心活动。
476 《芭蕉美人图》清沙馥纸本设色徐悲鸿纪念馆藏沙馥(1831—1906),晚清花鸟画家,也善画人物。
此图笔法清新活泼,气味静穆,富有装饰趣味。
画芭蕉美人,具有写生的效果477 《扑蝶图》清费以耕绢本设色纵91厘米横38.9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费以耕,生卒年不详。
费丹旭长子,画承家传,工仕女画。
风格清丽。
画中仕女柳眉细眼,身材修长,一副弱不禁风而楚楚动人的样子。
同时又身姿活泼地在花丛中追逐着上下翻飞的彩蝶,神情煞是可爱而迷人。
478 《牡丹仕女图》清任薰纸本设色纵101.9厘米横31.5厘米南京博物院藏任薰(1835—1893),字舜琴,又字阜长,其父任椿、兄任熊都是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