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最新】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最北端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B.自北向南的边缘海有渤海、东海、黄海和南海C.隔海相望的国家有蒙古,日本、菲律宾D.与中南半岛的越南、老挝、缅甸相邻2.我国行政区划分为()A.省、县、乡三级B.省、市、乡三级C.省、自治区、直辖市三级D.省、自治区、乡三级3.我国最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是()A.黑河- -腾冲线B.秦岭-淮河线C.大兴安岭-太行山线D.漠河一昆明线4.当前,我国全面实施“二孩”政策,这项政策调整针对的是A.人口增长快B.人口基数大C.人口素质低D.人口老龄化5.关于我国民族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B.汉族多分布在我国西部和中部C.少数民族多分布在我国的东南部D.少数民族地区没有汉族居住下图示意我国北纬36°剖面。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6.图中甲地形区是A.四川盆地B.黄土高原C.云贵高原D.内蒙古高原7.对图示分析错误的是A.地势西高东低B.众多大河东流,便利东西航运C.夏季风难以深入内陆D.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8.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在A.内蒙古高原B.黄土高原C.青藏高原D.云贵高原9.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A.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B.从西南向东北递减C.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D.从北方向南方递减10.世界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是因为我国A.气候复杂多样B.季风气候显著C.夏季普遍高温D.雨热同期11.下列灾害中,不属于气象灾害的是()A.台风B.寒潮C.干旱D.地震12.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其泥沙主要来源于A.青藏高原B.华北平原C.内蒙古高原D.黄土高原13.下列河流有“黄金水道”之称的是()A.珠江B.黑龙江C.黄河D.长江14.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总量丰富,人均不足C.总量不多,人均有限D.总量丰富,人均丰富15.我们要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矿产资源B.土地资源C.气候资源D.水资源16.有关我国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多B.南、北方水土资源匹配合理C.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唯一措施是兴建水库D.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夏秋多,冬春少17.当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购”,下面哪种交通运输方式最适合“送货上门”()A.公路B.铁路C.航空D.水运18.南方地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A.小麦B.水稻C.玉米D.甜菜19.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列地形区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生产类型是()A.四川盆地──渔业B.大兴安岭──林业C.青藏高原──种植业D.华北平原──畜牧业20.近年,我国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其关键的影响因素是A.科技进步B.市场需求量大C.矿产资源丰富D.劳动力丰富二、解答题21.读“我国疆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位于________洲,东部濒临________洋;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属于五带中的________带。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海域:A________.B________岛屿:C________D.________。
(3)写出图中数字序号所代表的邻国:②________,③________,⑤________其中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是________。
(4)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是________。
a、b、c、d四省区中,________(填字母)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其简称为________或________22.读“我国地势阶梯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地势的特点是________(2)位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A是________其为________走向。
位于第一级阶梯上的盆地B是________盆地。
第三级阶梯的地形以________和丘陵为主。
(3)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D是________水利板纽。
(4)图中水电站多分布在阶梯交界处的原因是________但阶梯交界处不利于发展________。
23.“五一”期间,某学校组织八年级学生开展长江流域研学旅行实践活动。
根据图1、图2,帮助同学们解决在研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研学前](1)长江发源于___山脉,流经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和___,注入东海。
(2)结合图2,分析长江的水文特征。
(从流量、汛期、结冰期等方面说明)___。
[研学中](3)第1小组发现长江上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导致的环境问题是___。
(4)第2小组考察并了解到长江中游和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原因是:自然原因:___。
人为原因:___。
(5)第3小组通过对长江下游的水质检测发现,河水污染严重,原因是__。
(至少回答两点)[研学后](6)请针对本次研学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治理长江的措施。
(至少回答两点)___。
24.读“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D是________。
(2)图中C主要分布区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气候,地形类型为________。
(3)写出土地利用类型D分布区甲地和乙地所属地形区:甲地________乙地________。
(4)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是________为了保护土地资源,请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25.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图I中的甲、乙、丙、丁分别为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图II为甲工业基地略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I可知,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分布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
(2)图II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________(轻、重)工业基地,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区发展钢铁工业最突出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试列举一个主要的工业部门________。
(3)乙、丙业基地分别有我国重要的两座城市,________铁路是连接两座城市的纽带。
(4)丙工业基地的名称是________,它是我国最大的________(轻、重、综合性)工业基地。
(5)将甲工业基地的大连生产的10000吨钢材运输到丙工业基地最适合的交通运输方式是________该运输方式的优点是________参考答案1.D【解析】【分析】根据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位于北半球;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海陆兼备的国家;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我国的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故A错误。
我国自北而南的边缘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故B错误。
我国与蒙古陆地相邻,故C错误。
我国与中南半岛的越南、老挝、缅甸相邻,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我国的地理位置,理解解答即可。
2.A【分析】根据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结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我国的行政区划,属于基础题。
3.A【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快速增长;根据【最新】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为13.7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分布不均,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
一般来说,以黑龙江省的黑河−云南省的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稠密),西部地区人口少(稀疏);此线以东人口稠密,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此线以西人口稀疏,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只占总人口的6%;结合题意。
故选:A。
【点睛】考查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要理解记忆。
4.D【分析】本题主要是对我国人口问题的考查。
【详解】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的人口问题有: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人口素质低,人口老龄化严重,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人口的增长,增加人口基数,人口数量的增加对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如果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会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二孩政策,主要是为缓解人口老龄化,应对劳动人口不足而实施的一项政策。
所以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于【最新】10月29日闭幕,会议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我国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以应对预计2025年后出现的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渐不足及社会负担加重等问题,逐步调整完善现行的生育政策,使人口的增长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5.A【解析】【详解】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少数民族则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这样的民族分布格局促进民族之间的交往与合作,为各民族共同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
6.B7.C【分析】根据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广大,山脉纵横交错,构成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镶嵌其中;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进行分析解答。
6.读图可知,如图示意我国北纬36°剖面图,图中甲地形区位于华北平原的西侧,是黄土高原;故选项B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B。
7.从图中看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该地势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我国地形区的分布及地势特点,读图记忆解答。
8.C【分析】根据我国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普遍高温,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大部分平均气温在20℃以上,由于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平均气温只有8℃左右,所以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是青藏高原。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9.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降水分布规律。
【详解】我国的降水主要受季风的影响,主要依赖从海洋吹来的暖湿气流,暖湿气流大部分沿着东南向西北的方向从东南沿海登陆,随着时间的推移继续向西北移动,所以出现降水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特点,所以A正确,BC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