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永不倒下的“门神”
他叫切赫,是捷克近20年来最具潜力的守门员,他也打破了英格兰顶级联赛中最少失球和最多场零封对手的纪录。
因为他加盟的球队队服是蓝色的,加上他在赛场上顽强的作风,世界球迷称他为“蓝军门神”。
复出两个月后,他的头部再次受伤,缝了30针,面临患上医学上称为“第二影响综合征”的危险,大家都以为他会放弃,两周后,他又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
2011年11月5日,我们再次见证了神一般的切赫,一个脸上流着血的男人,屹立在门前,一次次将对手的射门拒之门外。
比赛进行到第9分钟,惊险的一幕发生了,他在出击扑球时和对手相撞,捂脸倒地不起。
等在队医的搀扶下起身抬头时,切赫鼻梁上的一道伤口流血不止,他的鼻梁骨折了。
经过近7分钟的治疗,切赫站了起来,脱掉了自己的球衣,他是要下场吗?不!原来是换下血染的战袍,塞住流血的鼻孔,换件衣服继续奋战!切赫坚守了上半场。
下半场开始,切赫的脸上做了特殊处理,一块纱布牢牢地糊在了他的鼻子上,他只能用嘴巴呼吸。
他扑出任意球,接着用脚挡出了对方近距离的势在必进的补射;第78分钟,角球直飞大门,他用双拳将球惊险击出。
全场8次射门全被他挡出,一个受伤的身体,成为了对手不可逾越的雄关,比赛的胜利,流血奋战的切赫是首功之臣。
一个真正的强者,即使得不到命运的眷顾,但只要知道自己追求的目标在哪里,他就不会倒下。
B.人只要有目标,就不会倒下
C.虽然遭受许多伤痛、许多磨难,但是只要有追求的目标,我们就会勇往直前,精神永远不倒,成为一个强者
4.切赫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
六年级答案:
1.比喻切赫受伤的身体不可逾越的雄关
2.切赫他虽然面对巨大的伤痛,但是他用自己受伤的身体,阻止了对手射门,为球队取得了胜利。
3.C
4.切赫遇到困难,永不放弃,时刻牢记自己的目标,这样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缺陷者捧出的花束(节选)
世界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到了晚年耳朵全聋了,他指挥着交响乐队在演奏;自己却没有听到什么。
听众向他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他也不知道,直到同伴向他示意的时候,他才猛然间醒悟地向听众致谢。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生理上存在如此严重缺陷,几乎完全听不到任何声响的人,却陆续写下了那么多大量的美妙的乐章。
他为的不是自己的耳朵,他为的是广大听众的耳朵。
像这样的事,今天我们想起来仍是很感动的。
在一个音乐大厅里,美妙的音乐四溢,所有的人都沉浸在甜蜜的旋律中,然而那个以生命活力舞动着他的仙笛般指挥棒的音乐家,自己却一点也听不到。
但是这位不幸的音乐大师,我想,他所感受到的另一种幸福,恐怕是当时那音乐大厅里许许多多的人所没法体验到的,这就是:不被缺陷和困难所吓倒的那种劳动创造的快乐!
这样的事情,我们现在不是也时常可以见到吗?
这些年来,我们听到的多少缺陷者在学习和创造上攀达了怎样的高峰呀!
有一位从事微细雕刻象牙的工艺师,他能够在一粒米粒大小的象牙粒上刻上十八罗汉,在一粒芝麻大小的象牙上刻岳飞的《满江红》。
这位工艺师却是瞎了一只眼睛的,你()以为他是由于从事微细雕刻而瞎了一只眼睛,那()大错特错了。
他是在青年时代右眼失明之后才从事这种微细雕刻研究的。
他原来仅存的一只眼睛发挥的作用竟比常人的不知大多少倍。
这些缺陷者捧出的艺术花束往往是格外鲜艳的。
他们的汗水,化作花上晶莹的露珠了。
让我们赞美能够征服缺陷的大勇者吧!
1.给文中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征服缺陷的大勇者”在文中指、等人。
3.文中画线部分是把比作。
4.看到这些缺陷者所捧出的美丽花束,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六年级答案:
1.如果就
2.贝多芬微细雕刻象牙工艺师
3.汗水露珠
4.意思正确即可,略。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节选)
伯父逝世以后,我见到他家的女仆阿三。
阿三是个工人的妻子,因为过于劳苦,年纪轻轻的背就驼了,颧骨也凸起来了。
后来她丈夫失了业,她愁得两只眼睛起了蒙,看东西不清楚,模模糊糊的就像隔着雾似的。
她跟我谈起伯父生前的事情。
她说:“周先生病得那么厉害,还经常写文章到深夜。
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
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可是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
”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接连不断——()
反义词:模模糊糊——()
2. 选文借阿三的话来描写鲁迅先生,这种描写属于描写。
3.找出文中的中心句,说一说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4.这两段选文表达了鲁迅先生怎样的品质。
六年级答案:
1.连续不断清清楚楚
2.侧面
3.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这一句点明了主题,对整篇文章作了总结。
4.表达了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为爱掩藏
①女儿细心地为母亲梳理着头发,竟然发现母亲的青丝中有一星闪亮的白。
母亲老了?女儿的心中涌起一阵伤感。
②母亲,从小就领着她去晨跑,她拼命地追,可怎么也追不上母亲轻快的步伐,她赌气停住了。
这时,母亲回转身子,在前方伸开手臂,笑着:“来,到妈这儿来。
”于是,她咯咯地笑着,迈开小步子向妈妈温暖的怀抱跑去。
她渐渐懂事,明白了“母亲”这一角色的艰难,然而在她的记忆中,母亲总是笑对一切,以充沛的精力和活力直面人生,难怪邻居阿姨总羡慕地说:“你妈妈呀,好像永远不会老。
”女儿也坚信,母亲永远不老,可眼前那星白分外刺眼。
女儿拔下那根白发,悄悄地藏起来,对着镜子里的母亲笑着:“妈,你的头发多好啊,您永远那么年轻。
”母亲笑了,女儿的小伎俩怎么能瞒得过妈的眼呢?多年来,从“哇哇”啼哭的娃娃到青春勃发的少女,女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印在母亲的眼里。
这孩子,这么傻,白发能藏得住吗?你都这么大了,妈能不老吗?其实从你不再需要妈妈为你扎辫子时,从那天你跑步超过了妈妈,从你在作文中写下“青春无悔”的字样,妈妈就知道你长大了。
你就是妈妈的延续,妈有了白发又有什么关系呢?可母亲没有说,她欣慰地看着镜子里的女儿:“有女儿给妈梳头,真舒服!”镜子里两张美丽的笑脸,令人羡慕。
③原来人世间有许多深沉的爱,就藏在彼此的掩饰中。
1.女儿伤感的是______________,邻居阿姨羡慕的是,产生这种羡慕是因为。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是描写妈妈心理活动的语句,但是读起来却像是母亲女儿的对话,你觉得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3.女儿和母亲都在掩饰,她们分别在掩饰什么?她们为什么要掩饰?
4.读了此文,你有什么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
六年级答案:
1.母亲老了母亲永远不会老母亲总是笑对一切,以充沛的精力和活力直面人生
2.母女间心灵相通,心理活动都围绕女儿展开,说明母亲对女儿的了解,女儿在母亲心中的重要性,更能感受到母女间深深的爱。
(符合题意即可)
2.女儿在掩饰看到了母亲的白发。
母亲在掩饰看穿了女儿藏起白发的行为。
她们的掩饰,都藏着对彼此的尊重和最深沉的爱。
(符合题意即可)
4.我们终将看到父母的脆弱,她们只不过是为爱掩藏自己是脆弱的平凡人,父母用谎言温暖了世界。
(符合文意即可)
我的童年(冰心)
有一次母亲关我在屋里,叫我认字,我却挣扎着要出去。
父亲便在外面,用马鞭子重重地敲着堂屋的桌子,吓唬我。
可是从未打到我的头上的马鞭子,也从未把我爱跑的癖气吓唬回去……
我常常跑到营门口去和站岗的练勇谈话。
他们不像兵舰上的水兵那样穿白色军装。
他们的军装是蓝布包头,身上穿的也是蓝色衣裤,胸前有白线绣的“海军练勇”字样。
当我跟着父亲走到营门口,他们举枪立正之后,父亲进去了就挥手叫我回去。
我等父亲走远了,却拉那位练勇蹲了下来,一面摸他的枪,一面问:“你也打过海战吧?”他摇头说:“没有。
”我说:“我父亲就打过,可是他打输了!”他站了起来,扛起枪,用手拍着枪托子,说:“我知道,你父亲打仗的时候,我还没当兵呢。
你等着,总有一天你的父亲还会带我们去打仗,我们一定要打个胜仗,你信不信?”这几句带着很浓厚山东口音的誓言,一直在我的耳边回响着!
回想起来,住在海军练营旁边的时候,是我在烟台八年之中,离海最近的一段。
写到这里,我觉得我渐渐地进入了角色!这营房、旗台、炮台、码头,和周围的海边山上,是我童年初期活动的舞台。
1.两个“从未”说明( )。
A.爸爸喜欢用马鞭子敲打桌子
B.说明爸爸一直以来只是吓唬我,并不是真的要打我,表现了爸爸对“我”的疼爱
2.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等动词说明练勇充满信心;从他的话中,我感受到了。
3.“舞台”在文中指的是。
作者把它们称作“舞台”,是因为
4.作者通过写自己在海军练营时候的往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六年级答案:
1.A
2.站扛拍他内心充满强烈的爱国之情,对胜利充满信心
2.营房、旗台、炮台、码头和周围的海边山上作者童年是在这些地方生活的,这些地方留给她美好的回忆。
4.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