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当山旅游资料(整理)

武当山旅游资料(整理)

武当山旅游资料一、景区简介: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北部十堰市境内,山势雄伟,面临丹江口水库,背依神农架林区。

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

武当山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十一洞﹑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台等胜景﹐风景名胜区以天柱峰为中心有上﹑下十八盘等险道及“七十二峰朝大顶”和“金殿叠影”等。

武当山山势奇特,一峰擎天,众峰拱卫,既有泰山之雄,又有华山之险,悬崖、深涧、幽洞、清泉星罗棋布。

自古以来,武当山便是道家追求仙境的理想之地,道教建筑遍及全山,规模宏伟,相传上古时玄武在此得道飞升。

胜景有箭镞林立的72峰、绝壁深悬的36岩、激湍飞流的24涧、云腾雾蒸的11洞、玄妙奇特的10石9台等。

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被誉为“一柱擎天”,四周群峰向主峰倾斜,形成“万山来朝”的奇观。

武当山的药用植物丰富,因此,武当山有“天然药库”之称。

武当山古建筑群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现存较完好的古建筑有金殿、紫霄宫、“治世玄岳”石牌坊、南岩宫、玉虚宫遗址。

除古建筑外,武当山尚存珍贵文物7400多件,尤以道教文物著称于世,故被誉为“道教文物宝库”。

武当山神奇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其物华天宝又兼具人杰地灵的特质给世人留下极大的想像空间。

作为中华民族大好河山的一块瑰宝,令世人神往,让我们走进钟灵毓秀、自然天成的武当山,去感悟她的玄妙、空灵和神韵。

二、游览路线(按照景区地图顺序):1、金殿(1)简介:金殿是当时中国等级最高的建筑规制,高5、45米,殿顶翼角飞举,上饰龙凤、海马、仙人等吉祥之物,栩栩如生。

金殿整体为铜铸,外饰鎏金,结构殿身的立柱、梁枋以及瓦鳞、窗棂、门槛等诸形毕备。

各铸件之间严丝合缝,浑然天成。

金殿历经近600年的风雨雷电、严寒酷暑,至今仍然金光夺目、辉煌如初。

在金殿的前面还有金钟、玉磬两座保存完好的铜铸亭子,两侧有朝山进香的信士抽签、盖神印的签房和印房,后面是父母殿,供奉着真武大帝的父母。

(2)环境殿内供奉铜铸鎏金真武大帝造像,其像身着袍衬铠,披发跣足,丰姿魁伟,面容慈祥,金童玉女侍立左右,拘谨恭顺,娴雅俊逸;水火二将,擎旗捧剑,列立两厢,勇猛威严;神案下置“龟蛇二将”,蛇绕龟腹,翘首相望,生动传神,巧夺天工。

殿前两楼,一曰“金钟”,一曰“玉磬”,均是铜铸建造,铸于明代嘉靖四十二年 (1563)。

殿下峰腰绕石城一周,名紫金城,长达1.5公里,系以巨形条石依山势垒砌而成,蜿蜒起伏,雄伟壮观。

外临悬崖,险峻超俗,东、西、北三面紧临绝壁,唯南面开门可通下山之道,此城建于明代永乐二十一年(1433)。

登临金顶,举目远眺,四周群峰环峙,苍翠如屏,武当秀丽风光尽收眼底。

(3)交通从朝天宫登金殿有两条路,右为明代路,左为清朝路。

去的时候走明代路,沿一、二、三天门至金顶,这条路长约10公里。

回程从清朝路走,这样会比较省力。

2、南岩宫(1)简介南岩宫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道教著名宫观,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的武当山的南岩上。

南岩之上林木森翠,山色秀美,其上接碧霄,下临绝涧,是武当山三十六岩中风景最美的一岩。

据《太和山志》记载,唐宋时就有道士在此修炼,元代道士在此创建道观,至大元年(1308)“天乙真庆万寿宫”,元末建筑毁于大火,明代永乐十一年(1413)重建,时有大小殿宇六百四十余间,赐额“大圣南岩宫”,清末大部分建筑复毁。

现仅存元建石殿、明建南天门、碑亭、两仪殿等建筑;原元君殿旧址上尚存玉皇大帝神像一尊,峨冠华衣,形态逼真。

宫外岩北有老虎口,岩南峰峦之上有梳妆台、飞升台等古迹。

南岩周围还有滴水岩、仙侣岩、黑虎岩、红军洞、雷神洞、龙潭等,都是下临绝涧、峭壁千仞的景致,真可谓无限风光在险峰。

(2)路线:从紫霄宫行驶2.5公里至终点站乌鸦岭,经南天门,即达南岩胜境。

3、太子坡(1)简介太子坡又名复真观,这座在武当山狮子峰60度陡坡上的古代建筑,被当今建筑学家广为赞誉。

它利用陡坡开展建复真观,在武当山狮子峰60度陡坡上,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经典之作。

复真观背依狮子山,右有天池飞瀑,左接十八盘栈道,远眺似出水芙蓉,近看犹如富丽城池。

古代建筑大师们巧妙地利用山形地势,不仅创造出1.6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而且建造殿宇200 余间,结构出“一里四道门”、“九曲黄河墙”、“一柱十二梁”、“十里桂花香”等著名景观。

(2)历史复真观又名太子坡,据记载,明永乐十年,明成祖朱棣敕建玄帝殿宇、山门、廊庑等29间。

明嘉靖三十二年扩建殿宇至200余间。

(3)景点特色太子坡景区的主要胜景,有磨针井造型玲珑剔透的井亭、古生代海洋无脊椎动物“直角石”、“真武修真”壁画。

太子坡有一泻百丈的天池瀑布、滴泪池、五云楼中的一柱十二梁、桂花树、九曲黄河墙;有如彩带飘扬的上下十八盘故道,有九渡涧中的千姿百态的怪石,有陡险奇绝的玉虚岩等等。

4、紫霄宫(1)简介紫霄宫坐落在湖北省武当山的主峰——天柱峰东北的展旗峰下,始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是武当山上保存较为完整的宫殿古建筑群之一。

自东天门入龙虎殿、循碑亭、十方堂、紫霄殿至父母殿,层层殿堂,依山叠砌。

其余的殿堂楼阁,鳞次栉比。

两侧为东宫、西宫,自成院落,幽静雅致。

再加上四周松柏挺秀,竹林茂密,名花异草,相互掩映,使这片古建筑更显得高贵富丽。

紫霄殿面阔五间,重檐九脊,绿瓦红墙,光彩夺目,其额枋、斗拱、天花,遍施彩绘,藻井浮雕有二龙戏珠,形态生动,宛若真物,彩绘使得全殿显得光彩夺目,富丽堂皇。

(2)路线:位于武当山景区内。

可先到武当山然后坐索道上山然后徒步行至此景点。

5、玉虚宫(1)简介玉虚宫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的武当山主峰西北。

全称玄天玉虚宫,因明清两代,此地常有军队扎营,故俗称老营宫。

原为五进三路院落,东中西三院共建有宫门、龙虎殿、朝拜殿、年殿、父母殿、启圣殿、元君殿、无梁殿、望仙台、御花园及祠、堂、庙、坛、楼、阁等各种建筑二千二百余间。

现存建筑有宫墙和宫门,宫墙状似月阑绕仙阙,宫门为精雕琼花须弥石座,卷拱三孔,两翼八字墙上嵌镶琉璃琼花图案,门饰栏台阶,朱碧交辉,状美富丽。

(2)历史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敕建,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万历三年(1575年)扩建。

清乾隆十年(1745年)毁于火。

嘉靖三十一年,玉虚宫在原有建筑规模上增修扩建,自此,玉虚宫占地面积达525万平方米,房屋大小为楹2200余间。

同时期的王世贞曾以“太和绝顶化城似,玉虚仿佛秦阿房”的诗句,真实地反映了玉虚宫当年的蔚为壮观。

明天启七年,即1627年,玉虚宫发生了毁灭性火灾,其主要建筑均遭火劫。

百年后,即清乾隆十年,玉虚宫再次遭到大火,其附属建筑一并化为灰烬。

1935年夏,又遇山洪暴发,数十万方沙泥直泄玉虚宫,大片房屋被吞没,号称南方“故宫”的玉虚宫自此成一片残垣断壁。

现残存建筑主要有2道长1036米的宫墙、两座碑亭、里乐城的五座殿基和清代重建的父母殿、云堂以及东天门、西天门、北天门等遗址。

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磨针井简介:磨针井是道教宫观。

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的武当山距玄岳门约十公里的登山道旁。

相传昔年净国王太子得到玉清圣祖紫虚元君的启示,入武当山修炼学道,因意志不坚,欲出山还俗,一日走到这里,遇见一姥姆坐在井边砺磨铁杵,太子甚感奇怪,上前问道:“磨铁杵何用?曰:“磨针”,太子吃惊地说:“那不太难了吗!”,对曰:“铁杵磨绣针,功到自然成。

”太子顿时恍然大悟,遂转回继续修炼,功德圆满,得道成仙,后来人们便称此为磨针井,并在此处修建了一些建筑物。

磨针井建筑居高临下,武当道教认为,每天太阳初升,这里首先接纳到纯一的阳气,故又把它叫做“纯阳宫”。

磨针井是武当古建筑群中典型的小品建筑,布局紧凑、小巧灵珑,其建筑主体依据的是玄天上帝在武当山修真的故事。

在磨针井大殿内的山墙上,现还存留着玄武修真的壁画。

壁画以细腻传神的笔触,生动描绘了传说中玄武从出生到入山修炼到功成正果的全过程。

其“铁杵磨针”一幅,更是笔墨流畅,意味深长。

在磨针井院内,两根巨大的针型铁杵直竖而立,以其点睛之笔将其传说的主题渲染得淋漓尽致。

7、琼台三观(1)简介位于天柱峰东南麓大约8公里处琼台上的三座道观,分别是上观、中观和下观。

琼台三观各有非常好听的名字,上观叫“白玉龟台”,中观叫“紫岳琼台”,下观叫“玉乐霄台”。

历史上,三观之间借山势起伏修建有24座道院,道院之间由亭桥相联,故有在三观之间走动“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说法,可见当时琼台观的建筑是宏大而奇妙的。

三观建筑物均利用地形特征,以中轴线对称布局,显得合理而严谨。

上观今仅存遗址,尚有石雕玄武像和明雕;中观存石殿、正殿、配房14间;下观存正殿、配殿等13间。

琼台三观虽然只存遗迹,但琼台周围群山排云,松竹梳风,颇有仙迹风流的景致,还是值得一游的。

8、天柱峰简介:天柱峰又名金顶,因峰顶之上有金殿而得名。

天柱峰是武当山的主峰,海拔1612.1米,其巅峰拔空峭立,犹如一根宝柱雄屹于众峰之中,有“一柱擎天”之名。

9、黄龙洞简介:黄龙洞实际上是一个天然的岩屋,经历代修建,这里有了黄龙殿、真武阁、药王殿、神泉亭等建筑。

洞内空气干而不燥,润而不湿,四季清幽凉爽,是历代修炼之士向往之地。

黄龙洞里有一泓泉水,四季不竭。

传说有一条黄龙在此得道升天,黄龙为谢此地的养育之恩,留下一颗仙丹。

仙丹使这里的水清洌甘甜,能治愈百病。

10、玄岳门(1)简介玄岳门位于武当山北麓,濒临丹江口水库库区,是游览丹江口市武当山的序幕。

玄岳门,是“治世玄岳”牌坊的俗称,为三间四柱五楼式的石建筑。

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高12米,宽12.81米,石凿榫卯而成,整座牌坊非常壮观,坊额正中刻着嘉靖皇帝手书的“治世玄岳”四个大字,笔势隽永刚健。

玄岳门上面是层峦叠嶂的武当山,下临烟波浩淼的丹江口水库,自然风光极佳。

门前现仅存王灵宫和六丁神像,均为铜铸鎏金,各重约千斤,造型生动。

为我国珍贵稀有文物,现置于元和观内。

王灵宫龇牙咧嘴,手执钢鞭。

使人触目惊心,是镇山守门之神。

可见玄岳门的威严与恐怖。

(2)路线:可乘公交,大概15分钟一班,票价1元,在玄岳门停靠点停车。

11、遇真宫简介:遇真宫位于武当山镇东4公里处,属武当山九宫之一,位于山麓,海拔174.7米,背依凤凰山,面对九龙山,左为望仙台,右为黑虎洞,山水环绕如城,旧名黄土城。

此宫周围高山环抱,溪流潺潺,大树参天。

明代初期张三丰在此修炼,永乐年间皇帝命令在此地敕建遇真宫。

院落宽敞,道房幽雅。

现存大殿为砖木结构,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四周饰斗栱,后檐毁,现封檐。

面阔进深均为3间。

主要建筑有琉璃八字宫门、东西配殿、左右廊庑、真仙殿及道舍等,基本保持原有建筑风貌。

遇真宫以奉祀张三丰而著称,其真仙殿中存有张三丰铜铸鎏金像,身着道袍,头戴斗笠,脚穿草鞋,姿态飘逸,颇有仙风道骨,是一件极为珍贵的明代艺术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