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三级项目
【样例】设某商业集团数据库中有三个实体集。
一是“商店”实体集,属性有商店编号、商店名、地址等;二是“商品”实体集,属性有商品号、商品名、规格、单价等;三是“职工”实体集,属性有职工编号、姓名、性别、业绩等。
商店与商品间存在“销售”联系,每个商店可销售多种商品,每种商品也可放在多个商店销售,每个商店销售一种商品,有月销售量;商店与职工间存在着“聘用”联系,每个商店有许多职工,每个职工只能在一个商店工作,商店聘用职工有聘期和月薪。
请大家自由分组,四人一组,各小组讨论确定所研究问题的行业背景,探讨信息化的内容,确定要研究的业务系统。
根据数据库需求分析的知识内容,对上述业务背景进行抽取,从而找出企业信息化需要的数据每组可自由拟定应用背景,要求至少应该有四个或四个以上实体,实体的属性自拟。
【要求】:
(1)查阅相关资料,描述所选择的应用背景,完成需求调研,在实验报告中体现出来。
(2)根据应用背景描述画出E-R图,并在图上注明属性、联系的类型。
(3)将E-R图转换成关系模型,并注明主键和外键。
(4)为关系模式中的属性选取合适的数据类型和约束条件。
(以表格的形式展现)
(5)在SQL Server 2005中通过SQL语句将数据库及表的结构实现出来,并添加少量数据(每个表中不少于3条数据)。
(6)设计2个以上的常见查询问题,并用SQL语句予以实现。
(7)完成实验报告(每组交一份)。
实验报告内容包括背景描述、E-R图、关系模型、属性的类型及约束条件(表格的形式)、创建数据库及表的SQL语句,将表的结构及表内添加的数据截图,并写出设计的查询问题和实现的SQL语句。
(8)打印实验报告,提交给班长
涉及内容:
1.概念设计、逻辑设计与物理设计
1.复习---数据库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的大致过程。
2.各组由组长进行协调,分别进行数据库的局部ER图的设计。
3.共同进行数据库ER图的集成,由组长协调,注意在集成过程中的各种冲突问题是否出现,以及解决办法,对于好的经验要进行总结。
4.对数据库ER图进行分析,找出冗余的数据和联系,消除冗余,形成数据库的概念模型。
5.根据关系模型的转换原则,将上述概念模型转变成逻辑模型。
6.根据数据库规范化的理论,探讨数据库的逻辑模型和范式之间的关系,对数据库进行规范化,优化数据。
7.对数据库进行物理设计,得出各个数据表的结构框架,为后续实施做准备。
2、索引、视图的设计及项目评价
1.根据上述数据库设计的内容,对数据库进行索引和视图的设计。
此处更加关注的不是如何去实现索引和视图,而是为什么要设计、如何设计索引和视图。
2.各组进一步讨论业务流程,针对客户的需求,设计相关的数据库操纵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数据库的查询,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实现。
3.有小组组长进行组织,进行小组成员的自我评价(该部分占总成绩的20%)。
建议评价标准:
1)项目中自我参与的态度;
2)项目讨论中自我参与程度;
3)是否能对小组提供有意义的信息和建议。
4.在组长的统一组织和协调下,小组成员互评(该部分占总成绩的30%)。
建议评价标准:
1)该组员团队合作能力;
2)该组员对小组的贡献。
此处的互评需要给出层级,建议各组中,A占30%,B占40%,C占30%。
实验报告样例如下: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公司***业务数据库设计报告
专业: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具体内容按照要求填写(格式不做统一要求,但要求排版整洁)
实习报告成绩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