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结构施工方案

钢结构施工方案

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惠州炼油项目C31工程钢结构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批准: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二OO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目录1、工程概况2、编制依据3、材料验收及保管4、钢结构预制5、钢结构组对6、钢结构焊接与检验7、钢结构安装8、金属压型板施工9、钢结构除锈、防腐施工10、施工技术保证措施11、质量保证措施12、安全保证措施13、环境保护措施14、施工用劳动计划15、主要施工机械设备一览表1 工程概况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惠州炼油项目C31标段包括含油雨水监控站(301)、给水及消防加压泵站(303)、罐区泡沫站(306)、污水提升泵站(309)四个装置。

该标段共有钢结构258吨,其中301单元中有设备钢支架和设备钢平台183吨,303单元中有大型水储罐上的梯子平台栏杆,306单元中的罐区泡沫站钢结构棚,该棚采用钢框架,钢屋顶结构,屋面板及墙板均用彩色涂层金属压型板围护,结构重达73.65吨,还有部分管道支架,所有钢结构均需现场制作、安装、除锈、防腐。

2 编制依据2.1 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惠州炼油项目C31工程招标文件及资料。

2.2 《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20012.3 《钢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221-20022.4 《建筑用压型钢板》GB/T12755-912.5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的设计、施工验收规程》JGJ82-912.6 《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20022.7 《工业设备、管道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HGJ229-913 材料验收及保管3.1 材料验收3.1.1 用于工程的所有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材料质量证明书,各项指标应达到设计文件的要求。

凡标志不清或怀疑质量有问题的材料,应抽样复验。

3.1.2 钢材表面或断面不得有裂纹、结疤、折叠、气泡、夹层和分层,当钢材表面有锈蚀、麻点、划痕等缺陷时,其深度不应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偏差值的1/2。

3.1.3 所用的连接材料均应有产品质量证书,并符合设计文件和国家标准的要求。

3.1.4 钢结构工程所使用的焊条药皮不得脱落,焊芯不得生锈,所用的焊剂不得受潮结块。

3.1.5 钢结构所用的防腐涂料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混合配料说明书且在有效期内,并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设计要求。

3.1.6 彩色涂层金属压型板的品种、材质、规格涂层和外观质量应符合设计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压型金属板成型后,其基板不得有裂纹。

3.2 材料的保管由于钢结构工程材料的种类和规格较多,因此材料的管理尤其重要。

3.2.1 对钢结构工程所使的钢材应按材料的种类、材质、规格等分类平整堆放,并做好标记。

3.2.2 焊材必须分类放置,并有明显的标志,不得混淆,焊材库必须干燥通风,温度和湿度达到规定的要求。

3.2.3 对连接件高强螺栓的存放应按类型、规格、批号分类存放保管,注意有防潮、防雨、防粉尘等措施。

3.2.4 彩色涂层金属压型板应按规格分批平整堆放,并妥善保管,防止发生擦痕、污染、明显的凹凸和皱折。

3.2.5 油漆库由专人负责管理,油漆应独立存放,配备灭火器材,并有禁止吸烟和严禁明火的标志,非工作人员严禁入内。

3.2.6 按照公司的质量体系程序文件,建立严格的材料进料验证、入库、保管、标记、发放和回收制度,4 钢结构预制4.1 钢材的矫正钢结构制作过程中,因原材料的变形或加工、焊接、运输过程中引起钢材变形。

当钢材变形超过允许偏差时,必须进行矫正,以保证构件的制作和安装的质量。

矫正首先采用机械方法,可采用型钢矫直机、扳弯器、千斤顶、手锤、开口扳具等辅助工具矫形。

用机械方法不易矫正时,可采用火焰矫正法,但加热温度应根据钢材的性能选定。

局部凹凸变形,可用火焰加热,用手锤进行矫形,矫正后的钢材表面不应有明显凹面或损伤,矫正后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4.2 放样、号料和切割4.2.1 施工预制现场需搭设一座钢平台,放样、制作、型钢焊接在钢平台上进行,焊接区搭设防风防雨棚。

4.2.2 下料前,必须充分熟悉图纸,并核对单件图与总图是否相符。

4.2.3 放样所用的钢尺、量具须经计量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尺寸划线先量全长后分尺寸,不得分段丈量相加,避免偏差累积。

4.2.4 放样和号料应根据工艺要求预留制作和安装时的焊接收缩余量及切割、刨边等加工余量。

4.2.5 放样时要按图施工,从画线到制样板应做到尺寸精确,减少误差,放样允许偏差如下:放样和样板(样杆)的允许偏差4.2.6 切割、下料:零、部件要求采用机械加工。

较厚钢材应采用半自动或自动切割机切割。

当采用气割时,气割前应将钢材切割区域表面的铁锈、污物等清除干净,气割后应清除切口处的毛刺、熔渣和飞溅物,修磨平整。

机械剪切的零件,其钢板厚度不宜大于12.0mm,剪切面应平整。

气割和机械剪切的允许偏差如下表气割的允许偏差机械剪切的允许偏差4.2.7 坡口加工应严格照图执行。

4.2.8 钢板的切割方法:在切割线上每隔1米留40mm不割,待全部切割完冷却后,再切余下的部分,如钢板从边缘开始号料,在边缘需留10mm切割一次,使板材两边能够均匀受热以保证板材切割后的平直度,具体切割方法如下:4.2.9 所有的零件下料、号料必须用油性记号笔标注上件号标识,避免装配混用、错用。

4.2.10 气割、锯割、剪切下料的公差尺寸、精度、外观质量等均执行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规定。

4.3 制孔4.3.1 制孔采用台钻钻孔,严禁采用割孔。

钻孔应垂直材料面,钻孔或冲孔所产生的毛边、凹凸以砂轮机磨平。

4.3.2 当螺栓孔超过允许偏差后,严禁用割孔或钢块填塞修补方式处理,只能采用与母材材质相匹配的焊条补焊后重新制孔满足尺寸要求。

4.3.3 批量大、规格相同的连接板等制孔应采用套模钻孔方式,以保证孔位准确性。

4.3.4 C级螺栓孔,孔壁表面粗糙度R a不应大于25μm.其允许偏差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5、钢结构组对5.1 板材、型材的拼接,应在组装前进行,所有板材、型材的拼接缝均采用45°斜接。

型材的加固对接、角框拼接等都应严格按施工图要求进行。

5.2 构件组对采取就近原则,避免构件二次倒运。

构件组装前,零、部件应经检查合格。

连接接触面和沿焊缝边缘每边30~50mm范围内的铁锈、毛刺、污垢应清除干净;5.3构件的组装应在部件组装、焊接、矫正后进行。

构件组装顺序应根据结构型式,焊接方法及焊接的顺序等因素确定,尤其要考虑焊接变形的影响,避免出现组焊后产生不可弥补的变形。

5.4 组装制作应选用相应的装配胎具和工夹具,尽量避免在结构上焊接临时固定件、支撑件。

5.5 顶紧的接触面应有75%以上的面积紧贴,用0.3mm塞尺检查,其塞入面积应小于25%边缘间隙不应大于0.8mm.。

5.6 组对、焊接完毕的构件,应及时进行检查是否符合要求,合格后做好“班组自检纪录”,交予质量部门做安装前的报验。

构件焊接连接组装的允许偏差6 钢结构焊接与检验6.1 焊接施工确保所有焊工持证上岗,并且确保合格证的有效性、合格证项目、材质和施焊范围的一致性。

6.2 做好焊接工艺评定工作,施工中严格按焊接工艺评定进行。

6.3 钢结构工程焊条要有专用库房设专人管理,按照《焊条质量管理规定》,制定焊条管理制度,对焊条的保管、烘烤、发放、回收负责,并做好各项记录。

6.4 焊接材料选用:根据图纸设计要求。

焊接过程中焊条应放入保温筒,随用随取。

6.5 刮风下雨天气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方可进行焊接。

6.6 焊接要求6.6.1 焊接时,不得使用药皮脱落或焊芯生锈的焊条和受潮结块的焊剂及已熔烧过的渣壳,焊条使用前应按产品说明书规定的烘焙时间和温度进行烘焙.焊接表面应干燥,表面氧化层必须用钢丝刷清除, 清理干净焊接区域。

6.6.2 施焊时应选择合理的施焊顺序,以防止或减少钢接构的焊接变型,对于具有对称焊缝的工件,尽量采用对称焊;对一些焊缝布置不对称的焊缝,以焊接顺序控制焊接的变形量。

如:对长焊缝可采用断续焊缝,对焊缝在1m以上时,可采用逐步退焊法、跳焊法等以减少焊接变形。

6.6.3 对接接头、T形接头、角接接头、十字接头等对接焊缝及对接和角接组合焊缝,应在焊缝的两端设置引弧和引出板,其材质和坡口形式应与焊件相同。

引弧和引出的焊缝长度:埋弧焊应大于50mm;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应大于20mm。

焊接完毕应采用气割切除引弧和引出板,并修磨平整,不得用锤击落。

6.6.4 焊工施焊前,应复查结构的组装质量及焊缝区的处理情况,如不符合要求应修整合格方可施焊。

6.6.5 结构中的角焊缝的转角处宜连续绕角施焊,起落弧点距焊缝端部宜大于10mm,弧坑应填满。

6.6.6 多层焊接宜连续施焊,每一层焊道焊完后应及时清理检查,清除缺陷后再焊。

6.6.7 T形接头、角接接头、十字接头等要求熔透的对接和角接组合焊缝,其焊脚尺寸不应小于t/4。

所有受力焊缝高度(除注明外)均不小于较薄焊接件的厚度。

6.6.8 定位焊所采用的焊接材料型号,应与焊件材质相匹配,且由持合格证的焊工施焊,焊缝厚度不应大于8mm,焊缝长度不应小于25mm。

6.6.9 柱与柱顶板底板接触面应刨平顶紧,梁的加劲肋的上端与上翼缘应顶紧后焊接,所有杆件的端头应经过加工消除毛刺。

6.7 焊接检验6.7.1 焊接完毕,焊工应清理焊缝表面的熔渣及两侧的飞溅物,检查焊缝外观质量,不得有咬边、弧坑、焊瘤、裂纹、气孔、未焊透等缺陷存在,检查合格后应在工艺规定的焊缝及部位打上焊工钢印。

6.7.2 焊缝外形尺寸用测量工具量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焊缝外形尺寸》的规定。

6.7.3 焊接接头内部缺陷的检查和验收应根据设计文件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检验应符合下表规定:焊接质量等级及缺陷分级6.7.4 焊缝检出缺陷后,必须进行明显标识,并立即进行处理。

外观缺陷返修比较简单,对焊缝的内部缺陷应用碳弧气气刨刨去缺陷,为防止裂纹扩大或延伸,刨去长度应在缺陷两端各加50mm,刨削深度也应将缺陷完全彻底清除,露出金属母材,并经砂轮机打磨后施焊,返修工艺应与原订焊接相同,同一条焊缝一般允许连续返修次数为3次,重要焊缝允许返修次数2次,补焊返修后的焊缝应该重新探伤。

6.8 高强螺栓施工6.8.1 如钢结构采用高强螺栓连接时其构件间接触面必须做摩擦面处理。

使其摩擦连接面应达到设计要求,表面粗糙度、组装尺寸控制在规范内。

处理好的磨擦面应复验磨擦面的抗滑移系数,对抗滑移系数的不合格的磨擦面应当重新处理,直到检验合格为止。

6.8.2 高强螺栓紧固顺序●梁腹板螺栓紧固顺序为:从上向下紧固●梁节点螺栓紧固顺序为:腹板→下翼缘板→上翼缘板●同一平面内螺栓紧固顺序为:从中间向两端依次紧固。

6.8.3 高强螺栓施工顺序●高强螺栓穿入方向应以便于施工操作为易,同一节点穿入方向要一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