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理论和基本框架 (2)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理论和基本框架 (2)
ISO27000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
OHSMS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
15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提出
装备化基础薄弱
设备自动化、信息化平均水平低,设计、工艺、制 造、管理等知识经验沉淀不足,现代研发、生产、管理 的装备化还未实现。
流程管理缺位
流程管理的理念文化缺失,流程动态信息难以采集 ,流程的固化都较难实现,更勿论规范化和优化重组。
华为在组织中,旨在打造“数 字化作战平台+特种兵部队” 的作战模式。军政(对资源的 质量管理)和军令(对作战过 程的管理)。
研发方式:5G研发项目确定后 ,在全球几十个研发中心组织 研发队伍资源,项目完成后, 资源释放回资源池。
5G研发
宽带市场
自组织作战单元
赋能
北京 研发 中心
伦敦 研发 中心
硅谷 研发 中心
过去:雇佣下的执行者
现在:动态合伙制下的CEO
员
3工 创 客 化
利用互联网 进行创业创 新,从执行 者变CEO
12
中国制造业管理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青岛红领:以数据的自动流解决生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仓储、采购
亿计版型数据
面料精准配送
what、who、when、 how、where、which
18个部位22个 指标
中国制造业管理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海尔:“企业无边界、管理无领导、供应链无中心” 模式
Haier 过去:封闭的企业
企 业
1平 台 化
组
2织 微 型 化
过去:科层制的控制
现在:开放的生态圈
投资资源
平台主
一流研发资源
小微主
生态圈
板块商资源
创客
全球市场资源
现在:自冒出的小微公司
从大型管控 型组织裂变 为小微公司
两化融合提出背景
工业化时代
机
电
自
械
气
动
化
化
化
两化融合
覆盖全领域 主要发生在网络化阶段
聚焦 于制 造业
智能制造 随信
互 联
息化 进程 日益
网
信息化时代 成熟
+
数
网
智
字
络
能
化
化
化
两化融合提出背景
劳动
体制
力
机制
国家
技术
层面 资本
……
生产力
决 定
相 互 适 应
反 作 用
生产关系
人才
管理
技术
企业
资本
组织可依据管理体系的要求和方 法,结合自身的需求和特点,构 建适合自身的相应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有助于组织有效地建立 、实施、保持和改进其内部管理 机制,系统、全面地提升组织管 理绩效。
管理 体系
常见的管理体系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 组织内部建立的、为实现质量目标
所必需的、系统的管理模式,旨在 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合格率,满足 顾客规定的需求; 提出8项质量管理原则,以及4大 项、23个子项的管理要求; 以ISO9000为代表的管理体系认证 对于规范企业管理过程、促进产业 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 动 化
生大 产幅 过提 程高 自生 动产 控效 制率
信息化时代:信息知识的大规模生产和消费
数
网
字
络
化
化
物
理 世 界 转 化
数 据 信 息
为
数 据 信 息 动 态 实 时 传 输
与 共 享 , 实 现 信 息 知 识
大 范 围 在 线 协 同 应 用
智 能 化
信 息 知 识 处 理 自 决 策
充 分 发 挥 信 息 知 识 价 值
数字化定制版型 1500套/天
最优裁剪指令
298个关键工序 面料、尺寸、工艺
对用户需求——订单信息——产品开发——工艺规划——生产制造——使用维护过程中,人、 零部件及原材料、机器的每个加工动作和行为的自动、在线、实时、全面的记录
自动采集、自动传输、自动成型、自动执行
13
中国制造业管理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华为:建立美军那样的组织管理体系,让听见炮声的人决策
信息化发展机遇期
十八大明确指出: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坚持四化同步发展
两化融合的四个融合层面
要素融合
两化 融合
技术(产品)融合
管理(组织)融合
产业(发展阶段)融合
中国制造业管理新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信息革命引发的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技术变革+组织管理模式变革
管 理
指
来导
源
和 推
于动
实 践
泰勒制 科学管理理论
工业化
信息化
工业社会 向信息社 会转型变 革,是融 汇全球成 果经验、 实现自主 创新发展 的战略机
遇期
两化融合提出背景 人 类 文 明 发 展 进 程
两化融合提出背景
工业化时代:物质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和消费
机 械 化
机 机械 械力 代代 替替 手自 工然
力
电 气 化
新 能 源实 转现 换大 与规 远模 距生 离产 传 输
目录
一、 二、 三、 四、 五、
提出背景 导向与原则 基本框架 实施重点 推广策略
两化融合提出背景
工业化
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
发展理念、 体制机制不
适应
文化差异 水土不服
• 中学为体 • 西学为用
• 全盘西化
信息化
• 抓住战略机遇期 ,亟须探索形成 符合中国发展特 色的理论体系
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
古典管理理论
19世纪 面向大规模批量高效的生
产需求,重点解决效率问 题 强调专业化、标准化、协 作化基础上的劳动分工 美国成为制造业强国
丰田制 精益管理模式
经典管理理论
20世纪 面向大规模、低成本、
多样化的生产需求,重 点解决质量成本问题 强调精益管控、科学决 策、高效管理 日本成为制造业强国
时代呼唤新的
管理理念、方
法和体系
信息时代管理理论
信息时代 在解决效率、成本、质量
等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重 点面向大规模、个性化、 柔性化、动态化的生产和 服务需求 数据(信息、知识)成为 新驱动要素 中国要成为制造强国,需 要形成适应信息网络时代 发展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
法,两化融合管理体 系提供了一个契机11
层面
装备
……
7
两化融合提出背景
经 济 发 展 瓶 颈
需求侧管理
经 济 可 持 续 发 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出口
投资
消费
“三驾马车” 拉动经济增长
… 激活高级 生产要素
…
降低一般 性生产要
素依赖
提高经济(社会) ——> 信息经济(社会)
工业化发展中后期
作战资源池
能力 I T 资源 生态 平台 平台 平台 平台
14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提出
管理体系的理解
管理体系是指用于确保一个组织 能够履行实现其特定目标所需的 所有任务的过程和程序的框架。
管理体系针对特定管理目标对组 织的相关人员、部门、活动和过 程提出系统性的、普适性的通用 管理要求,涉及管理理念、原则 、要素、机制和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