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与城市规划
一、为什么要相信风水
自古以来,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有着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但就是这个过程,因其规律的科学判断一直界于人们的想象与不断认识之间,所以就出现了“预想定论”的现象。
特别是“洛河图”的出现,使人们从易经的角度对风水有着很神化的认识,大部分中国人由此有了相信风水的习惯,以至于在规划设计中不断地总结和提炼这方面的规律性,出现了许许多多风水运用手法。
我们现在用历史的观点来看待中国的风水问题,可以说明显地感觉到,中国风水学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现实生活的总结,也可以说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律和习惯。
在中国,若我们的建筑布局与生活习惯与风水规律相背,人们会从心理上认为是会影响不健康的。
当然,从一般的接受意义上讲,对于风水学相信与不相信的问题,事实上是与着你所在的社会环境有关的,对于你能左右的事情(有选择的事情),当然也就具备了你可相信空间与权利;而对于你所不能左右的事情,你信也好、不信也好,事实上是没有控制能力的。
例如选择住房这件事,过去是分房制,能分到就不错了,对于人们哪还有选择的余地,由此也就出现了风水对个人心理的负担。
而现在,个人持币购房,有合适的房子就买,不合适就不买,相信风水也就情理之中。
二、中国风水民间谚语
1、“前高后低,长幼昏迷”
——指住宅或村庄、小区等,如果处于前高后低的地形特点,那从风水角度就会出现地场不顺、本末倒置的现象。
2、“阳照鞍,阴照尖”
——是指阳宅应处于向阳且似马鞍形的虚缺处,这样可求无阻地吸纳生元之气(吉气),而阴宅则应向照尖背,得以幽静。
3、“鬼抬轿,灾难到”
---说明房子四周的路对住宅的不好影响。
4、“路剪房,见伤亡”
——也说明了道路对住宅的影响。
5、“门前一棵槐,不是招宝,就是进财”
——其意在于反应人们对生态的一种照应,门前“长槐(怀),应对吉庆”。
6、“榕树不榕人”
——其意也是这种意思。
所谓榕,其本属阴,不宜阳宅之用。
7、“东种桃柳,西种榆;南种梅枣,北杏梨”
——也是人们对生态的一种阴阳和谐的借喻。
8、“宅后有榆;百鬼迁移”
——其意同样如此,榆树属阳,代表着一种生命力,所以有辟邪之用。
9、“宅前不种桑,宅后不种槐”
——是对于树木名称的一种心理避让。
10、“白兰屋前种,美花香气送”
——也说明这个道理。
11、“向阳石榴红四火,背阴李子酸掉颚”
——同样说明住宅对生态植物的种植要求。
12、“庙后贫,庙前富,大庙左右出寡妇”
——说明了住宅对烟火旺盛的庙宇的依存与排斥关系。
13、“宁住庙前,不住庙后”
——同样说明这个问题。
14、“府前庙后不易住”
——其意也是一样。
三、关于风水学的一些观点
1、“气”是中国风水学的核心:
“气”为何物?-----中医讲气、道家讲道(老子把气称为“道”),儒家讲浩然之气,就是现在已被大多数人们所了解的气功,也在讲气。
但正这所谓的“气”,却历时数千年,而终无一解。
气的本质当然有待进一步察明。
可用现代物理学语言来看:气还是客观实在的,它是一种在各种物理场中广泛存在的具有波粒二重性的微波和超微粒子。
但就是这种客观实在的东西,与之风水学中的气是否是一回事情,二者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确为现在科学还不能所解释。
但多年来,人们一直相信:气“遇风则散,界水而止”;人“气聚而生,气散而死”的道理,现在正被一些生活产品的发明所利用。
2、风水讲究“阴”、“阳”平衡:
万物生巧在于阴阳平衡,这不论从唯心还是唯物的角度都是讲得通的。
就此,在易经中,人们把卦位与世间万物进行了应对:(1)、山北为阴,山南为阳;
(2)、水南为阴,水北为阳;
(3)、河左为阴,河右为阳;(两脚踩在两岸,面向来水方向。
) (4)、地为阴,天为阳;
(5)、土为阴,木为阳;
(6)、月为阴,日为阳;
(7)、水为阴,火为阳;
(8)、暗为阴,明为阳;
(9)、静为阴,动为阳;
(10)、冷为阴,暖为阳;
(11)、背为阴,向为阳;
(12)、里为阴,表为阳;
(13)、右为阴,左为阳;
(14)、入为阴,出为阳;
(15)、下为阴,上为阳;
(16)、降为阴,升为阳;
(17)、破为阴,成为阳;
(18)、女为阴,男为阳;
(19)、雌为阴,雄为阳;
等等。
对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有遇事求“平衡”,做事不“过
头”等说法。
意识上有“事极则反”,可以说是易学的基本观点。
3、总结起中国的风水理论,应该讲其首重于自然环境。
看一些文者哲人、当权大帝所选择的阳处阴宅,无不会发现其所处之处——山来时有弯转,又与平原交结的“结穴”处,当为首选,这种山环之地、“吐唇”之地,居有地高而不旱、居下而不被冲刷等特点,且集气成源,高朗相照,可谓是风水宝地。
当然,对于如何选择这种地方,是有着一定的技巧与学问的。
古之有之“看风水要先看水”之说。
有“有山无水休寻地,有水无山亦可裁”之定律,认为:“山主人,水主财”,“山之祸福应迟,水之祸福应速”等妙言之语。
从他们所形成的观点来看,认为水有“到局、不到局”之分。
水入明堂谓之到局;水反跳背流而去谓不到局。
他们辨别水性吉、凶的关系为:
1)海水----潮高水白者为吉;
2)江水----其势浩荡,以弯抱屈曲而缓为吉;
3)湖水----湖水汪洋,万顷平镜,宾之均吉;
4)溪涧之水-----屈曲环绕,聚注深缓为吉;
5)沟渠之水-----屈曲悠汇处为吉;
6)池塘水-----以原生为贵,人工次之;
7)泉水----味甘、色莹、气香四时不涸者为嘉泉,冷浆泉、喷泉、漏泉、瀑布泉属凶泉。
辨别水势吉、凶的关系为:
1)九曲回流,明流暗拱等形式为吉;
2)水流屈曲,岸形弯转,凸岸一侧,水势呈三面环护处(金城环抱)为吉;
他们同时认为:风水学说有其一定的地域性和时间性:一个地方风水的好坏,并不是固有不变的,随着人们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对新生活的创造,会不断发生变化的。
四、风水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1、中国传统的规划理论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根本区别:
在西方:只重视太阳与人的因素,注重通风、采光和几何图形的外在的形式美;而在中国:不仅重视太阳与人的因素,而且重视太阴(月亮)、星宿方位的变动因素。
不仅注重通风采光(朝向、间距),而且注重纳气的门位、开工及进住(启用)的时间,讲究内在的“灵魂”美。
2、街道规划要义:
阴阳宜平衡,五行求相生。
低高有进退,临街慎反弓。
造型可多样,风格必一统。
建筑有物语,彼此无角冲。
叉口不设门,绿化三角形。
3、城市道路网规划:
四忌:忌折曲、忌斜射、忌四正、忌裸行。
“四正”即是指:城市干道走向,不宜正南正北,正东正西。
中
国建筑,传统上是避开正子午线的,认为正子午不宜民居,只适于祭祀建筑。
中国南方以通风为主,习惯选南偏东15度以内;北方以采光取暖为主,习惯选南偏西15度以内。
4、“物物皆太极”:
一个城市、一个街区、一幢建筑,都应视为不同大小层次的太极,而自成系统。
一个城市,必有一个中心,则主次分明。
一个街区也应有一个最主要的中心,主次分明。
一个院落,有正房、厢房之分,正房居正,且要高大一些。
一幢主要建筑,也要有中心,突出中央部分。
5、城市居住区选址:
优选居住用地:
(1)、上风位,上水位,无污染地域;
(2)、周边干道吉向;
(3)、用地完整,交通顺畅。
不适于居住用地:
(1)雷劈地;(2)水冲沟坎地;(3)、穷山独峰,四面深陷之地;(4)八风吹交,四兽不附之地;(5)、明堂狭窄,不容人立之地;(6)、受死地,堂中浊水,四时湿烂之地;(7)、天囚地,明堂深陷之地;(8)、天隔地,地深一天见石,案山高逼,龙虎反高之地;(9)、天都地,土质焦枯,草木不生之地;(10)、天魔地,地深一尺见泥,土黑不干之地;(11)、穿胸破堂水之地;(12)、来水如箭直射之地;(13)、水流反弓之地等等。
以上为从风水角度来应对规划选择的一些基本要则,可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