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综合布线本施工方案系我公司对光缆敷设工程的构思和部署,用来指导工程施工,确保工程的优质高效的完成。
二.编制依据1.现行有关施工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2.本公司依据GB/T19001-2000标准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手册》。
3.本公司历年来在工程施工中积累的施工经验、技术和管理资料。
4.本公司的资源情况和施工能力。
5.本工程的性质、特点以及实地考察的情况。
三.施工部署(一)组织机构及职能鉴于本工程的性质和特点,我们施工组织的指导思想是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编制项目质量计划,选配高素质的项目经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按照国际标准实施项目管理,积极推广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工程项目部将成为一个充满活力、专业性强,具有全面管理能力的领导集体。
根据我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手册》,本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图规划如下:项目经理:负责工程管理以及内外部的协调工作。
技术员:负责工程的质量和技术管理。
材料员:负责工程所需要的材料工机具的供应和调配。
预算员:负责工程的合同管理以及预决算管理。
工长:负责生产计划的安排、生产协调以及文明施工和安全生产。
(二)施工部署第一阶段:线路复核第二阶段:光缆敷设第三阶段:光缆熔接第四阶段:系统调试四.施工方案(一)光缆敷设A.光缆的户外施工较长距离的光缆敷设最重要的是选择一条合适的路径。
这里不一定最短的路径就是最好的,还要注意土地的使用权,架设的或地埋的可能性等。
必须要有很完备的设计和施工图纸,以便施工和今后检查方便可靠。
施工中要时时注意不要使光缆受到重压或被坚硬的物体扎伤。
光缆转弯时,其转弯半径要大于光缆自身直径的20倍。
1.户外管道光缆施工A.施工前应核对管道占用情况,清洗、安放塑料子管,同时放入牵引线。
B.计算好布放长度,一定要有足够的预留长度。
详见下表:注:其它余留按设计预留C. 一次布放长度不要太长(一般2KM),布线时应从中间开始向两边牵引。
D. 布缆牵引力一般不大于120kg,而且应牵引光缆的加强心部分,并作好光缆头部的防水加强处理。
E. 光缆引入和引出处须加顺引装置,不可直接拖地。
F. 管道光缆也要注意可靠接地2.建筑物内光缆的敷设A.垂直敷设时,应特别注意光缆的承重问题,一般每两层要将光缆固定一次。
B.光缆穿墙或穿楼层时,要加带护口的保护用塑料管,并且要用阻燃的填充物将管子填满。
C.在建筑物内也可以预先敷设一定量的塑料管道,待以后要敷射光缆时再用牵引或真空法布光缆5.光缆在楼内的敷设A.高层建筑如果本楼有弱电井(竖井),且楼宇网络中心位于弱电井(竖井)内,则光缆沿着在弱电井(竖井)敷设好的垂直金属线槽敷设到楼宇网络中心;否则(包括本楼没有弱电井或竖井的情况),则光缆沿着在楼道内敷设好的垂直金属线槽敷设到楼宇网络中心.B.光缆固定在楼内敷设光缆时可以不用钢丝绳,如果沿垂直金属线槽敷设,则只需在光缆路径上每2层楼或每35英尺(10.5M)用缆夹吊住即可.如果光缆沿墙面敷设,只需每3英尺(1M)系一个缆扣或装一个固定的夹板.6.光缆的富余量由于光缆对质量有很高的要求,而每条光缆两端最易受到损伤,所以在光缆到达目的地后,两端需要有10M的富余量,从而保证光纤熔接时将受损光缆剪掉后不会影响所需要的长度.B.光缆的敷设规范1.长度及整体性每条光缆长度要控制在800M以内,而且中间没有中继.2.光缆最小安装弯曲半径在静态负荷下,光缆的最小弯曲半径是光缆直径的10倍;在布线操作期间的负荷条件下,例如把光缆从管道中拉出来,最小弯曲半径为光缆直径的20倍.对于4芯光缆其最小安装弯曲半径必须大于2英寸(5.08CM).3.安装应力施加于4芯/6芯光缆最大的安装应力不得超过100磅(45公斤).在同时安装多条4芯/6芯光缆时,每根光缆承受的最大安装应力应降低20%,例如对于4*4芯光缆,其最大安装应力为320磅(144公斤).4.光纤跳线的安装拉力光纤跳线采用单条光纤设计.双跨光纤跳线包含2条单光纤,它们被封装在一根共同的防火复合护套中.这些光纤跳线用于把距离不超过100英尺(30M)的设备互连起来.光纤跳线可分为单芯纤软线和双芯纤软线,其中单芯纤软线最大拉力为27磅(12.15公斤),双芯纤软线最大拉力为50磅(22. 5公斤).将光纤与ST头进行熔接,然后与耦合器共同固定于光纤端接箱上,光纤跳线1头插入耦合器,1头插入交换机上的光纤端口.C.光缆搬运及敷设要点1.光缆在搬运及储存时应保持缆盘竖立,严禁将缆盘平放或叠放,以免造成光缆排线混乱或受损。
2.短距离滚动光缆盘,应严格按缆盘上标明的箭头方向滚动,并注意地面平滑,以免损坏保护板而伤及光缆。
光缆禁止长距离滚动。
3.光缆在装卸时宜用叉车或起重设备进行,严禁直接从车上滚下或抛下,以免损坏光缆。
4.敷设时应严格控制光缆所受拉力和侧压力,必要时应询问光缆相关机械强度指标。
5.敷设时应严格控制光缆的弯曲半径,施工中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光缆允许的动态弯曲半径。
定位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光缆允许的静态弯曲半径。
6.光缆穿管或分段施放时应严格控制光缆扭曲,必要时宜采用倒"8"字方法,使光缆始终处于无扭状态,以去除扭绞应力,确保光缆的使用寿命。
7.光缆接续前应剪去一段长度,确保接续部分没有受到机械损伤。
8.光缆接续过程应采用OTDR检测,对接续损耗的测量,应采用OTDR 双向测量取算术平均值方法计算。
第二章机房建设1.1总体概述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电子计算机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这就要求电子计算机必须稳定、可靠运行来保障整个系统正常地发挥作用。
电子计算机能否正常运行不仅取决于自身软硬件的配置,而且与外部空间——计算机机房环境建设息息相关。
机房建设是一项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综合布线、通讯技术、建筑装饰、空调系统、供电系统、接地与防雷、照明系统、消防报警系统、安防系统、环境监控、抗干扰等多学科的综合系统工程。
公司在全面掌握各专业技术的基础上,集以往成功之经验,把握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态势,提出了“系统化、集成化、智能化”的机房建设理念。
现代资咨的迅速发展,使众多先进设备的配合使用愈加显得重要。
同样,包容其设备的机房就倍加引起具有现代管理意识的人们的重视。
一个具备先进、合理性、实用性、可扩展性、可展示性、设计独特、用材新颖、施工考究的机房,必然具有一定的历史生命力。
总体需求分析(以下简称:机房),承载着保密数据、信息的运算、存储、传输,肩负着业务应用、设备运行安全、可靠、快捷的重任,机房各系统的建设至关重要。
设计遵从:➢IT管理流程,为IT服务为宗旨,满足其今后3-5年的业务不断增长,可随需应变;➢达到高可管理性的机房标准,将机房的基础设施资源管理和信息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项目总体方案在具有超前性的同时必须满足可实施性。
➢国际先进、国家强制的标准和规范。
建成后达到:➢聚焦核心–充分体现数据集中、信息发布集中的特点。
➢快速反应–应对各类运行突发事件(电力、空调),业务突发事件、极端情况具有快速反应及恢复的能力。
➢灵活应变–机房和应用系统能够配合从成本结构、业务增长的变化而具有相应的弹力,以减小风险,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需求和变化。
➢安全可靠–整个机房无论在物理上还是在逻辑上都能达到安全可靠的目标。
我们的系统应具有高可靠性,能对外在的、内在的侵入具有一定的自动抵抗能力,保障业务的持续、高水平的运行能力。
➢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和健康的工作、生活环境,广泛应用无线技术构建一套现代化的便捷的通讯手段,创造一个信息化的高效管理的办公条件。
1.2总体设计原则和依据总体设计原则机房作为集中式数据处理中心,是整体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房为企业业务提供每周7×24小时不间断的数据信息服务,其基础建设必须按照高可用性、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可扩展性、技术先进、全面实现科学化管理的原则进行,以满足IT服务应用的需求。
本次机房项目将努力建设成为设施先进、技术领先、功能齐全、安全可靠、国际接轨、具有可扩展性、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数据处理中心,机房的整体设计和实施应充分体现安全性、可靠性、可管理性、灵活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理念,要把机房建设成国内领先,符合国际化标准的机房。
我们设计、建设功能区分布合理,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及应变能力,适应多样化计算机运营管理需求发展变化的计算机房。
本项工程环境设计追求内外及总体文化融合的风格,强调综合功能性合理、协调、统一,引入先进的人性化管理设计理念,使环境、配套设施、综合管理完美的统一。
总体系统设计具有强大的管理性、扩展性和应变能力。
另外在追求系统技术设计的完美的基础上,还力求注重环保指标的要求。
设计特点阐述针对机房工程,我们提供了完善的设计,这里简单先描述一下设计中的特色部分:机房设计针对机房的IT发展:我们在今后设计机房的过程中以帮助甲方机房建设满足较长时期内业务和IT的发展。
提供高可管理性特有的机房基础设施资源管理系统:实现今后对物理设施管理和机房运营管理结合。
布局设计考虑高安全性和冗余性:结合机房的IT规划,根据机房的动态发展制定了科学的计算方法,提供了充足的理论计算,得出机房区供电负荷计算,包括UPS容量计算和市电总容量计算。
1.其中主机房包含墙顶地、装修及照明;2.主机房电力扩容及UPS的安装与调试3.防雷接地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