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湿性愈合理论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

湿性愈合理论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

湿性愈合理论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贾克俭(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安徽蚌埠233000)【摘要】目的通过运用湿性愈合理论结合精心护理来提高压疮患者的治愈率,改善其生活质量。

方法对43例(95处)压疮运用湿性愈合理论,根据压疮分级、大小、基底、渗出物和周围皮肤的状况合理使用不同的新型敷料配合精心护理。

结果通过湿性愈合理论的使用配合精心的护理,本组43例患者治愈35例,好转6例(13处),2例行手术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结论湿性愈合理论极大提高了压疮患者的治愈率,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作为压疮治疗理念的更新,可以替代传统的干性疗法,值得在今后的工作中推广。

【关键词】压力性溃疡/护理;绷带;湿性愈合;新型敷料文章编号:1009-5519(2012)22-3467-02中图法分类号:R473.6;R632.1文献标识码:B压疮(pressure sores)是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而导致皮肤、肌肉和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常发生在骨隆突处[1],如骶尾部、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足根部等。

常见于截瘫患者和老年卧床患者,由于溃烂后很难愈合,严重影响疾病恢复,甚至恶化疾病、增加患者的病死率[2],给社会造成巨大压力。

本科自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收治压疮患者43例(95处),经运用湿性愈合理论配合精心周到的护理,取得了很好疗效,现将治疗及护理的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65~87岁,平均74岁;其中Ⅰ期17处,Ⅱ期29处,Ⅲ期37处,Ⅳ期及以上12处;治愈35例,好转6例,转外科皮瓣手术2例。

1.2压疮的分期2007年2月,美国国家压疮专家组(NPUAP)发布了新的分期系统,扩展了原有的四期分类法,在原有的四期基础上增加了深部组织损伤期及不可分期,总共分为六期,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不可分期[3]。

1.3湿性愈合疗法治疗前需对压疮发生部位、分级、大小、基底、渗出物和周围皮肤的状况进行全面、准确评估。

压疮伤口颜色的评估[4],(1)红色伤口:存在于伤口愈合的各个阶段,红色创面肉芽鲜红,边缘整齐;(2)黄色伤口:黄色创面是由渗液中堆积的坏死细胞组成,常以块状形式存在,常见于慢性伤口中;(3)黑色伤口:黑色创面表面干燥,皮革样坚韧的结痂。

1.4压疮伤口渗液的评估(1)无渗出:24h内更换的纱布不潮湿;(2)少量渗液:24h内的渗液少于5mL;(3)中等量渗液:24h 的渗液在5~10mL;(4)大量渗液:24h内的渗液超过10mL[5]。

1.5各期压疮创面的处理(1)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期:这一期的处理方法先给予保护,观察发展趋势。

如无血疱、黑软者,选择水胶体敷料(溃疡贴/透明贴)覆盖,促进淤血吸收,软化硬结;如有血疱、黑软者,常规消毒伤口及周围皮肤,然后用无菌剪剪开疱皮,彻底引流,再使用泡沫敷料覆盖保护,促进愈合。

(2)Ⅰ期压疮的处理: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创面后使用水胶体敷料(如透明贴/溃疡贴)促进血运,改善压红和淤血。

还可使用皮肤保护膜保护皮肤,因皮肤保护膜含95%乙醇,所以破损处禁用。

(3)Ⅱ期压疮的处理。

保护皮肤,促进上皮生长,避免感染。

未破的小水疱(直径小于5mm)的处理:水胶体敷料(如透明贴);大水疱(直径大于5mm)的处理:表面喷溃疡粉,外面覆盖水胶体敷料(溃疡贴/透明贴)或泡沫敷料;真皮层破损的处理,渗液少时水胶体敷料(溃疡贴/透明贴),渗液多时泡沫敷料。

(4)Ⅲ~Ⅳ期压疮的处理方法。

干痂(黑痂和黄痂)的处理:水凝胶敷料(清创胶)联合水胶体敷料(溃疡贴/透明贴)。

黑色坏死组织/黄色腐肉的处理:渗液少时水凝胶敷料(清创胶)联合泡沫敷料;渗液多时水凝胶敷料(清创胶)、藻酸盐填充条联合泡沫敷料;肉芽生长期溃疡糊联合泡沫敷料;感染伤口银离子泡沫敷料/藻酸盐银离子敷料。

窦道(潜行):渗出液多者(藻酸盐填充条联合泡沫敷料);渗出液少者(溃疡糊+泡沫敷料)。

(5)不可分期压疮的处理方法:先予以保守性机械性清创,再予以清创胶自溶性清创,最后根据创面情况选用不同的湿性敷料。

1.6伤口愈合评价指标(1)治愈:创面愈合、痂皮脱落或创面愈合,上皮覆盖,皮肤颜色正常,不留瘢痕;(2)显效:创面无分泌物,创面缩小,有肉芽生长;(3)好转:创面渗出液减少,创面无扩大;(4)无效:创面无变化或扩大,渗出液无减少或增多[6]。

2结果本组有35例患者达到治愈,6例(13处)达到好转,2例患者最终转骨科行皮瓣转移修复手术而治愈。

3讨论3.1湿性愈合理论的发展历程1962年,英国动物生理学家Win-ter博士提出的“湿性愈合环境理论”,干净没有结痂的湿润伤口,其上皮细胞移行增生的速度快些,能加速伤口的愈合[7]。

1972年Rovee的试验证实了干净没有结痂的湿润伤口,其上皮细胞移行增生的速度快些,能加速伤口的愈合。

2000年8月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在新颁布的创面医疗用品(外用药和敷料)的行业指南中将湿性疗法确定为伤口处理的标准方法。

3.2湿性愈合理论的原理与特点(1)无痂皮形成,避免表皮细胞绕经痂皮下迁移而延长愈合时间;(2)湿润和低氧环境,刺激毛细血管的生成;(3)激活酶活性,分解坏死组织;(4)提供湿润伤口愈合环境,促进活性物质释放。

(5)不粘连创面,减轻疼痛。

3.3湿性愈合的新型敷料主要有(1)透明薄膜类敷料;(2)水胶体敷料;(3)藻酸盐类敷料;(4)水凝胶敷料;(5)泡沫敷料;(6)银离子敷料。

综上所述,目前压疮的发生率呈逐年增长趋势,是长期卧床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护理人员和家属增加了护理负担,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一大难题。

在过去40多年中,大量研究报告证明临床上运用湿性愈合理论,选用现代新型敷料来治疗压疮,效果明显,其操作方法简单,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缩短了伤口的愈合时间[8],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压疮的治愈率。

但需现代医药卫生2012年11月30日第28卷第22期J Mod Med Health ,November 30,2012,Vol.28,No.22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 )以心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造成动态性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为主要特征,患者生活质量差,常于30岁前发生心脏性猝死[1-3]。

化学消融疗法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一种新途径。

这一技术是针对供应肥厚心肌的特殊间隔支血管,用无水乙醇进行人工心肌梗死治疗,达到使部分肥厚心肌坏死、变薄的目的,从而减轻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使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4]。

本科2011年对3例HOCM患者进行经导管化学消融心肌术(PTSMA ),获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情况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3例均为男性患者,其中2例年龄64岁,1例57岁。

患者因“心悸、气紧”入院,均进行了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心电图、肺功能检查、CT 、血常规、电解质及心肌酶等检查。

超声心动图显示:室间隔厚度大于18~20mm (正常值小于10mm ),临床确诊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5-6],其中1例合并高脂血症。

1.2手术方法常规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后测定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

经右股静脉置入右心室起搏电极并连接临时起搏器,设置起搏频率大于50次/分,按需备用。

用导引钢丝将合适直径的OTW 球囊送入拟消融的间隔支内,球囊加压充盈后,通过中心腔注射造影剂以观察有无造影剂通过侧支血管进入前降支或其他血管,及观察该间隔支分布区域大小,注射超声微泡,超声谐波造影显示拟消融间隔支分布靶区域,观察是否支配乳头肌等重要器官。

球囊封闭拟消融的间隔支后,若患者心脏听诊杂音明显减轻或压力阶差下降,则证明该血管为靶血管,通过球囊导管缓慢匀速注入无水乙醇1~3mL ,观察患者有无胸痛、心率及心律变化,末次注射后退出球囊,重复造影显示靶血管闭塞[7]。

2护理2.1心理护理PTSMA 是新开展的心脏介入手术,保持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前提,且术中、后均有严重的胸痛,可引起大面积的心肌梗死,各种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患者思想顾虑很大,容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导致精神紧张、失眠等症状,术前心理护理尤其重要[8]。

本科护士通过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向患者讲解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相关知识及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向患者解释无水乙醇化学消融术的方法、优势及疗效,同时告知本科具有良好监护、急救设备及专业的工作人员,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减轻焦虑程度以使其积极配合手术,勇敢面对疾病。

2.2饮食护理因患者术后12h 必须绝对卧床休息,胃肠功能受影响,为患者提供低盐、低脂、细软、易消化的食物。

凡胀气、刺激类食物不能吃,如豆浆、牛奶、浓茶、咖啡等,每餐进食不宜过饱。

2.3排泄护理因患者术后需床上大小二便,术前1d 则进行训练。

指导家属提供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促进排便通畅,必要时加用聚乙二醇(福松)或麻仁丸口服。

2.4卧位护理术后患者采取平卧位或高枕卧位,绝对卧床。

保持环境安静,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保证各种急救设备和药品完好备用。

避免因剧烈活动、情绪激动及用力排便而加重心脏负荷,诱发心肌缺血。

2.5监护护理因化学消融术是往心脏血管内注入无水乙醇,使该处心肌坏死,所以极易发生心律失常,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尤为重要。

术后24h 内,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室速较多见。

因此,术毕送患者至重症监护室(CCU )进行监护。

由CCU 护士严密观察心电波形改变,监测心率、心律、血压、氧合、神志、胸闷、胸痛等症状变化,随时做好急救、抢救准备工作。

24h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化学消融术的护理吴小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四川成都610031)【摘要】目的探索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 )化学消融术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

方法对2011年3例行化学消融术治疗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

结果3例HOCM患者手术治疗全部获得成功,平均住院时间11.5d ,术后无护理并发症发生,随访6~12个月症状明显减轻。

结论加强手术前、中、后的观察和护理,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可以减少手术及护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护理;心肌病,肥厚性/治疗;治疗结果文章编号:1009-5519(2012)22-3468-02中图法分类号:R540.46;R542.205文献标识码:B要强调的是在治疗压疮的同时,护理人员要认识到护理质量是处理压疮的重要因素,预防是控制压疮最为有效的方法[9]。

预防的关键是做好基础护理和营养支持,压疮患者需要高蛋白、高热能、高维生素的饮食,保证正氮平衡,促进创面愈合[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