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8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8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不再固守传统的单一公有制模式思想,对实践中存 在的、有生命力的非公有制经济做出了客观、科学 的评价,给予它们应有的地位。
① 1984年前,“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 ② 1984年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后的理论创新
(1)正本清源--1992年南巡讲话
(2)科学概括--1992年十四大
• 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 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①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③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 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①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已经确立,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已 占社会统治地位,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确立了我国社会 的社会主义性质。
②政治体制还有待改革,民主和法制两个方面都还有待进 一步完善。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2、我国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 ★现阶段我国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
3)作为分配尺度的劳动,既非劳动者实际付出的个别 劳动,也非社会必要劳动,而是劳动者在平均熟练 程度和平均劳动强度下生产单位使用价值所耗费的 社会平均劳动。
(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基本要求:
1)参与分配的主体是要素所有者,分配依据是要素所 有权
2)分配的客体是各种生产要素共同作用创造出来的 财富
动关系的私有制经济
中外合资
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在华独
资经营企业
16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过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曲折
对于非公有制经济,虽然认为有存在的必要性,但 在性质上当做社会主义的“异己物”,在实践中作 为“资本主义尾巴”,作为需要限制和取消的对象。 在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上追求的是“一大二公”。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探索
(3)理论突破--1997年十五大
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 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特点:
★第一次把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一视同仁”地纳 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框架内。
★创造性地提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 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 本形式及其实现形式 (1)全民所有制--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人民共同占
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从理论和实际看,全民所有制经济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可以而且 应当分离,即必须把全民所有制生产资料的占有权、使用权和具 体经营权交给企业,形成法人财产权利,并保证企业行使这些权 利,得到必要的经济利益。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发展生产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根本任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贯穿 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 第一,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巩固和 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建立共产主义制度。
• 第二,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满足人民群 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社会主义生 产的根本目的。
• 第三,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建设高度的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 第四,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维护国家主 权和独立。
•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实践经验的基础 上,基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重新认识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而提出来的。
★“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 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 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 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4)理论补充--1997年十五届四中全会 ★界定了国有经济的控制领域: ①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 ②自然垄断行业 ③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 ④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 ★界定了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内涵: ①既可以通过国有独资企业来实现,更要大力发展股份制,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质的规定性及其依据
1、初级阶段的科学规定性
(1)社会性质——已经是社会主义 (2)发展水平——还是初级阶段
2、初级阶段的客观依据
(1)生产力水平决定
①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 力不强
②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模式未发生根本 性改变
③市场经济体制虽初步建立,但体制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 改革进入深水区
(3)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股份合作制 ——股份制(股份公司) ——混合所有制
• 四现代企业制度理论
• 现代企业制度理论是在国有企业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引进和吸收了 现代西方经济学企业理论中的有益部分形成的理论概括。
①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
②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 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③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是公司制,基本特征是产权清 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 国家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对企业的债 务承担有限责任,不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对经营者 实行激励、约束和监督;
• 企业是根据市场行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法人实体和竞 争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承担企业资产保值、增 值的责任,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科学的组织领导 体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努力提高经营绩效。
五分配理论
①在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 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 合起来
②在分配政策上: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③在社会保障制度上:建立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家庭和个人储蓄 积累保障在内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
(2)集体所有制--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3)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股份合作制 ——股份制(股份公司) ——混合所有制
(二)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关于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争论 2、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数量上,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质量上,国有经济对整个经济的控制力
①计划和市场都是配置资源的手段和调节经济 的方式,市场经济可以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 结合。
②市场并不是发挥一般的调节作用,市场机制 应该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一)资源配置
(1)含义:
• 资源配置就是采用一定的调节机制,在不同用途和不 同使用者之间分配各种经济资源。
(2)目的:
• 资源配置的合理化 ----对有限资源(人力物力财力)在各个经济部门、各种 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和提供上,根据各种需求进行合乎 比例的分配和有效使用,从而以尽可能多的生产成果 来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种社会需要。
• (二)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 性
• (1)原因
深层次原因:历史上的特殊矛盾和特殊道路 • 1、中国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
• 理论渊源:反映了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商品货
币交换关系的计划经济思想
• 政治背景
• 赶超战略与国家工业化
• 历史传统与路径倚赖:官本位思想
“计划体制运行得如何?在二战后的大部分时期内,苏联的增长虽然 没有日本快,但比美国快” <经济学>费希尔;唐布什
2、公有制的基本形式及其实现形式 (1)全民所有制--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人民共同占
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从理论和实际看,全民所有制经济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可以而且 应当分离,即必须把全民所有制生产资料的占有权、使用权和具 体经营权交给企业,形成法人财产权利,并保证企业行使这些权 利,得到必要的经济利益。
(2)集体所有制--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间接原因(内在要求):商品经济的存在
——商品经济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 社会分工 •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不同的产权关系 • 独立的多元利益主体
直接原因:计划与市场共同促进生产力发展 外部原因:世界经济发展的要求
• 市场化 • 信息化 • 全球化
11
③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看是否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对经济发展有主导作用 3、国有经济的比重可以适当下降
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形成多 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
1、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
2、我国的主要非公有经济形式
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
并由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直接支配和使用的一
种私有制形式。
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存在雇佣劳
3)分配的标准是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贡献
(三)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
(1)效率
经济学的效率是指社会利用现有资源进行生产所提供 的效用满足的程度,是一个社会效用或社会福利概 念:
1)技术效率(生产效率):企业有效率地配置资源以及选择 具有技术效率的生产计划的能力,要求企业生产满 足要素投入的最小化。
2)资源配置效率: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效率, 而且包括整个社会要素和产品的有效配置是否实现 最优。
3)制度效率:某种制度安排能够在成本最小化的状态下 运行。
内容:“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 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可以自 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
特点:虽然指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不同经济 成分共同发展与公平竞争的方针,但并没有明 确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仍然把非公有 制经济看做公有制的“补充”。
通过国有控股和参股企业的形式来实现; ②要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