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经济区;以软件、多媒体和互联网服务业为主的旧金山海湾经济区;以高产农业为主的中央流域经济区;以高科技制造、计算机服务业为主的萨克拉门托经济区(钱东平,2004)。
加利福尼亚这四大经济区特色鲜明,各自形成完整的体系,具有强劲的产业竞争能力,并且已成为世界瞩目的发展典范。
深入分析美国产业集群在地域上的功能分区格局,可以发现,美国成功的产业集群大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相耦合。
一方面,区域最初的资源和信息等优势促进了产业的选择和集聚,并为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产业集群的不断发展,必然带来技术、资金、劳动力等各项资源的不断集中,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甚至确定其发展方向。
这两个方面相互作用、协调发展、彼此促进,形成了产业专业化特点突出、竞争力强劲的城市和区域。
2.美国的产业集群政策
美国是最早研究集群政策的国家,但在集群政策的实施方面并不领先。
目前来看,美国政府实施的产业集群政策主要有三个特点:
(1)明确针对产业集群的国家政策并不完善
产业集群政策引起了普遍重视,但由于集群规划目的、集群类型、集群参与者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不存在一种政策能够满足各国所有的集群及集群内企业的需要(聂鸣,2002),美国政府并没有能够提出专门针对集群的政策体系。
相反,倒是北欧的一些国家如荷兰、芬兰、丹麦等是接受集群思想、实施集群战略和集群政策,并取得很好效果的国家(黄花叶等,2003)。
丹麦政府在1989-1990年间首先提出了一项针对集群的战略规划,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
之后,美国政府以此项规划为蓝本,根据本国情况,制定了促进中小企业之间建立网络联系等以实现集群发展的一些具体政策措施。
(2)地方政府制定的集群政策较为具体且针对性较强
与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一样,虽然国家战略层面的集群政策较少,但美国各地方政府却有较为具体、完善的集群政策。
例如在加州,从1996年起,专门负责制定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加州经济战略小组就开始对全加州产业集群发展进行跟踪研究,并适时提出政策援助建议,有针对性地提供产业发展援助(钱东平,2004),其中包括调整经济政策、实行经济发展激励、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等。
另外,产业集群统计在美国发展的比较早,但主要是民间组织或地方政府在进行。
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初,“合资—硅谷网络”这个非盈利民间组织就对硅谷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探索,并于1993年公布了“硅谷索引”统计年报,来反映硅谷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以后每年公布一次。
随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华盛顿州等产业集群比较发达的几个州的州政府也陆续开展了产业集群统计工作,为地方政府制定相应的集群政策提供了很大帮助。
(3)国家层面相关政策完善,促进了集群的健康发展
虽然美国政府专门针对产业集群的政策不多见,但是与产业集群发展密切相关的政策措施却相当完善。
一是科技政策。
美国科技政策着眼于未来,在科学研究领域加大投资,促进教育和研究相结合;在技术领域,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为目标,政府和企业共同致力于关键技术的创新。
美国完善的科技政策为高新技术产业及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是鼓励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
美国不但注重大企业的发展,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和支持,在税收、促进企业网络化和协作等方面都有相关的政策。
三是区域发展政策。
美国政府在区域发展规划中,对地方基础设施等投入较大,为地方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并且为产业集聚进一步发展成为产业集群奠定了基础。
3.代表性产业集群发展概况
下面以加州硅谷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葡萄酒产业集群、底特律汽车产业集群为例,对美国产业集群的特点和形成机制等做进一步介绍。
(1)硅谷微电子产业集群
加州的微电子业是全美乃至全球微电子业的先导,而硅谷所在的圣克拉拉县(Santa Clara County)是加州微电子行业最具代表性的集聚地区。
硅谷微电子产业集群主要由中小企业组成,各企业虽同在一个行业,但类型多样、发展重点不同,企业在相互竞争和学习中寻求发展。
硅谷坐落在加利福尼亚州的中部,20世纪50年代以前还是美国著名的杏、李等果品生产基地。
1951年,世界第一个大学科技园——斯坦福研究园诞生,并成为人们公认的“硅谷”发源地。
硅谷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斯坦福大学的副校长弗雷德里克·特曼(Frederick Terman),他独具慧眼,发现正在兴起的高技术产业对科学具有较大的依赖性,并且在大学附近建立研究性企业也会给学校带来益处。
因此便成立斯坦福大学研究所,从事和国防相关的研究并帮助教师、学生创立发展公司,建立起斯坦福大学和当地企业之间的合作纽带。
随着第一批创业公司在硅谷的诞生,奠定了其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基础,同时吸引了众多老牌公司如西屋、瑞森、IBM等在该地区建立研究中心。
20世纪60年代,硅谷借助国防部采购基金的支持,逐步成立了极富创新精神的微电子公司,在60年代后期成为航天工业和电子工业中心。
70年代半导体工业成为硅谷经济中最大且最具活力的一部分,同时风险投资取代军费成为硅谷创业者的主要经费来源,硅谷自己的社会网络造就了自我支持的金融系统。
80-90年代,计算机工业的支配地位逐步确立,超过半导体业成为该地区最重要的基础产业,产业的国际化进程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步伐都不断加快。
目前,软件产业又进一步取代硬件制造成为促进硅谷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纵观整个硅谷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其依靠的主要是私人、企业和科研机构等民间力量,政府除间接参与风险投资运作外,主要是制定有利的政策、出台各种法律、法规,以及给风险投资以优惠,另外还对风险投资的高科技企业进行监管。
因此,可以说硅谷是市场主导型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典范。
它的发展充分利用了本地资源,创建独具特色的区域创新网络,通过人才、技术、资金在本地的互动,最终使得该地区能够协调、迅猛地发展,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也成为全球知识经济的发源地。
(2)加州以葡萄酒生产为中心的产业集群
美国加州葡萄酒业集群是以酿酒业为第一层的主导产业;在其外围形成第二层的辅助性产业,如葡萄种植业、酿酒设备加工业等;其第三层次是服务性产业,如专为酿酒业设置的科研机构、专业教育和人员培训、产业咨询服务机构等;在最外部则是新产业的集聚,如旅游业、中介服务、金融服务等的模式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
加州葡萄酒产业群由680个酿酒厂和数千个葡萄种植业场构成,同时
还聚集了酿造业和种植业的多种辅助业,如:葡萄储存、灌溉和采摘设备、制桶和制标签的供应商,专业化的公共关系和广告商,以及针对消费者和客商的众多出版业。
此外,还有一些和制酒相关的政府和事业机构,如:加州议会酒业特别委员会、加州酒业研究院和世界著名加州大学的葡萄种植和酿造研究所,而且它们还和加州其他产业,如农业、食品、餐饮和乡村制酒旅游业保持着一定的联系。
由此发展的美国加州葡萄酒产业集群推动着加州葡萄酒品牌竞争力的提高,使得美国葡萄酒享誉全球。
在美国,加州的葡萄酒业是一个相当有特色的地区性产业,但却显示出十分强烈的集群效应。
在加州戴维斯附近面积并不十分大的区域内,集中了多达680多家葡萄酒酿酒企业和种植酿酒葡萄的果园场,几乎集聚了美国葡萄酒的全部生产活动。
围绕葡萄种植和葡萄酒生产,葡萄酒的制造设备、葡萄酒瓶、瓶盖和瓶塞、商标印刷、专业出版物等附属行业也高度发达,集中在这个地方。
各种类型的企业相互关联、补充,形成了若干条完整的葡萄酒产业链。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加州葡萄酒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已经超过了法国(徐康宁,2001)。
(3)底特律汽车城
美国的底特律汽车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那里有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这三大企业带动了众多规模不同的汽车企业。
全美汽车生产有1/4集中于底特律城,全城400多万人中有90%靠汽车工业谋生。
出于对规模经济的要求,底特律汽车城的企业以大企业为主,并且围绕大企业形成了联系紧密的生产链。
因此,底特律汽车产业集群形成了以几个大型企业为核心进行运营,围绕不同的核心企业形成多个生产体系。
在同一体系内部,各关联企业密切合作,而在体系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竞争。
产业集群中的竞争一方面表现为核心企业之间的竞争,即选择外围合作企业(如供货商、服务机构等)和争取顾客,另一方面又表现为生产同类产品的配套企业间的竞争,即外围企业在对企业自身发展更有利的核心企业的归属上进行竞争(曹洪军等,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