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课题名称:《水流有力量》姓名:工作单位:学科年级:四年级科学教材版本:青岛出版社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水流有力量和水流力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实验操作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水流有力量教学难点:水轮转速与哪些因素有关课前准备:水槽、水轮、水杯(大小孔各一个),每组(2人)一套一、提出问题师:(出示小水轮)同学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什么礼物?(小水轮)观察一下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叶片、轮轴、手柄)师:你能有什么办法让它转起来吗?(用嘴吹,手拨。
生操作)为什么用手拨、用嘴吹小水轮能转起来?(手、空气给了小水轮力量)师:在你们的桌上有一些水、一个烧杯、一个小水轮。
你能用这些器材让小水轮转起来吗?(能)师:同学们对自己很有信心。
那你们想过没有,实验时应注意点什么?(学生交流)生:不要碰坏器材。
生:应合作完成这个实验师:同学们想的很周全。
马上就要动手了,老师也给你们提点建议:不要让小水轮的叶片碰到水槽里的水面。
(生实验,师巡视)师:你们的水轮转起来了吗?(转起来了)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让小水轮转起来的?小水轮转动时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说方法和发现)师:用水冲击小水轮就会转动,这说明什么?(板书:水流有力量)师:生活中,你感受过水流产生的力量吗?(洗手、洗澡、泼水)二、猜想假设师:同学们的经验非常丰富,生活中就应多观察、多体验。
那你们想过没有水流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力量大?(生猜测)[水位高的时候产生的力量大;水流量多的时候产生的力量大;水流快的时候产生的力量大。
]板书:水量多水位高产生力量大?水流快三、制定方案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想法!想不想知道你们的猜想对不对呀?(想)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呢?(做实验)师:对,还要做实验。
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一一验证,所以每个小组先选一个你们最感兴趣的问题,然后再讨论一下怎样去研究。
先看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材料(出示、介绍)第一组:烧杯(可以用它直接来接水)第二组:两个盛满水的矿泉水瓶(老师在每个瓶盖的上方都扎了一个孔,只是一个大一个小,孔大的水的流量就大,孔小的水的流量就小)第三组:注射器(如果我慢慢的推注射器,水流的速度就怎样?慢。
对,就慢,如果我快一点推,水流的速度就—快)师:好,选择你们认为最合适的一组器材,完成你们的实验方案。
(生讨论)师:谁能介绍一下,你们打算验证哪个问题,怎样验证?(交流实验方案)师:对他们设计的实验,你们还有没有什么补充?师:经过大家的补充,咱们的实验方案更加完善了,下面我们马上就要实验了,实验之前老师还想提醒大家注意几点(课件)领取你们需要的材料,开始实验吧!四、实验探究、展示交流(小组实验,师巡视)师:实验完成的小组就请先把你们的实验材料和桌面整理一下师:刚才同学们研究得非常投入,相信你们都有了不少的收获。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成果展示给大家?(生展示)(水位高小水轮转得快,水位低小水轮转得慢。
水流量多,小水轮转得快;水流量少,小水轮转得慢。
水流快,小水轮转得快;水流慢,小水轮转得慢。
)师:同学们虽然做了不同的实验,但都发现有时小水轮转得快,有时小水轮转得慢。
小水轮转动的快慢不同说明了什么?(水轮转得快,说明水流力量大;水轮转得慢,说明水流力量小。
)师:也就是说,水位高、水流快、水量多时水流力量大。
师:我觉得同学们真的很了不起,用科学的方法验证了你们的想法确实是正确的,水位高低、水量多少、水流快慢就是影响水流力量大小的主要因素。
五、拓展延伸师:水流力量的大小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同学们现在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水流产生的力量?(生介绍)生:水流力量可以发电。
生:可以利用水流力量冲浪。
生:可以运用水流力量搬运木材。
生:可以运用水流力量灌溉农田。
生:可以运用水流力量给果树打药。
……师:生活中人们用水流力量做很多事情,那么水流力量能给我们带来危害吗?生:洪水能冲毁农田,毁坏房屋。
生:暴雨能形成泥石流。
生:海啸能冲毁家园,淹死牲畜。
……师:同学们举了这么多例子,看来水流的力量确实和我们有密切的关系。
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水流的力量。
(课件展示)1、瀑布飞流直下的场面师:看到这幅画面你想到李白的哪句诗?2、人们利用水流力量冲浪的画面。
师:水流的力量给喜欢冲浪的人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3、水流冲击卵石的画面。
师:我们见到的卵石那么光滑,主要靠水流力量冲击而成。
4、三峡大坝发电师:三峡水电站利用巨大的水流力量发电,给千家万户带来了光明5、洪水画面。
师:洪水淹没了庄稼、冲毁了房屋,淹死了人畜师:看完这些画面,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谈感受)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水流的力量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但是只要我们能有效地利用水流的力量,他一定可以为我们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课件)师:这是黄河小浪底水利工程。
2002年的夏天,我国利用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首次对黄河进行调水调沙实验,这可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课下就请同学们调查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我国水利研究方面的成就。
合作愉快!谢谢大家!实验记录单我们小组研究的问题是水流力量的大小与()的关系。
组实验方案:(水位高低与水流力量大小的关系)1、第一次时,在烧杯内装入水,倒入饮料瓶里,在小水轮上方10厘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倒水。
2、第二次数,在烧杯内装入水,倒入饮料瓶里,在小水轮上方20厘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倒水。
3、反复实验几次,观察现象。
(补充:1、从烧杯里往饮料瓶里倒水时,要用手指堵住饮料瓶下面的小口,不要让水流出来,实验时,直到量好了距离才松手。
2、要使水流对准小水轮的叶片。
3、要冲击小水轮的相同部位4、两次在饮料瓶里装的水要一样多。
组实验方案:(水量大小与水流力量大小的关系)1、第一次时,在烧杯内装入水,倒入孔小的饮料瓶内,在小水轮上方20厘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倒水。
2、第二次时,在烧杯内装入水,倒入孔大的饮料瓶内,在小水轮上方20厘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倒水。
3、反复实验几次,观察现象。
(补充:1、往饮料瓶里倒水时,要用手堵住小孔。
2、水不要浇到中间的轮轴上去了。
3、水溅出来后,要用抹布擦干。
)4、两次在饮料瓶里装的水要一样多。
组实验方案:(水速快慢与水流力量大小的关系)实验方案:1、先在注射器内装满水,在小水轮上方10厘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快速冲击。
2、在注射器内装满水,在小水轮上方10厘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慢慢冲击。
(补充:1、要反复实验几次。
2、水溅出来要要用抹布擦干。
3、两次实验时都要把注射器里面装满水)《水流有力量》教学反思经历《水流有力量》一课的教学,有得有失,回顾教学过程,留下许多思考:1.关于教学目标定位的思考受传统教学的影响,第一次试教时,仍把知识作为教学目标的重点,其次是能力目标,最后是情感目标。
而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和科学知识目标融为一体。
所以我们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排在首位,其次是过程与方法目标,最后是知识目标,主次分明,以实现以人为本、立足教材、突破教材进行教学的目的。
2.由过程和方法引发的思考。
最初教《水流有力量》一课时,在实验前,我先介绍什么是对比试验,以及对比试验的注意事项,反复强调对比试验的特点是除要验证的那项内容外,其它条件要相同。
如要验证水流力量的大小与水位高低有关,必须水位高低不同,水流量及冲击水轮部位相同。
结果只少数学生按要求去做,多数学生仍我行我素,不理解什么是对比试验。
总结课堂得失后,再上课时我没有介绍什么是对比,而是让学生讨论实验中哪个条件不变,哪些条件可以改变,怎样比较才合理。
这次学生兴趣很高,在相互评价中体验到什么是对比的方法。
学生后来设计其他实验都是对比的方法。
试教成功后,我想在教学探究中,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鼓励学生多动脑动手,使学生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3.由高估学生能力引发的思考不同年龄的孩子对周围的事物有不同的认知能力,所以每一课教材的编排都是在此基础上给孩子进行能力目标定位的,而且每一课都有侧重点。
《水流有力量》一课是通过探究活动初步向学生进行对比方法的渗透。
最初教学时高估了学生的比较能力,让学生“放任自流”,在不知道怎样比较的情况下,盲目去操作,结果是方法不严密,比较不合理,结论不成立。
人们常说,低估孩子的能力比高估孩子的能力更可怕。
我想高估孩子的能力同样可怕,我们在教学时,应正确评估孩子的能力,明确一课应侧重培养孩子哪方面的能力,按由简到繁,由扶到放,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
给孩子一个由生疏到熟悉的过程,不要一步到位,操之过急。
所以本课教学中,应先引导学生设想,然后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的方法,再让学生去做,孩子的目的会明确一些,操作时才不会盲目,因为本课是培养学生对比实验能力的起始课。
4.由使用教材引发的思考《科学课程标准》提出:“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
教材给我们提供了足够的探究空间和探究的指向。
因此我本着立足教材、突破教材的观点改变了活动内容的顺序,把活动一的内容放在了活动三之后。
让学生探究水流力量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之后,再了解水流力量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学生通过观察一幅幅画面,真正感受到水流力量给人们带来的利害,体会到研究水流力量的重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受此启发,课后我对活动二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在教学设计时还是习惯依赖于教材,被教材的指向所捆绑。
如探究水流力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我仅根据教材的指向用一种材料(漏杯)让学生设计冲击水轮的实验。
因材料单一,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方案不多。
如再提供一些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去探究,我想学生的思维会更加开阔,设计的方案会更多、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