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理解“拿来主义”的本质与内涵。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类比、对比、举例、比喻等进行论证的方法
3.品味本文幽默犀利的语言风格,正确理解运用反证、具有讽刺意味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
1.理清文章思路,抓住本文的论点。

2.品味语言,学习论证方法。

3.拓展延伸,理解“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正确对待外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掌握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拿来主义”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2.把握本文论证方法和语言表达上的特色。

【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先破后立的论证方法。

2.“拿来主义”具有的现实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初高中我们学过哪些鲁迅的文章?(学生回答,教师可以补充一些。


有多少同学是发自内心地喜欢鲁迅的文章?不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同学们的回答,喜欢的理由和不喜欢的理由。


(多媒体展示北大三位教授的话,强调鲁迅的重要性。


鲁迅是不会被历史忘却的。

——王富仁(汕头大学文学院终身教授,中国作协会员,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

)鲁迅是语文教学的灵丹妙药。

——钱理群(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中国
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鲁迅学会理事。


鲁迅不仅是中国的,更是全亚洲的,是整个东方灵魂的脊梁。

——孔庆东(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一起来学习《拿来主义》,看看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是否能解决掉。

(多媒体展示课题、作者。


【作者简介及背景介绍】此处让同学们齐读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5月,用“鲁迅”的笔名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一生
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主要作品:
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等;
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是一篇针对性极强的杂文(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和议论文类似)。

有同学在预习时就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同学就在问,本文写作背景是什么?(多媒体展示同学的提问:写作背景方面)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

为了维护反动统治,蒋介石提倡以“四维”(礼、义、廉、耻)和“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内容的所谓“新生活运动”。

于是文化界的反动文人随之叫嚷“发扬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以此来对抗革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而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和“西崽”,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

当时一些青年看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文化侵略,出于爱国主义热情和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关心,对一切外国的东西部有一种恐惧心理。

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

文章中着重谈的是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但鲁迅先生提出的主张也足以批驳那些对本国文化的错误观点。

【新课推进】
课前让同学们预习文章,然后把预习过程中不懂的问题,用纸片写下来,教师加以整理分类。

教学过程中以问题来引导推进,一步步解决同学们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问题1:文中什么地方最先提到“拿来主义”?请同学找出来。

此处让同学齐读
明确:第5段首提。

问题2:在提到“拿来主义”之前,文章先提到了什么主义?
明确:第1段提到了“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板书并解释其含义)
会有同学指出“象征主义”,教师指出注释7,这是一个文艺流派,与前面的三个主义不是一个范畴,所以我们忽略。

问题3:“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对我国有没有利?(没有)
那么危害是什么呢?请同学从文中找出来,把危害读给我们听一听。

(多媒体展示同学的问题:做好事不求回报不对吗?)
明确:在文章第1段和第3段,第3段危害不太好找,教师提示,中国地大物博,一味送去是不是就显得大度?送完了怎么办呢?
总结:
闭关:被枪炮打破大门,又碰了一串钉子。

送去: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问题4:那么外国“礼尚往来”,“送来”的东西好不好呢?(板书)一起来看送了哪些东西,请同学从文中读出来。

此处请同学齐读我们对这些“送来”的东西态度是怎么的?为什么?
明确:文章第6段: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

实质上
送去:文化,国光,是好的东西。

送来:鸦片,废枪炮,香粉等等,瑕瑜互见的东西,不好的成份居多的东西。

(板书“送来”)
问题5:既然“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都不好,那么,我们是否该徘徊不前呢?作者给我们指明的方向是什么?(拿来主义)
请同学从文中读出,作者给出的意见或建议。

(生读第7段)此处请同学齐读
追问:那么,具体我们不该怎样做,又应该怎样做呢?请同学们从文中总结一下,概括出答案。

给几分钟时间,从文中找,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不该怎么做?(提示:文中找关键句:“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多媒体展示
徘徊不敢进门——孱头(恐惧害怕)
不该怎么做:一把火烧光——昏蛋(盲目排斥)
(第8段)大吸剩下鸦片——废物(全盘接受)
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明确:第7、9、10段中都有语句,引导学生读出。

并进行总结。

请同学个别诵读
学生易只找到第9段的内容,可以提示学生第9段5个字就能概括,再从其他段找找正确的做法,或概括性的语句。

多媒体展示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该怎么做:他占有,挑选拿来主义
(第7、9、10段)或使用,或毁灭,或存放
小结:
“拿来主义”才是对待本国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的正确的方法,做到了拿来主义就会怎么样?请同学们齐读第10段,教师总结:新人、新文艺实际上用今天的词来讲,就是“创新”。

(多媒体展示:创新)
【论证结构】
再来重新整理一下作者的思路,作者在1、2、3、4、6段中,给我们指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都是不好的,对我们都是不利的,这种旗帜鲜明的反对叫做“破”,在5、7、8、9、10段告诉我们,怎么做对我们有好处,正确的做法是什么,这种肯定在议论文中叫“立”。

本文就是由“破”到“立”。

【拓展延伸】
本文写作,离今天已经80年了,改革开放也已经快40年了。

这篇文章中提到的观点,在今天对我们来讲还有现实意义吗?我们还有学的必要吗?
请看以下几则材料或是播放微课视频:
1.同学们中间流传着这样的话:英语不及格,证明我爱国。

2.2012年钓鱼岛事件中,一些上街游行人员,打着爱国的旗号,疯狂打砸日系车,甚至有人打伤了车主。

3.当今许多年轻人,争相过洋节,如“情人节”、“圣诞节”等,对本国传统节日却很少问津,如“重阳节”;普通豆浆1-2元一杯,肯德基里却要6元;普通冰淇淋3-5元,哈根达斯却卖30-70元。

4.《中国好声音》节目热播,让许多草根音乐人,圆了自己的音乐梦,也给商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同时也丰富了老百姓的精神生活。

实际上这档节目,来源于《荷兰好声音》,中国引进了他们的创意,并加以改造。

同样的综艺节目还有大家非常熟悉的《爸
爸去哪儿》和《奔跑吧兄弟》,都是引自于韩国的节目创意。

请同学们根据材料,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看从能否运用“拿来主义”的观点来分析。

明确:
材料1,恐惧害怕,给自己的懦弱找借口,鲁迅笔下的“孱头”。

材料2,盲目排外,以所谓“爱国”的借口,行破坏的事实,鲁迅笔下的“昏蛋”。

材料3,全盘接受西方文化,盲目媚外,鲁迅笔下的“废物”。

材料4,运用了“拿来主义”的方法,善加利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达到了创新的目的。

小结:“拿来主义”虽然已经有80年的时间了,但鲁迅笔下的各种人物,至今在现实生活中仍然是层出不穷,所以它并没有过时,对我们仍有指导意义。

【课堂总结】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郁达夫所以希望我们的同学们,真正的读懂鲁迅的文章,读懂鲁迅,喜欢上鲁迅的文章,崇仰鲁迅!
【作业布置】
这节课学习过后,对鲁迅的文章和鲁迅有没有新的认识?写一段给鲁迅的话。

字数不限。

【板书设计】
拿来主义
鲁迅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拿来主义
送来
破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