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音机
发展中的第四阶段
时间:20世纪50年代到六十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科技突飞猛进,社会文化发生了深刻的
变化。在设计艺术上,斯堪的纳维亚风格、荷兰风格派等一系列 艺术思想的成熟与发展,为包括收音机在内的工业设计艺术提供 了良好的氛围。荷兰,意大利和北欧国家的设计风格逐渐受到重 视,国际风格逐步成型。 1949年,英国穆拉德公司设计的MAS-276收音机,被设计界视 为50年代收音机的基本模式,这种用深色外框把钮、刻度板、喇 叭等部件集中到面板中间的设计成为20世纪50年代台式交流收音 机的典型。 这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收音机造型语言。 德国的Wega 401,一个典型的实物图。 设计艺术的顶峰时期,浏览一下当时世界各国的产品,会对当时 的设计中有更深的映象。
右边的图片就是Clyde Shuler(1892-1969)和他的Philco 71。
在1930年,Benjamin S. Nash(1882-1951)设计的Philco 37。最有代表性的当属美国卓越的 设计家Edward L. Combs(1906-1941)的Philco 90和Clyde Shuler(1892-1969)的Philco 71。 它生动地体现了这一时期的豪华与奢侈。艺术上以其富丽和新奇的现代感而著称。 这种风格既吸收了各种风格,又不落入历史主义的巢穴。 造型上:受到社会的影响,造型的设计与大教堂的形态有很相似之处。在上半部分使 用教堂的顶部设计圆顶,而主面给我们呈现的是对称的装饰。这给我们看起来就像教 堂的正面。 材料上:继续使用原木来当做最主要的材料,原木便于雕琢的材料在使用上有利于设 计师们所需要做到的精细和精致。色彩也是运用木头原本 的颜色。
Norman bel Geddes(1893-1958)就是早期探索赋予收音机以艺术的
工业设计大师之一。这是一种新的造型语言,富丽、豪华与奢侈 与家庭高度的溶合、统一成为时尚。 木头是设计师们最喜欢的材料之一。木头所表现的精细和高贵, 是很多材料所不能体现的。而在造型上,也是追求与家具和谐的 特点,所以当时的收音机不光光是单一的收音作用而已,也有了 与家具一样的作用。这在当时是一种很摩登的表现。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 造型上:有区别于前几个风格,它的体型更加的小,是一种小型机。发展的过
程中,体积形态变小是一种趋势。而且,它抛弃了昔日厚重与浮华,风格上更 加简洁、美观和富有节奏。
其他的与前面的没多大区别。
风格4
现代主义的设计 流线型风格。 1935—1945流线型风格在美国出现 。流线型是一种源自于空气 动力学的现代美学风格,通过光滑的造型,体现了简洁的美学特点和速度感, 是象征速度和时代精神的造型语言。 罗维(Raymond Loeway, 1889~1986)
1961年确定了与单声道广播兼容 的立体声广播制式
1920年美国开始调幅广播 1906年美国人德.福雷斯特 发明真空电子管,是真空管 收音机的始祖 1897年 波波夫以他制做的无线 通讯设备,在海军巡洋舰上与 陆地上的站台进行通讯成功 1888年 德国科学家赫兹 , 发现了无线电波的存在。
1895年 苏俄物理学家波帕夫 宣称在相距600码的两地, 成功地收发无线电讯号。
发展中的第七阶段 时间:21世纪初到现在 现代的设计,科技的发达,便利的通讯和信息的全球化,
还有设计对于人的因素越来越至关重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种,人们所追求的是功能性和装饰性。人机工程学也是发 展到一定的时间阶段。人们所想的舒适性还有便捷性更显 得重要。 现在高速发展的社会,在这一代给人们所带来不只是富裕 的生活,在这同时还带来了这个环境的种种破坏和污染。 20世纪末的时候,环境保护就是一个趋势,然而在当今, 环境保护更是全球都非常关注的一个严重问题。在设计界 也是同时设计出很多呼吁保护环境的设计作品。
二 收音机的发展历史
整个无线电通讯发明的历史,是多位科学家先后研究发明的结果。
1941年开始调频广播
1913年,美国无线电工程师阿姆斯特朗发 明了超外差电路,同年,法国人吕西安、 莱维利用超外差电路制作成了收音机 1906年R.A.费森登在美国马萨诸塞 州布兰特岩城的实验室里,作了 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无线电广播。
发展中的第二个阶段
时间:20世纪初 20世纪是人类科学文化迅速发展的时代,无 线电成为时代的象征,收音机在设计上也逐渐摆 脱十九世纪末新古典主义的包袱,开始走向现代 化的道路,发展出了一种介于古典与现代与之间的风格, 后人把这种风格称为“艺术装饰风格”(Art Deco)。 摆脱了古典繁复线条,大量运用不同粗细与 弯曲线条、几何图形来精饰笔身,让设计展现 高雅精致的美感。
发展中的第一个阶段 时间:出现到20世纪初
19世纪四十年代,是电气的广泛应用的时代。
主要的成果有:第一,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如电力,煤炭等。 第二,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长期困扰人类的动力不足的问题。 第三,第三,通讯工具的发明。收音机的出现也是关乎于这 个时代。刚开始出现的收音机在形态上都是比较大。结构也 很复杂。看起来比较笨重。也许当时所追求的就是这种所有 的厚重感。给我们的感觉就像是个笨重的机器。色彩也比较 单一,这也许跟当时的环境有一定的联系。当时的环境是重 工业比较发达相比之前来说。这也是我拿我们现在的观点所 看。总之,19世纪末收音机刚开始出现,当时由于科学文化 有一定的限制,因此收音机在造型上有一定的限制。
1844年,电报机被发明出来,实 现了相互通讯,但必须依赖导线
三 收音机发展史上的几件大事
1923年1月23日,美国人在上海创办中国无线电公司,播送广播节 目,同时出售收音机,以美国出品最多,其种类一是矿石收音机,二 是电子管收音机。 1953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全国产化收音机(“红星牌”电子管 收音机),并投放市场。 1956年,研制出中国第一只锗合金晶体管。 1958年,我国第一部国产半导体收音机研制成功。 1965年,半导体收音机的产量超过了电子管收音机的产量。 1980年左右是收音机市场发展的高峰时期。 1982年,出现了集成电路收音机和硅锗管混合线路和音频输出OT L电路的收音机。 1985年至1989年,随着电视机和录音机的发展,晶体管收音机销量逐 年下降,电子管收音机也趋于淘汰。收音机款式从大台式转向袖珍式。 直到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收音机的更新换代也很快。
收音机
CDIO小组
目录
一 收音机的概述 二 收音机的发展历史 三 收音机发展史上的几件大事 四 收音机的原理 五 收音机的现状 六 收音机的未来发展方向 七 调整中频频率
一 收音机的概述
收音机,由机械器件、电子器件、磁铁等构造而
成,用电能将电波信号转换并能收听广播电台发 射音频信号的一种机器。又名无线电、广播等。 收音机的发明者:德国科学家赫兹. 外差收音机:外差式收音机是指输入信号和本机 振荡信号产生一个固定中频信号的过程。如果把 收音机收到的广播电台的高频信号,都变换为一 个固定的中频载波频率(仅是载波频率发生改变, 而其信号包络仍然和原高频信号包络一样),然 后再对此固定的中频进行放大,检波,再加上低 放级,功放级,就成了超外差式收音机。
是美国工业设计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是
第一位被《时代》周刊作为封面人物采用 的设计师。我们前面提到的Norman bel
(1893-1958)等都是这场艺术运动的推动者,
以他为代表的一批设计大师,他引 入了流线型特征,从而引发了流线风格。 特点: 造型上:圆润、动感、流 动的曲线美是这个风格的最突出点,它大改以 前的方方正正的造型,将曲线进行到底。 材料上:它处于两个时期的中间阶段,这个时 期是塑料材料萌芽运用的时期。因此。它的材 料大多是用木材和小部分的塑料。
20世代50年代是电子管收音机最辉煌的流金岁月,是技术性能,
发展中的第五阶段
时间: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
一九五四年,美国德克萨斯公司一款名叫“ Regency”(摄政)-TR-
1收音机的问世,预世着一个伟大时代的到来,半导体登场了,它也改 变了收音机设计传统。 摄政从一开始就建立在工业设计的严格目标之上,既定的衬衣袋设 计曾使原来的6管电路变为4管。
四 收音机的原理
收音机原理就是把从天线接收到的高频信号经检波(解调) 还原成音频信号,送到耳机变成音波。 由于广播事业发展,天空中有了很多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 如果把这许多电波全都接收下来,音频信号就会 像处于闹市之中一 样,许多声音混杂在一起,结果什么也听不清了。为了设法选择所 需要的节目,在接收天线后,有一个选择性电路,它的作用是把所 需的信号(电台)挑选出来,并把不要的信号“滤掉”,以免产生 干扰,这就是我们收听广播时,所使用的“选台”按钮。 选择性电 路的输出是选出某个电台的高频调幅信号,利用它直接推动耳机 (电声器)是不行的,还必须把它恢复成原来的音频信号,这种还 原电路称为解调,把解调的音频信号送到耳机,就可以收到广播。
风格2 还有另外一种风格“conso”的设计是早期
衣橱式和桌式设计的演变,是30年代收音机艺术 的另一高峰。Edgar F. Haines(1913-1964)在1939年 设计的Philc40-180是这个时间最经典的代表。
还有另外一些“conso”风格的设计:
造型上:“conso” 风格与 大教堂风格有很大的区别,“conso”是延续了早期的衣橱式和桌 式设计。 材料上:都是大部分运用原木做材料 功能上:功能性比较单一,只是单单用来当做是收音作用和娱乐 作用。
发展中的第六阶段
时间: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末 20世纪80年代,全球的科学技术和信息发展很迅速,数字化是主流。 电子管收音机时代设计者是把收音机作为整个家庭的中心。而20世纪
80年的设计者是从另一角度来看待,即把它作为一件高精尖的玩具, 这预示着一种个人的而不是共享的体验,多元化的、个性化的产品日 益成为时代的需要。 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已经使我们步入信息时代,从收音机的设计而言, 人们力求克服各种现代主义设计一味追求功能,忽视人情;一味追求 简洁,缺乏装饰;一味追求创新,忽视传统;一味追求统一,忽视多 样性等现象,致力于创造出更富有表现力和更有趣味的设计语言来取 代纯技术的体现,把“高技术”“高情趣”结合起来。如以所谓“波 普”的艺术与设计运动的兴起,无疑会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