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地下车库及商业用房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高11.12m)gmx

[北京]地下车库及商业用房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高11.12m)gmx

1、编制依据2、工程概况本工程占地面积约为19950m2,总建筑面积为113992m2,地下三层,其中地下三层为人防,地下二层为车库及设备用房,层高均为3.8m;地下一层为商业,层高为5.5m;地上裙房共四层,2栋主楼为地上十九层,均为办公用房,其中首层层高为5m,二层三层层高为4.5m,标准层层高为4m,总高度为79.5m。

2.3方案编制范围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要求:模板搭设高度8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m 及以上,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本工程专家论证范围为模板支撑搭设高度大于8m和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的梁,分布情况如下:2.4工程重点地上主楼之间的裙房部分无首层顶板,二层顶板标高为9.420m,该部位的500×1400mm、500×1600mm梁体支撑需从-1.8m处搭设到+8.02m标高,板底满堂脚手架最高搭设高度为11.12m,施工中应重点检查控制此处支撑搭设。

3、施工安排3.1施工部位及工期要求表3-1 工期要求一览表3.2.1 管理层(工长)负责人表3-2 管理层负责人一览表3.2.3工人数量及分工表3-4 工人及数量分工一览表4施工部署4.1技术准备4.1.1熟悉审查图纸,认真学习国标、地标、企业标准和长城杯验收标准。

4.1.2搜集有关覆膜木胶合板、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碗口式模板支撑架等材料准备。

4.1.3根据本工程施工总计划,以上各部位高大模板支撑施工时间在2010年12月至2011年3月之间进行,跨越一个冬期施工,冬期施工楼板混凝土强度增长较慢,为确保支撑体系基础稳定与安全,高大模板支撑架下部各层支撑(至基础底板)均不拆除,当上部楼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时,方可由上自下逐层拆除模板及支撑。

4.2机具准备利用型号为HB/36B的2台塔吊进行模板的垂直运输。

现场各作业队均设有圆盘锯供木板、木方切割使用。

4.3材料准备表4-1 材料计划及进场时间一览表5梁板模板及支撑体系设计5.1支撑高度超过8m处模板及支撑体系地上2栋主楼中间裙房部分由于无首层顶板,模板支撑架从-1.8m处搭设至二层顶板9.42m处,计算书见附件1《超高楼板模板支架计算书》。

顶板模板支架从首层-1.8m标高处搭设,至二层顶板9.42m处,顶板厚度为100mm,总搭设高度为11.12m,范围为J-L/7-13轴线。

模板底模采用15mm厚覆膜木胶合板,采用50×100mm木方间距200mm作次肋,100×100mm木方间距900mm 作主肋。

采用碗扣式钢管脚手架,立杆纵向、横向间距均为900mm,歩距为1200mm。

竖向剪刀撑沿架体四周连续支设,水平剪刀撑设置2道,分别设于架体的底部和顶端,水平剪刀撑设置在每跨跨中部位。

做法详见附图6。

为进一步保证架体稳定,采用钢管将架体与相邻框架柱抱框拉结。

拉结节点图见附图7。

5.2集中线荷载超过20 kN/m的梁的支撑体系本工程梁集中线荷载超过20 kN/m的梁共9种,分别为500×2270mm 、500×1920mm、600×1870mm、500×1620mm、1000×700mm、900×700mm 、500×1600mm、500×1500mm和500×1400mm九种,本方案分别对其进行验算。

计算书见附件2~附件5《梁模板支架计算书》。

梁下支撑体系均按相应计算结果设置。

其中附件4为500×1600mm和500×1400mm的梁在11m楼板支撑架范围的计算,其在其他非超高支撑架范围的支撑方式同附件3《500×1620mm梁模板支架计算书》。

500×2270mm 、500×1920mm、600×1870mm梁模板支撑均按附件2计算结果设置。

5.2.1梁底模及侧模1)梁模板采用15mm厚覆膜木胶合板,梁底模采用100×100木方均匀布置3道~4道作纵肋。

2)梁侧模采用50×100木方间距200mm作纵肋(内龙骨),外龙骨采用双钢管Φ48×3.5。

3)纵肋下托梁采用2Φ48×3.5普通钢管,纵向间距600mm(11m楼板支设范围内的500×1600mm、500×1400mm的梁下钢管纵向间距为450mm)。

5.2.2梁底支撑体系1)梁支撑体系见附表1《框架梁支撑体系表》。

2)梁下支撑立杆支撑在梁宽范围以内,不得超出梁宽,并且立杆对称设置。

3)梁底支撑横向水平支撑分别向两侧板支撑连接,用扣件与托梁可靠连接。

各排立杆采用Φ48×3.5普通钢管拉接,横杆步距1200mm,为进一步确保架体在受力情况下的稳定性,梁底的最顶部的一道横杆步距由1.2m加密到0.6m。

4)地下一层高大梁支撑体系中沿外侧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紧靠外墙处可不设置),并每隔4跨向内再设置2排连续剪刀撑。

梁底每隔三排设竖向剪刀撑,并分别在扫地杆和最顶部水平杆位置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5)地上部分高大梁支撑体系中沿外侧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梁下每隔三排设竖向剪刀撑,并分别在扫地杆和最顶部水平杆位置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详见附图5-11。

6主要施工方法6.1施工程序:弹线→搭设梁板满堂脚手架→调整标高→检查、验收→铺梁底模模板→安装梁侧模→安装龙骨→铺顶板模板→校正标高→预检→梁、板钢筋绑扎6.2施工要点:6.2.1在竖向结构构件上抄好标高后,根据楼板厚度、模板厚、木方厚、梁高调整好搁放木方的水平钢管,然后铺模板。

6.2.2严格控制梁板模板的起拱率,跨度大于6m时支模时跨中起拱2L/1000。

6.2.3梁模板的定位前,先复查柱中心是否准确,无误后可利用弹在柱侧面的中线或轴线作为梁定位控制线,梁底模的标高按弹在墙、柱上的标高线进行控制。

6.2.4模板安装按梁侧模包底模、顶板模压梁侧模。

6.2.5模板接缝要求加工严密,表面错缝平整。

6.2.6梁柱接头处的模板,采用15mm厚覆膜木夹板配制成专用模板,与柱、梁模配套安装。

7模板支撑搭设技术要求7.1结构支撑体系7.1.1本工程采用碗扣式脚手架进行搭设,设在模板支架立杆顶部采用可调顶托头,丝杆外径不得小于36mm,伸出长度不得超过200mm。

支架顶部第一排横杆以上立杆自由高度不得超过500mm。

7.1.2支撑架扫地杆距地不大于200mm,且立杆下垫通长5cm厚脚手板做垫木。

7.1.3梁的立杆横距应以梁底中心线为中心向两侧对称布置,且最外侧立杆距梁侧边距离不得大于150mm。

7.2支撑加强构造7.2.1满堂模板支撑外侧周围由下至上设竖向连续式剪刀撑。

7.2.2满堂模板支撑架中间在纵横向每间隔10排设置竖向连续式剪刀撑。

剪刀撑杆件底端应与地面顶紧,夹角宜为45°~60°。

7.2.3在剪刀撑部位的顶部、中间和扫地杆处设置三道水平剪刀撑。

7.2.5架子横杆与周边框架柱采用Φ48×3.5普通钢管进行可靠拉接,拉结每两步设置一道。

地下一层有外墙部分架体可直接与墙体支顶。

拉结节点详见附图7。

7.3构造要求7.3.1立杆1)立杆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3‰;2)立杆接头必须采取用对接扣件对接,对接搭接应符合以下要求: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相邻立杆接头不应设在同步同跨内,两相邻立杆接头不在同一步距内,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步距的1/3;7.3.2长向横杆1)长向横杆设于短向横杆之下,采用直角扣件与立杆扣紧,长向横杆长度不宜小于4500mm跨;2)长向横杆采用对接扣件连接;3)同一排长向横杆水平偏差不大于该片脚手架总长度的1/250,且不大于50mm。

7.3.3短向横杆1)短向横杆两端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长向横杆上;2)每一主节点(即立杆、长横杆交汇处)处必须设置一短向横杆,并采用直角扣件扣紧在长向横杆上,该杆轴线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外伸长度以100mm为宜,操作层上非主节点处的短向横杆宜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立杆间距的1/2,使脚手板的悬挑长度不大于150mm。

3)短向横杆严禁全部在立杆同一侧,应从支撑架体中间开始,向两侧对称布置。

7.3.4剪刀撑:剪刀撑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依据《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中的要求,在满堂架设置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在45°~60°之间;2)剪刀撑的接头采用搭接方式接长,不应少于三个扣件连接,固定搭接长度不小于1m,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大于150mm;3)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剪刀撑的自由长度不应大于1500mm。

7.3.5搭设要求:1)地基处理与底座安放立杆下垫5cm厚通长脚手板作垫木,垫木方向要统一。

2)杆件搭设垫木板→弹线、立杆定位→摆放扫地杆→竖立杆并与扫地杆扣紧→装扫地短向横杆,并与立杆和扫地杆扣紧→装第一步长向横杆并与各立杆扣紧→安第一步短向横杆→安第二步长向横杆→安第二步短向横杆→加设临时斜撑杆,上端与第二步长向横杆扣紧→加设剪刀撑→安第三、四步长向横杆和短向横杆→安装临边结构二层与柱拉杆→接立杆→加设剪刀撑→铺设横纵肋→铺板底模;3)搭设注意事项:(1)碗扣式脚手架扫地杆距地不大于200mm;(2)随搭随校正杆件的垂直度和水平偏差,同时适度拧紧扣件,连接长向横杆的对接扣件,开口应朝架子内侧,螺栓要向上;(3)架子的各杆件相交处伸出端头,均要保证100mm,防止杆件滑脱;(4)剪刀撑的搭设要将一根斜杆扣在短向横杆的伸出部分上,斜杆两端扣件与立杆节点的距离不大于200mm。

最下面的斜杆与立杆的连接点离底不大于500mm;(5)各上下楼层的立杆支撑点应设置在同一点,保证荷载传递上下贯通。

且必须要在混凝土强度满足100%之后方可由上往下逐层拆除。

2)安全网的架设在架体中间的水平剪刀撑下方挂一道水平兜网。

8检查与验收8.1构配件进场检查与验收8.1.1相关材料进场验收标准如下表:8.1.2材料进场后由材料部通知技术部、质量部和工程部,共同对进场材料进行验收,工程部和材料部负责数量清点,技术部和质量部负责检查进场材料的质量,不符合要求的禁止进场使用,并共同签署材料进场会签单。

构配件尺寸有抽检不合格时应对该全部构配件进行实测,不满足要求的严禁使用。

8.2搭设过程中和使用前的检查与验收8.2.1搭设前,必须有经审批和专家论证的专项方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