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概况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国云南省最南部。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一颗璀璨的绿宝石。
她位于北纬21°10'—22°40',东经99°55'—101°5 0',土地面积有1.9万平方公里,东西南三面与老挝、缅甸接壤,紧邻泰国。
面积1. 97万平方千米。
辖1县级市2县,即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
州人民政府驻景洪市。
2008年底人口106万。
有傣、汉、哈尼、布朗、拉祜、基诺、瑶、彝、回、佤等民族。
1953年建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1955年改自治州。
处滇西山地南部,澜沧江纵穿境内,多河谷平坝。
农产品有稻、玉米、小麦、甘蔗、茶叶、棉花、花生及香蕉、芒果、椰子等水果,产紫胶、橡胶、樟脑、剑麻、胡椒、柚木、金鸡纳、罗芙木等经济植物。
有中国保存得较完好的热带季雨林,景观独特。
原始森林中有野象(亚洲象)、犀牛、长臂猿、孔雀和珍禽双角犀鸟等。
为全国重点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
矿产有铁、煤、铜等。
有采矿、电力、机械、化肥、制茶、制糖、橡胶等工业。
有茶叶、药材、槟榔、剑麻等特产。
名胜古迹有曼飞龙白塔、热带植物园、景真八角亭等。
自然条件西双版纳处于东亚和南亚季风交汇的低纬度地带,气候高温、多雨、湿润、静风,大部分地区终年无霜,是“没有冬天的热土”,是世界上北回归线附近保存最为完好、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全州有林地面积113.7万公顷,占全州国土面积的71%,森林覆盖率达63.7%。
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面积26.8万公顷。
全州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0.2%,而植物种类却占全国的1/5,动物种类占全国的1/4。
在莽莽原始森林中,繁衍着望天树、树蕨、大板根等西双版纳独有的珍稀植物达341种,有野象、白颊长臂猿、棕颈犀鸟等珍稀动物46种;药用植物1715种;花卉植物种类为全国之最。
西双版纳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是名副其实的“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物种基因库”和“森林生态博物馆”。
西双版纳还是千百年来誉满神州,风靡全球的中国普洱茶的故乡。
境内古六大茶山有六万多亩上百年古栽培型茶园,有1700年树龄的野生型茶树,有力地证明西双版纳是大叶茶的原生地,是古代重要的产茶区。
西双版纳国境线长966.3公里,是我国从陆路通往中南半岛的门户和要冲。
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称的澜沧江·湄公河穿州而过,一江连中、老、缅、泰、柬、越六国。
从景洪顺江而下可直达缅甸、老挝、泰国,同时可直达柬埔寨和越南。
州内现有景洪港、磨憨口岸、西双版纳机场等水、陆、空3个国家一类口岸和一个省级口岸——打洛。
在云南能通过水陆空直达老、缅、泰三国的地州仅西双版纳,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物产资源1.茶叶西双版纳是享誉世界的“普洱茶”的故乡。
种植茶树已有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
境内有古六大茶山:曼庄、曼撒、易武、倚邦、革登、攸乐,明、清时茶叶商贸盛极一时,“商旅充斥,马帮塞途”。
现在,全西双版纳都分布有茶园,茶叶品种发展到1 00余种。
现有茶园面积28.66万亩,年生产精制茶13586吨。
有大、中型茶厂10家,著名的厂家有勐海茶厂、大渡岗茶厂、普文茶厂、黎明茶厂、尚勇茶厂等,都生产极受欢迎的精品名茶。
在勐海县的西定、巴达分别发现了直径1米多、一千多年树龄的野生茶树。
2.地热资源西双版纳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占云南省第二位,仅次于腾冲,共有热泉、矿泉1 49处。
热水泉多出露于澜沧——勐遮——勐海主干断裂带及景洪坝子。
分布在景洪市的嘎洒有16处、小街至大勐龙5处;勐海县的勐阿8处、勐往至蚌岗11处、勐满5处;勐腊县的勐捧、关累等地。
水温最低25度,最高达103度,流量0.1——3.9公升/每秒。
盐卤泉多分布在勐腊县东部,密集于勐伴、尚勇、大荒坝、曼隆等地。
含有丰富的钾盐与盐,故称“盐泉”。
西双版纳的地热资源尚待有识之士来开发利用。
一旦开发,即可建成旅游胜地、疗养胜地、科研基地。
3.矿产资源西双版纳不仅地上资源丰富,而且地下资源也丰富。
现已查明有金属、非金属矿点131处。
具有相当储量的矿种有铁、铜、铅、稀土、锡、钨、锰、硫铁矿、石盐、钾盐、煤、汞、银、砷、金、化工灰岩、绿柱石等19种。
铁矿储量1.18亿吨,分布在景洪市疆峰、惠民、大勐龙、曼养、勐腊县新山、勐海县西定、曼来、吉良等地。
盐矿储量250亿吨,含盐层面积约548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勐腊县东部勐伴、尚勇、磨歇等地。
煤矿储量1450万吨,主要分布在勐海县大河沟、曼养、勐岗、勐往,景洪市勐养、普文、景讷和勐腊县勐远、尚勇等地。
铜矿储量10530吨,主要分部在景洪市三达山、大勐龙,勐腊县瑶区、易武、象明等地。
铅锌矿主要分布在勐海县三棵桩、勐板、旧豪,景洪市勐岭山,勐腊县的铸锅河、易田、曼康等地。
4.林产品资源1997年,西双版纳森林覆盖面为59.26%,有森林面积1753.5万亩,林产品十分丰富。
近年来,十分重视林木保护工作,实行采育结合方针。
建成了大龙山、勐养、普文、勐仑轻木林场。
营造思茅松幼林1万亩、轻木1万亩、铁刀木炭薪林20万亩、依兰香1万余亩、油茶1万余亩。
5.农产品资源西双版纳的自然环境为发展农业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平坝区稻谷可一年两熟,粮食总产保持在每年30万吨以上。
全州已建起16个水稻生产基地,种植橡胶187万亩、甘蔗29万亩、水果13万亩、南药7万亩、香料1万亩、水产养殖4万亩、并开发了香夹兰、澳洲坚果等新品种。
农业开发还处在起始阶段,深度开发大有可为。
6.热带作物资源除天然橡胶、茶叶外,还有药用植物920种、油脂植物160种、香科植物200多种、热带水果110多种,还有大量的各具特色,美丽迷人的热带花卉植物。
西双版纳种植天然橡胶最早在1947年,1956年后大力发展橡胶业,现有大型国营农场10个,总人口15万。
全州橡胶种植面积187.14万亩(其中民营90.98万亩),开割面积104.67万亩,年产干胶12.35万吨,平均亩产干胶101.4公斤,跃居世界高产前列。
西双版纳植胶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5%和30%。
三十年来,累计产干胶60余万吨,今后每年可投产16—18万吨。
西双版纳已成为我国第二个天然橡胶基地。
7.水力资源西双版纳水资源极丰富。
全州地表水资源量可分为三部分:一是澜沧江干流过境水量,径流总量555.2亿立方米;二是发源于境外的河流汇入本州境内,总量为2 3.6亿立方米;三是州内降雨产生的地表水,总量为119.2亿立方米。
从西双版纳流出国境的总水量达69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达22.52亿立方米。
西双版纳水能理论蕴藏量529.23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463亿度。
西双版纳人均占水量为全国人均占水量的7.7倍。
现有中型水库5座、小型水库147座。
库容总量达2.3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40.03千公顷。
有中小型电站80余座,发电量达28814万度。
为加强水能源开发,西双版纳正计划在澜沧江下游景洪市旁,兴建大型水电站——景洪电站。
交通发展情况至2008年底,公路里程达8681公里,其中:1、按技术等级划分高速公路87公里、一级公路9公里、二级公路274公里、三级公路33公里、四级公路3325公里、等外公路4953公里。
2、按行政等级划分国道435公里、省道442公里、省管县道432公里、地方管县道850公里,乡道3983公里、村道2415公里、专用道124公里。
经济发展2008年,全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122778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68183万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364002万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495600万元,增长15.6%,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长16.8%,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2.0%,房地产业增长23.4%。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0:30:40,一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2.0个百分点,三产业比重比上年上升2.3个百分点。
全州人均生产总值达11504元,增长9.5%。
历史沿革傣语“西双版纳”直译为“十二千块田”,实际上是指十二个行政区域。
傣家人说西双版纳古时称为“勐巴纳西”,意思是“一块神奇、美好的理想国土”。
1953年1月23日建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自治区人民政府驻车里县景洪。
原属思茅专区的车里(驻景洪)、镇越(驻易武)、佛海(驻勐海)、南峤(驻勐遮)4县,宁江县的勐阿、勐旺2县,思茅县的普文区,江城县的整董乡等划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
1954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地车里县景洪改为允景洪。
撤销车里、镇越、佛海、南峤4县,改设版纳景洪、版纳勐海、版纳勐旺、版纳易武、版纳勐捧、版纳勐混、版纳勐遮、版纳勐养、版纳勐腊、版纳勐龙、版纳勐阿、版纳曼敦等12版纳(均相当于区级)及格朗和哈尼族自治区、易武瑶族自治区与布朗山区。
1957年设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允景洪。
辖版纳景洪(驻允景洪,由原版纳景洪、版纳勐龙、版纳勐养和版纳勐旺的勐醒、勐旺、整董改设)、版纳易武(驻易武,由原版纳易武、易武瑶族自治区和版纳易武的倚邦改设)、版纳勐腊(驻勐腊,由原版纳勐腊、版纳勐捧改设)、版纳勐海(驻勐海,由原版纳勐海、版纳勐混、版纳勐阿、格朗和哈尼族自治区及布朗山区改设)、版纳勐遮(驻勐遮,由原版纳勐遮、版纳曼敦改设)等5版纳。
1958年版纳景洪、版纳易武、版纳勐腊、版纳勐海、版纳勐遮分别改为景洪县、易武县、勐腊县、勐海县、勐遮县。
1959年撤销易武县,并入勐腊县;撤销勐遮县,并入勐海县。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辖3县。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总人口993397人;景洪市443672人、勐海县314068人、勐腊县235657人。
2004年9月30日,《关于调整西双版纳州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云政复[2004]95号):①撤销景洪市小街乡和勐龙镇,合并设立勐龙镇,镇政府驻原勐龙镇政府驻地;②撤销景洪市景洪镇,将其原纳板、曼点、曼沙、曼迈、曼戈播5个村委会划归嘎洒镇管辖,曼外、曼戈龙2个村委会划归允景洪街道办事处管辖;③撤销勐海县西定哈尼族乡和巴达哈尼族布朗族乡,合并设立西定哈尼族布朗族乡,乡政府驻原西定哈尼族乡政府驻地;④撤销勐腊县易武乡和曼腊彝族瑶族乡,合并设立易武乡,乡政府驻原易武乡政府驻地;⑤撤销勐腊县勐捧镇和勐润哈尼族乡,合并设立勐捧镇,镇政府驻原勐捧镇政府驻地。
2004年,根据州人民政府《西双版纳州关于调整全州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通知》:景洪市撤销小街乡、景洪镇,原小街乡管辖的行政区域划归勐龙镇管辖,原景洪镇的纳板、曼点、曼沙、曼迈、曼戈播5个村委会划归嘎洒镇管辖,将曼外、曼戈龙2个村委会划归允景洪街道办事处管辖;勐海县撤销西定哈尼族乡和巴达哈尼族布朗族乡,合并设立西定哈尼族布朗族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