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作物耕种面积及产量的统计分析赵佩佩(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475004)摘要:粮食,立国之本;本,根之所在也.有本才有根,有了根才能茁壮成长。
固然,只有保证有充足的粮食,国家向前发展的脚步才能更加稳健。
河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有着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气候以及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本文主要通过2001-2013年河南年鉴农作物播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农作物种类及各地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作比较并结合当前情况分析河南省农作物播种及生产所面临的形势,最后结合实际给出相应的对策。
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常用耕地面积2000-2005年后有所增加这是由于新开荒地面积的增加,2005年后趋于平缓,这是由于耕地资源有限;农作物播种2010年后趋于平缓,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务农人员减少,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变化平缓。
但是播种种类有所变化,棉花的播种量明显在减少,由2006年的748.20千公顷减到2012年的256.67千公顷,减少了0.65倍。
蔬菜,油料,粮食作物浮动范围不是很大。
从单产量来看,粮食、瓜果、蔬菜产量占很大的优势。
本文主要通过数据对比分析研究播种面积的变化。
最后得出我们全省应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单位面积的农作物的产量,加快农业的发展,提高粮食的竞争力。
关键词:农作物播种面积;总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农作物种类1 前言2010年10月18日我国颁布了“十二五”规划,“十二五”规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简称[1]。
规划中明确提出我们要坚持走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要有中国自己独特的特色,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要不断完善改革现代已有的农业产业体系,通过发展高产量作物、优质农作物、保证高效的生产率、生产时的生态化以及从事农业生产过程的安全保障,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注重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2]。
“十二五”规划的颁布为农业产业化指出了前进的方向,确定了发展目标。
我们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必须发展农村经济,没有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农村,是缺少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基础的。
农业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业经济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条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农村经济发展所不可回避的责任的。
发展农业经济在新的历史时期具有重要意义。
2008年,粮食危机慢慢向人们走来。
一个月间,国际市场稻米价格上涨率就超过了50%,商品交易所的小麦价格年涨幅曾高达140%以上,飙升的粮价在许多国家引发抗议和骚乱。
印度经济学家派•潘南第卡说,“我们过去一直对6000万吨的粮食储备感到沾沾自喜,但现在储备粮仓就快空了[3]。
”面对这一些危机,中国的老百姓丝毫没有受到一点影响,国内粮食的自给率高达95%。
在这场被称为“一场飓风”的危机中,河南的中原沃土成为粮食安全的国家之锚。
截至到2007年,河南粮食产量连续4年创历史新高,是中国粮食发展史上第一个实现千亿斤的省,连续8年居全国首位。
“中国大陆人吃的每10碗饭中,就有1碗来自河南[4]。
”作为中国当之无愧的粮仓,河南再次以自己的实力证明了“中原熟而天下足”[5]。
由此可见,河南省的农业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对我国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河南省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农业人口大省,其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6]。
近些年来,人口仍处于快速的增长的状态,河南省对粮食总量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
但是随着部分地区的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我省的耕地面积在逐渐减少,粮食总量的生产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因此,为解决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上,产出更多优质的粮食,我们必须充分了解我省农业现状,利用现有资源实现土地的最大合理化利用。
自古以来,农业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来说,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农业发展起来了,才能实现国家富强。
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河南省对拉动中原经济,甚至全国经济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7]。
近些年来,河南省政府出台了多项惠农政策支持农业综合开发,目前已取得诸多成效,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也已进入了初始阶段。
农业产业化规模逐渐呈扩大趋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经有了显著提高、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等。
但是,因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在这一过程中仍有众多突出问题,阻碍着河南省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
文章主要通过对2001至2013年年鉴和河南省地市数据对河南省的农作物播种及产量作分析,及空间数据挂接和制图分析,给出相关建议以及对未来省内农业的展望。
2 研究数据据与方法2.1河南省概况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偏东、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地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 位居全国第17位,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74%[8]。
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丰富的地貌类型、良好的光热水土是河南省发展农业型大省的良好基础,这些基础使得河南省的农业发展隐藏着巨大的潜力。
文章主要研究河南省农业现状,根据河南年鉴数据中的全省行政区划分得到河南省主要包括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平顶山市、安阳市、鹤壁市、新乡市、焦作市、濮阳市、许昌市、漯河市、三门峡市、南阳市、商丘市、信阳市、周口市、驻马店市、济源市等共28个市。
本文分析的主要对象有对河南省的农作物的播种面积、耕地面积、农作物的播种种类、各种类的农作物总产量及单位面积产量。
图1 河南省各市分布图2.2研究数据与预处理文章主要通过河南省年鉴2001-2013的数据及河南省各市分布数据对研究区域河南省的农作物播种面积,常用耕地面积,农作物总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农作物播种种类的作对比分析和制图,以及未来发展预测[13]。
文章主要通过数据阐述研究内容农业概况,所以数据的选取非常的重要,选取数据时我们必须要了解所选数据的用途及数据与数据之间的联系,数据与Arcmap软件中加载的河南省各市分布的.shp文件的空间属性的挂接。
这些是我们作分析前要做的数据准备及处理。
3 结果与分析3.1河南省常用耕地面积的变动分析文章就以农业为例,对河南省的农业播种做一个年鉴统计分析。
由河南年鉴2013年可以得出,2012年底,我省农牧渔业增加值为3769.54亿元。
其中农业增加值为2315.80亿元。
农业占全省的61.43%。
河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其耕地总资源变化基本保持不变,由表1可以看出从2005年到2008年底常用耕地面积:7202 .2千公顷,水田659.0千公顷,占耕地面积的9.1%.;水浇地3241.8千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5.0%。
当年增加耕地面积10.4千公顷。
其中,新开荒地7.0,占增加耕地面积的66.8%;园地改为耕地0.1;当年减少常用耕地面积10.1,国家基建占地9.8,占减少耕地面积的96.6%;退耕还林草占地0.1,占减少耕地面积的6.7%。
由此图我们得出2005-2008年之间耕地面积保持相当稳定的状态。
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项目的增建,城市的扩张,城镇化的加速耕地面积在不断地变动;人口增长因素:人口的增长导致对居住地,生活设施及交通用地的增加,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耕地的变化;农业科技进步因素: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作物产量的增加,人们开始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开发新的种植方式如果园,鱼塘等,致使农耕地面积变化。
表1 常用耕地变动情况指标2000 2005 2006 2007 20087926.3 7926.6 7926.1 7926.4年底耕地总资源(千公顷)年底常用耕地6875.3 7201.2 7202.4 7201.9 7202.2面积(千公顷)水田460.8 645.8 645.2 644.5 659.06.7 9.0 9.0 8.9 9.1占年底常用耕地面积比重(%)水浇地3092.6 3090.0 3087.3 3241.8占年底常用耕42.9 42.9 42.9 45.0地面积比重(%)93.9 16.1 19.4 13.9 10.4当年增加常用耕地面积(千公顷)新开荒地 5.5 5.9 8.5 8.2 7.05.9 36.6 43.8 59.0 66.8占增加常用耕地面积比重(%)园地改为耕地 2.2 2.6 0.1 0.1当年减少常用44.6 17.2 18.2 14.4 10.1耕地面积(千公顷)国家基建占地12.6 9.7 15.8 12.7 9.828.3 56.4 86.8 88.2 96.9占减少常用耕地面积比重(%)退耕还林还草1.8 1.1 0.1 0.1占地5.4 10.56.0 0.7 6.7占减少常用耕地面积比重(%)耕地改为园地0.6 0.6 0.2 0占减少常用耕3.5 3.3 1.4 0地面积比重(%)3.2 河南省耕地播种面积的变动分析图2是河南省90年至12年耕地总面积对比。
我们可以看出河南省的耕地面积一直呈现上升趋势,由1990年的11889.70千公顷上升到2012年的14262.10千公顷。
总共增加了2372.4千公顷的耕地,这更加巩固了河南作为农业大省的地位,保证了粮食的充足。
由此图我们还看了一看出1990-1995年我省农作物播种面积基本没什么变化,但1995-2010年呈直线先上升,2010年后播种面积保持不变。
这种变化反应了1995年后的15年间,我省急剧扩大农耕地的面积,自2010年后开垦新荒地的速度才有所缓解。
主要原因是农耕地可利用面积是有限的,扩大耕地面积并不是增产的根本途径。
只有尽可能的合理利用有限土地,推出新一代高产、高抗病虫性的农作物,才能保证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产出更多的粮食。
播种面积的增加是由于我国人口的急剧增长,人口的增长导致我们对粮食的需求,由下图我们可以看出2010年后播种面积变化平缓,下阶段我们要增加粮食的产量就要通过技术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之所以1995年后农作播种面积呈直线上升主要原因是受政府政策的影响和人口的增加。
受政策的影响农民趋向于种地,尤其是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极大地带动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
而2010年后变化平缓,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程度,导致耕地面积不会有所上升。
1050011000115001200012500130001350014000145001990199520002005201020121990-2012播种面积11889.712136.813136.913922.614248.614262.1年份播种面积(千公顷)图2 1990-2012年播种面积变化作为农业大省,并不是每个市都以农业为主,图3是2012年河南省各市农作物播种面积的统计。
图表显示,河南省的农业生产主要是南阳市、周口市、驻马店市、商丘市、信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