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5 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在支座移动和温度变化时的内力

7.5 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在支座移动和温度变化时的内力


1 2 + α − 2.5 × ( × l ) − 10 × ( × l ) l l = 100α − 22.5α = 77.5α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代入典型方程, 代入典型方程,可得
X1 = −
A
77.5EIα/l B 77.5EIα/l 77.5EIα/l C 77.5EIα/l D
3iθ/3 A B 3iθ/3
M
AB
= 3i θ
3iθ
M图 图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若θ = 0,并令∆AB = a,则原体系如图 ) 所示, , ,则原体系如图7-26a所示,相应的 所示 M图如图 图如图7-26b所示。A点的 M AB = 3EI × ∆AB ,若再引入符 所示。 点的 图如图 所示 l l 号 EI B ∆ AB A β= 弦转角β 弦转角β ∆AB l 称为杆AB的弦转角, 称为杆 的弦转角,则
l3 X 1 − θ l = −a 3EI
l a X1 + = θ 3EI l
第三种解法
4l a X 1 − 2(θ − ) = 0 3EI l
一般来说, 一般来说,凡是与多余未知力相应的支座位移参数 都出现在力法典型方程的右边项中, 都出现在力法典型方程的右边项中,而其它的支座 位移参数都出现在左边的自由项中。 位移参数都出现在左边的自由项中。
M AB ∆ AB = 3i = 3iβ l
l
(6)上述计算结果表明:在支 上述计算结果表明: 上述计算结果表明 座位移时, 座位移时,超静定结构将产生 内力和反力, 内力和反力,其内力和反力与 各杆件刚度的绝对值成正比 绝对值成正比。 各杆件刚度的绝对值成正比。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第二,对支座移动问题,力法方程右端项不一定为零。 第二,对支座移动问题,力法方程右端项不一定为零。 当取有移动的支座约束力为基本未知力时, 当取有移动的支座约束力为基本未知力时,∆i≠0,而是 , ∆i=Ci 第三,计算最后内力的叠加公式不完全相同。 第三,计算最后内力的叠加公式不完全相同。 内力的叠加公式不完全相同 由于基本结构(是静定结构)上支座移动、温度变化时 由于基本结构(是静定结构)上支座移动、 均不引起内力,因此内力全是由多余未知力引起的。 均不引起内力,因此内力全是由多余未知力引起的。最 后弯矩叠加公式为
θ
A C B a l/2 l
θ
l/2
(1)第一种解法 : 第一种解法
取支座B的竖向反力为多余未知力 取支座 的竖向反力为多余未知力X1,其 的竖向反力为多余未知力 力法方程为
θ
θ
δ 11 X 1 + ∆1c = −a
θ
X1
a
基本体系之一
其中
θ
∆1c
∆1c = −∑ FR c = −(l × θ ) = −θ l
δ 11
∆1t
77.5 EIα =− l
(
Hale Waihona Puke )如图所示。 最后弯矩图 M = M 1 X 1 ,如图所示。
M图 图
由计算结果可知,在温度变化时, 由计算结果可知,在温度变化时,超静定结构的内力与反力与各 杆件刚度的绝对值成正比 因此, 刚度的绝对值成正比。 杆件刚度的绝对值成正比。因此,加大截面尺寸并不是改善自内 力状态的有效途径。另外,对于钢筋混凝土梁, 力状态的有效途径。另外,对于钢筋混凝土梁,要特别注意因降 温可能出现裂缝的情况(对超静定梁而言, 温可能出现裂缝的情况(对超静定梁而言,其低温一侧受拉而高 温一侧受压)。 温一侧受压)。
δ 11 X 1 + ∆1t = 0
A +15℃ ℃ -15℃ ℃ B A l +15℃ ℃ -15℃ ℃ B
-10℃ +15℃ ℃ ℃ +15℃ ℃ +5℃ ℃ l
-10℃ +15℃ ℃ ℃ X1 +15℃ ℃ +5℃ ℃
C l
D
C X1
D
基本体系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7.5
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在支座移动和温度变化时的内力
对于静定结构,在支座移动、温度变化等非荷载因素作用下, 对于静定结构,在支座移动、温度变化等非荷载因素作用下,可 发生自由变形,但并不引起内力;而对于超静定结构, 发生自由变形,但并不引起内力;而对于超静定结构,由于存在 多余约束,在非荷载因素作用下,一般会产生内力, 多余约束,在非荷载因素作用下,一般会产生内力,这种内力称 自内力。 为自内力。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5)特例 特例 1)若a = 0,则原体系如图示,相应的 图如图所示。 ) 图如图所示。 ,则原体系如图示,相应的M图如图所示 A 点的 M AB = 3EI θ ,若引入符号 若引入符号
l
θ
A
EI i= l
θ
EI l
B
称为杆件的线刚度则 称为杆件的线刚度则 线刚度
n
ij
X j + ∆ic = C i
δij为柔度系数
Ci,表示原结构在Xi方向的实际位移 表示原结构在
∆ic,表示基本结构在支座移动作用下在 i方向的位移 表示基本结构在支座移动作用下在X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为常数, 【例7-9】图示单跨超静定梁 ,已知 为常数,左端支座转动角度为θ , 】图示单跨超静定梁AB,已知EI为常数 右端支座下沉位移为a,试求在梁中引起的自内力。 右端支座下沉位移为 ,试求在梁中引起的自内力。 此梁为一次超静定, 此梁为一次超静定,以下分别采用 三种基本体系求解 。
用力法计算自内力时, 用力法计算自内力时,其基本原理和分析步骤与荷载 作用时相同,只是具体计算时,有以下三个特点: 作用时相同,只是具体计算时,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力法方程中的自由项不同。 第一,力法方程中的自由项不同。 这里的自由项, 这里的自由项,不再是荷载引起的∆iP,而是由支座移 动或温度变化等因素引起基本结构多余未知力方向上 的位移∆ic或∆it等。
∆it = ∑ αt 0 AFN = ∑ FNαt 0 l
代之以杆件制作误差(或材料收缩与徐变)时的自由 代之以杆件制作误差(或材料收缩与徐变) 项计算公式
∆iZ = ∑ FN ∆l
可看出, 可看出,周边的约束刚度对上述非荷载因素所引起 的结构的自内力有很大的影响。 的结构的自内力有很大的影响。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M = ∑ M i xi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7.5.1 支座移动时的内力计算
计算支座移动引起n次超静定结构的内力时, 计算支座移动引起 次超静定结构的内力时,力法方程 次超静定结构的内力时 中第 i个方程的一般形式可写为 个方程的一般形式可写为
∑δ
j =1
2
M1 图
X1
1
FRB =
由此可得
X1 =
All Rights Reserved
2 l
3 EI a (θ − ) 2l l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a 3EI (θ − ) l l
M图 图
以上选取三种不同基本结构,得出三个不同的力法方程: 以上选取三种不同基本结构,得出三个不同的力法方程: 第一种解法 第二种解法
θ
X1
a
M = M1 X1
基本体系之一
θ θ ∆1c
3EI a (θ − ) l l
All Rights Reserved
M图 图
X1
FRA = 1
l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M1 图
X1=1
(2)第二种解法 第二种解法
X1
取支座A的反力偶作为多余未知力 取支座 的反力偶作为多余未知力X1, 的反力偶作为多余未知力 其力法方程为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例7-10】试作图示刚架在温度改变时所产生的 图。各杆 】试作图示刚架在温度改变时所产生的M图 截面为矩形,高度h=l/10,线膨胀系数为 。设EI=常数 截面为矩形,高度 ,线膨胀系数为a。 常数 此结构为一次超静定刚架, 解 :此结构为一次超静定刚架,取基本体系 此结构为一次超静定刚架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力法方程为
δ 11 =
All Rights Reserved
1 l M 12 dx = EI ∫ 3EI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3
FRA = 1
l
M1 图
X1=1
θ
得 由此求得
l X 1 − θ l = −a 3 EI
3
A
θ
l/2 l
C
B a l/2
X1 =
3EI a (θ − ) l l2
θ
弯矩叠加公式为: 弯矩叠加公式为:
θ
基本体系之二
a
δ 11 X 1 + ∆1c = θ
其中
1 a ∆1c = −∑ FR c = −( × a) = l l l δ 11 =
3EI
X1=1
∆1c
a
力法方程
l a X1 + = θ 3EI l 3EI a (θ − ) X1 = l l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1 X1
M 1图
FRB =
1 l
与第一种解法所作M图完全相同。 与第一种解法所作 图完全相同。 图完全相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