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题目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题目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教育一、填空题1.西周在文化教育上的历史特征是(),其学校系统包括()和()。

2.西周的教育系统包括()、()和()。

3.西周的国学分成()和()。

4.西周不论国学或是乡学,不论小学或大学,都以()为基本学科。

5.起源于夏代的六艺教育分别是()、()、()、()、()、()。

6.孔子编撰册定的六种教材分别是(《》)、(《》)、(《》)、(《》)、(《》)、(《》)。

7.孔子把人性分为()、()、()三等。

8.私学始于()而盛于()。

9.战国时期的诸多学派在教育方面颇有造诣的是()、()、()、()诸家。

10.()是()时代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历时约()年。

11.战国时代齐国的()是一所由()举办()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历时约()年。

12.墨翟提出了(),以()和()为喻,来说明人性及其在教育下的改变和形成。

13.墨家的()、()、()、()教育方法表现出鲜明的学派特色。

14.孟子教育理论的人性论基础是(),他认为教育是扩充()的过程。

15.孟轲对他所追求的()的理想人格的描述是“()、()、()”16.()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师,也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批评孟子的人性论,主张()的人性观。

17.《大学》提出的()、()、()被称之为“三纲领”。

18.《大学》以为人的完善是一个过程,又可以细分为八个步骤:()、()、()、()、()、()、()、(),即“八条目”。

19.被朱熹合称为“四书”的著作是(《》)、(《》)、(《》)、(《》)。

20.《中庸》中的“()、()、()、()、()”把学习过程概括为五个先后相续的步骤。

21.《学记》的作者一般认为是(),甚至可以具体说是孟轲的学生()。

22.秦朝在文化教育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23.汉朝私学按其程度可分为()和()两类。

24.董仲舒道德教育的中心内容中的所谓“王道三纲”是指“()、()、()。

”24“三纲五常”中的“五常”是指()、()、()、()、()。

25.王充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和()。

26.西晋除继续兴办传统的太学外,还创办了一所旨在培养贵族子弟的()。

27.隋文帝时,在中央设置了(),内设(),总管教育事业。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设立专门管理教育的机构和官员。

28.韩愈从唯心主义的天命论出发,提出了()的主张,又以此为理论依据,阐述了教育的作用。

29.北宋的三次著名的兴学运动分别是()、()、()。

30.北宋的第一次兴学运动是由()主持的,史称()。

31. 北宋的第二次兴学运动是由()主持的,史称()。

32.北宋的第三次兴学运动是由()主持的,史称()。

33.书院的名称始出现于()朝。

当时有两种场所称为书院。

一种是()设立的主要用作收藏、校勘和整理图书的机构;另一种是由()设立的主要供个人读书治学的地方。

34.书院萌芽于()末,但作为一种制度形成和兴盛则在()朝。

35.王安石的系统人才理论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36.()是南宋著名理学家,他编撰的多种教材中影响最深广的是(《》)。

37.朱熹关于道德教育的方法可以概括为()、()、()、()和()。

38. 朱熹读书法包括()、()、()、()、()、()六条。

39.王守仁反对()的传统教育方法和粗暴的()等教育手段,要求顺应儿童性情,根据儿童的()施教,反映了他教育思想的()倾向。

40.清朝著名教育家()主张(),这是他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独特贡献,闪烁着民主思想的光芒。

41.颜元在教育内容上提出了()、()的主张,在教学方法上强调()。

二、单项选择题1.我国倡导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位古代教育家是()。

()A.墨子B.孔子C.董仲舒 D.朱熹2.在西周教育制度中,王侯太子入小学的年龄是()。

()A. 6岁 B. 7岁 C. 8岁 D. 10岁3.()按照相关规定,西周时期王侯太子入大学的年龄是()。

A. 12岁B. 13岁C. 14岁D.15岁4.“六艺”教育最终定型于()。

()A.夏朝 B. 商朝 C.西周 D.春秋5.西周的国学按照入学年龄和程度高下分为()。

()A.大学和小学 B.大学和中学 C.小学和中学 D.官学和私学6.按照有关记载可以推知,西周时期小学的修业年限是()。

()A.4年 B.5年 C.6年 D.7年7.西周时期大学的修业年限是()。

()A.5年 B.7年 C.9年 D.11年8. “六艺”教育中心是()。

()A.礼乐教育 B.军事教育C.文化知识教育 D.科学知识教育9.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有教无类”办学方针的教育家是()。

()A.老子 B. 墨子 C.庄子 D.孔子10.首次对古代文献进行整理、编订“六经”的古代教育家是()。

()A.孙子 B.孟子 C.荀子 D.孔子11.在我国历史上,“百家争鸣”的鼎盛时期是()。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 汉代12.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的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

()A.韩国 B.齐国 C.秦国 D.楚国13.以“素丝”和“染丝”为喻,阐明教育作用的学派是()。

()A.墨家 B.法家 C.儒家 D.道家14.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提出“人法自然”思想学派是()。

()A.墨家 B.法家 C.儒家 D.道家15.在我国历史上倡导“耕战”的学派是()。

()A.墨家 B.法家 C.儒家 D.阴阳家16.墨家是一个纪律严明的团体,在政治上代表着()阶层的利益。

()A. 平民 B.奴隶主 C. 奴隶D新兴地主17.在我国教育史上,首次鲜明地提出“大丈夫”理想人格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18.在我国教育史上,被称为“六经”传人的教育家时()。

()A. 孟子 B. 荀子 C. 韩非 D.朱熹19.在我国教育史上,深刻阐述“深造自得”教学思想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庄子20.在先秦诸子中,最为提倡尊师的教育家是(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韩非21.()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对社会文明进行猛烈批判的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法家D.名家22.在先秦诸子中,主张追求精神世界逍遥境界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告子 C.庄子 D.尸子23.教师作为独立职业在社会上出现,是在()时代。

这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A.虞夏 B.殷商 C.西周 D.春秋24.在先秦诸子中,系统提出“性善”论思想的教育家是()。

()A. 孔子 B.列子 C. 孟子 D.尹文子25.私学是在我国()时代出现的。

()A.春秋 B.战国 C.西周 D.西汉26.古代文献记载中所描述的“礼崩乐坏”的时期是指()()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南北朝27.“邦无定交,土无定主”的“处土横议”时代是指()()A.春秋 B.战国 C.秦代 D.汉代28.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系统阐述“庶、富、教”思想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墨子 C.朱子 D.曾子29.在先秦百家中,明确提出“兼爱”思想的是()。

()A.兵家 B.医家 C.农家 D.墨家30.在先秦思想中,“学而优则仕”出自()之口。

()A.孔子 B.曾子 C.严子 D.子夏31.()在先秦诸子中,提出“制民之产”思想的思想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管子32.在先秦百家中,提出绝对“性恶”论的学派是()。

()A.杂家 B.道家 C.法家 D.纵横家33.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是()。

()A.《大学》 B.《中庸》 C.《乐记》 D.《学记》34.在我国古代教育文献中,系统提出“三钢领”、“八条目”的是()。

()A.《大学》 B.《中庸》 C.《乐记》 D.《学记》35.稷下学宫作为战国时期养士制度的产物,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约为()。

() A.50年 B.100年 C.150年 D.200年36. “独尊儒术”政策是在()时期确立的。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37.向汉武帝提出“天人三策”的是汉代著名学者()。

()A.贾谊 B.叔孙通 C.董仲舒 D.刘向38.太学就其的办学性质而言是汉代一种()。

()A.一般私学 B.高级私学 C.地方官学 D.中央官学39. “吏师制”是()时推行的一种教育制度。

()A.秦代 B.春秋 C.西汉 D.东汉40.在汉代,通过对各家学说的学习、吸收和批判,最终以“遍著群经”的方式基本结了今古文学之争的著名经学家是()。

()A.马融 B.桓谭 C.郑玄 D.第五元先41.汉代名著《论衡》的作者是()。

()A.王充 B.刘向 C.刘歆 D.杨雄42. ()鸿都门学作为宦官集团政治利益的代表,是在()时设立的。

它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

A.汉初B.西汉中期C.西汉末期D.东汉43. ()宫邸学(又称“四姓小侯学”)作为外戚集团政治利益的代表,是在()时期设立的。

A.汉初B.西汉中期C.西汉末期D.东汉44.汉代最主要的仕进制度是()。

() A.察举制 B.贡士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45. 汉代经学大师们常常拥有成百上千的弟子。

弟子们常被分为两类进行管理,其中一类是无缘直接聆听老师的教诲,而只是被老师承认为弟子的,被称为()。

()A.“及门弟子” B.“授业弟子” C.“著录弟子”D.“再传弟子”46.“博士”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其职责是掌通古今、待问咨询。

()A.学官 B.学位 C.爵位 D.荣誉称号47.()今古经学之争是汉代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在汉代持续了()余年。

A.50B.100C.150D.20048.()汉代地方官学发轫于蜀郡太守文翁的一次创举。

这就是教育史上所称颂的“文翁兴学”。

这一事件发生于()时期。

A.汉文帝B.汉景帝C.汉武帝D.汉章帝49.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接受了()的建议,颁布“挟书令”,演出中国历史上破坏文化的焚书之举。

A.李斯B.赵高C.周青臣D.淳于越50.()秦统一后,根据“大篆”和“古文”两种字体创造出一种新的字体—“秦篆”,对各地文字不统一的现象进行了改造,这就是对中国文化、学术和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书同文”政策。

以此为依托,编写了蒙学教材《博学篇》的是()。

A.李斯B.赵高C.伏生D.胡毋敬51.玄学是在我国()时期出现的一种重要的学术思潮。

()A.魏晋南北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52.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完备于( ).()A.魏晋南北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53.礼部作为国家教育的最高管理机构,其最高长官是()。

( ) A.尚书 B.侍郎 C.郎中 D.员外郎54.国子监是隋唐时期专门的中央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其长官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