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左翼文学概述 PPT

左翼文学概述 PPT


18
(二)与资产阶级文学思潮的对峙
• 3、同“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战 • 双方:“自由人”胡秋原、“第三种人”苏
汶(杜衡) 瞿秋白、鲁迅、冯雪峰、周 扬 • 焦点:“自由人”、“第三种人”的实质 • 结果:“左联”的批评界对团结“同路人” 和暂时处于中间状态的作家有了初步认识。
19
上讲内容回顾
23
洪灵菲介绍
洪灵菲(1902—1933)
原名洪伦修,字子常,常用笔名还有林曼青、林荫 南、李铁郎等。生于广东潮安。1922年考入广东高等师 范学校,曾参加学生运动。1925年沙基惨案发生后,他 做了大量组织和宣传工作。1927年大革命失败,遭反动 政府通缉,流亡香港、新加坡和暹罗(今泰国)等地。 同年冬抵达上海,先后在中共泸西区委、江苏省委宣传 部和全国反帝大同盟工作,并在中华艺术大学任教。此 时开始创作自传长篇小说(流亡)以及《前线》,《转 变》等作品,多以革命斗争为题材,表现小资产阶级和 工农群众的觉醒。同时与戴平万、杜国庠等组织我们 社,出版《我们》月刊;并翻译了高尔基的《我的童 年》等作品,写了一些短文,论述文学与政治、文学与 阶级、文学与群众的关系。1930年3月“左联”成立,他 是发起人和7个常委之一。1933年奉调到北平中共中央驻
• 第一,译介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及普列汉诺夫、卢那 察尔斯基、拉法格等马克思主义者们的著作。
• 第二,对苏联文艺理论和创作的翻译。冯雪峰和鲁迅曾分 别译过苏联的文艺政策。另外,许多苏联文学名著也纷纷 被译成中文,如高尔基的《母亲》《我的童年》《在人间》 《我的大学》等,法捷耶夫的《毁灭》、绥拉菲摩微支的 《铁流》肖洛霍夫的《被开垦的处女地》《静静的顿河》 及马雅可夫斯基的诗等。
• 1928年2月《创造月刊》第九期上发表了成仿吾的《从文学 革命到革命文学》,表明了创造社转变方向的态度,也正式提 出:“我们今后的文学运动应该进一步的前进,前进一步,从 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7
(三)革命文学论争
8
9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 以 互 相 讨 论下, 但要小 声点
10
二、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
了一座丰碑。《血字》、《别了,哥哥》、
《一九二九年的五月一日》等诗篇歌颂了伟大
的工人运动,表达了诗人愿为真理而献身的激
25
革命文学的缺陷
• 一、在文学的功能上,将文学等同于宣传。 • 二、在政治与艺术的关系上,强调“政治
价值对于艺术价值的统治权”,轻视艺术 性。 • 三、在题材上,普遍存在概念化、简单化 痕迹。
26
(二)“左翼”文学的繁荣
• 1、小说:“左联”的创作,以小说成就最大。 • 代表作家:丁玲、阳翰笙、茅盾、吴祖缃、沙汀、
艾芜、张天翼、魏金枝、叶紫、蒋牧良、周文等
图为1931年2月7日在上海龙 华被国民党杀害的五位青年左翼 作家。上左为柔石,右为殷夫, 下左为李求实,中为胡也频,右 为冯铿。
27
围剿展开英勇斗争,并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 其次,由于坚持以文学活动为中心,后期“左联”
在发展和巩固刊物、培养作家、建设马克思主义 文艺理论与批评、扩大战线等方面,取得了卓越 的成就。 • 此外,“左联”还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批评 的建设,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
13
(一) 左翼文学思潮
• 1、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宣传
一、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 二、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 三、 左翼文学思潮与论争 四、 “左翼”文学的形成与发展
20
四、 “左翼”文学的形成与发展
“左翼”文学的形成与发展由 两个阶段组成:
一、革命文学阶段 二、左联文学阶段
21
(一)革命文学: “左翼”文学的形成 期
革命文学的倡导与演变
• 1928—1931年“左翼”成立前 ,革命文学从零星的倡导开 始发展成为有目的的运动。
大革命失败后,又陆续创作了《野祭》、《菊芬》、 《冲出云圈的月亮》等带有革命罗曼蒂克情调的小说。中 篇《野祭》被认为是最早的"革命加恋爱"小说。
1929年出版的《丽莎的哀怨》,以深入细致的笔调摹 写一个流落上海的俄罗斯贵族妇女的心理,不乏历史的厚 重感,但却遭到了主张"文学即宣传"的左翼批评家的严厉 批评。
• (2)国内背景:中国共产党走向了历史的前台。 因此,她不仅需要在政治上、军事上有自己的理 论主张,在文化或文学上也必然要提出自己的主 张来为其服务。
• (3)文学背景: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结 果,是“五四”新文学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
4
(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
• 1920年,北京大学社会学、哲学系的师生组织一个社团,
现代书局
6
创造社后期的文学转向
• 1927年底,冯乃超、李初梨、朱镜我、彭康等人归国,以崭 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革新创造社,实现创造社的文学转向, 把革命文学推向新阶段,即无产阶级文学阶段。
• 创办刊物: 创造月刊,1928年2月1日—1929年1月 文化批判,1928年1月15日—5月,出5期 思想月刊,1928年8月15日—12月,出5期 流沙,1928年3月15日—5月30日,出6期
14
2、文艺大众化问题的讨论
• 大众化问题,实质上是文艺与广大人民 群众的关系问题。
• 由于“左联”对大众化的高度重视,才 引起了1930年——1934年间关于大众 化问题的三次大讨论。
• 鲁迅、瞿秋白、茅盾、郭沫若、夏衍、周扬、郑伯奇 等纷纷撰文就利用旧形式、体裁、语言、题材的大众 化等重要问题发表意见。
叶紫及其《丰收》介绍
叶紫(1910-1939)原名余昭明,又名余鹤林、汤宠。湖 南益阳人。1926年就读于武汉军事学校第三分校。四—.二 政变后,父亲姐姐被害,只身逃离家乡。先后流落到南 京、上海等地,做过苦工.拉过洋车,当过兵,讨过饭。 后又任过小学教员和报馆编辑。 1932年与陈企霞共同创办《无名文艺》,同年加入 “左联”,走上文学道路。193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并第 一次以叶紫为笔名发表短篇小说《丰收》,引起文坛注 目。随后又写了一些散文、小说。1935年在鲁迅支持下, 自费出版了短篇小说集《丰收》,收入《奴隶丛书》。同 年患严重肺病。病中写作和出版了中篇小说《星》及短篇 小说集《山村一夜》。 抗日战争爆发后,因贫病交困离沪返湘。1939年不立大会。 • 第二、积极创办机关刊物及外围刊物,开展了对
一些重大文学理论问题的研究。 • 第三、对国民党反动派摧残左翼文学的反革命文
化围剿作了不屈反抗。
12
(二)“左联”的活动
2、左联后期:从1931年瞿秋白参与“左联”的领
导工作到1936年“左联”自动解散。 • 首先,在文学战线上继续同国民党的反革命文化
24
殷夫介绍
革命文学时期的诗歌创作以殷夫的成就为 最大。
作 为 职 业 革 命 家 , 殷 夫 从 1928年 参 加 太 阳
社起,就致力于诗歌创作。他的那些充满革命
激 情 、 被 人 们 称 为 "红 色 鼓 动 诗 "的 诗 作 , 大 部
分 写 于 1929年 "左 联 "成 立 前 夕 , 却 又 大 部 分 发
范争波、傅彦长等 鲁迅、瞿秋白、茅 盾等 • 焦点:“民族主义文艺” 的实质 • 结果:“民族主义文学运动”全面崩溃,其 主要刊物《前锋》仅出七期就宣告停刊。
17
(二)与资产阶级文学思潮的对峙
• 2、对新月派的批判
• 双方:梁实秋为首的新月派
鲁迅
• 焦点:“人性”
阶级性
• 结果:“左联”的批评界对文学的阶级性有 了更深刻的认识。当然也存在一定时代局限。
知识链接:
• “普罗”,是“普罗列塔利亚特”是英文 Proletariat的音译,意为“无产阶级”,也 有人写作“普洛”、“蒲鲁”等。
• 普罗文学即无产阶级文学。当时反对者 诬之为“破锣文学”。
3
一、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
(一)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原因和背景
• (1)国际背景:苏联十月革命后,无产阶级文学 运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 个“红色的30年”。
1935年,叶紫、萧军、萧红3人自费出资,请鲁迅编过 一套《奴隶丛书》。《丰收》列入丛书第一册,于1935年3
28
吴祖缃介绍
吴组缃(1908-1994),安徽省泾县人,中国现代小说 家,散文家和文学史家 。1930年左右开始写作,他本时期 的作品多收于《西柳集》和《饭余集》。 1、小说创作 吴组缃出生在皖南山区的泾县茂林 村。这个村子虽然风光优美,山色秀丽,却长期积沉着封 建宗法制的陈规旧习。少年时代的吴组缃曾目睹村里一些 青年妇女因触犯礼教和族规,被扔进石灰坑内活活烧死的 惨剧。而吴氏大家族的迅速分化,形成各阶层人物,又使 吴组缃有机会接触族内一些贫苦劳动者,从而较多地了解 下层人民的生活境遇。所以他的小说创作总是以皖南山村 为基地,写他"所熟悉的人和事",但按内容又可分为恋乡 情绪小说和社会剖析小说。 恋乡情绪小说的代表是《离家的前夜》。小说中的蝶 女士,在事业上有所追求,欲走妇女解放道路。她已做好 了准备和丈夫一起外出求学,可她被亲子之爱紧紧拴住, 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追求,"那欲离难离的恋乡情感被真实、 生动地表现出来"。吴组缃还有一些表现恋乡情绪的作品描
出版《评论之评论》。费觉天1921年7月给郑振铎写信,认 为能使革命成功的不是社会运动家而是革命的文学家,希望 郑振铎等研究文学的人注意这个问题。
• 郑振铎写了“文学与革命”,发表在《文学旬刊》上,支持 费觉天的观点。他说“现在所有的不是鸳鸯蝴蝶派变相的小 说家诗家,就是空谈爱自然的作者”“最高等的不过是家庭 黑暗婚姻痛苦,学校生活,与纯粹母爱的描写者”,而“叙 述旧的黑暗,如士兵之残杀,牢狱之残状,工人农人之痛苦, 乡绅之横暴等情形的作品绝无仅有”,提出“把现在中国青 年的革命之火燃着,正是现在的中国文学家最重要最伟大的 责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