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定风波》导学案

《定风波》导学案

《定风波》
苏轼
一、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词的内容;
2.分析词中以小见大、一语双关手法的运用;
3.学习苏轼旷达洒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知识链接
1、解题
《定风波》,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本义应为平定变乱之意,始见于五代后蜀欧阳炯词。

平仄换韵,62字。

上片五句,30字,三平韵两仄韵;下片六句,32字,四仄韵两平韵。

由于句式参差,平仄交错,声律别具特色。

又名《卷春空》、《定风流》、《醉琼枝》。

2、双关手法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它分为:
(1)意义双关
利用词的同义,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做意义双关。

【例】《红楼梦》中有句云:“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三春”表面指暮春,实际上还暗含元春、迎春、探春三人的境遇。

(2)谐音双关
利用词的同音,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谐音双关。

【例】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晴”表面上是晴天的晴,实际上暗含感情的“情”。

三、导学指导与检测
四、巩固诊断
(1)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古伤怀,抒发理想幻灭、人生失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从神态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角度,把周瑜面对敌军时的从容自信刻画得淋漓尽致。

(3)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将自然景观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定风波》中最能体现苏轼宠辱不惊、超然物外的旷达人生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轼的《定风波》作于被贬黄州后的第三个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由眼前风雨推及漫漫人生,表现出作者笑对人生的风风雨雨,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