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响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学情分析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人体血浆中的水来自()A. 组织液B. 消化道、组织液、淋巴C. 组织液、淋巴D. 消化道、组织液2.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 神经递质、抗体、血红蛋白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 内环境pH的稳定需要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C. 人类疾病的产生都是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的结果D. 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3.下列生理过程中,可以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 胰液的分泌B. 剧烈运动时乳酸的产生C. 垂体中生长激素的合成D. 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4.如图是某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若在a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共有3个神经元,结构①为效应器B. ③处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完成后会被细胞体吸收C. 在a处给予适宜的刺激,在b处可能会测到电位变化D. 若③处受到破坏,刺激b仍能引起②的反射活动5.下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恰当的是()A. 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B. 过程①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 过程②表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D. 过程③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6.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
在A点给以一定的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A. 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 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C. 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 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7.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各中枢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身体平衡中枢位于小脑B. 呼吸中枢位于脑干C. 若大脑皮层受损,则患者排尿反射丧失D. 若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受损,将导致运动性失语症8.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①、②、③、④代表相关激素,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激素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激素④表示抗利尿激素B. 激素②既能促进甲状腺的分泌,又能促进下丘脑的分泌C. 寒冷环境下血液中激素①②③④的量均增加D. 机体内激素的分泌既有分级调节也有反馈调节9. 下图是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图解。
甲、乙表示器官,a、b表示相应激素。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器官甲、乙的名称分别是胰岛、肾上腺B. 激素a能够促进过程①,抑制过程②C. 激素b是唯一能够升高血糖的激素D. 激素b的作用结果反过来会影响激素b的分泌10.如图为人体对体温与水盐平衡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①②③④过程均会加强B. ③与④分泌增多,从而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加,产热量增加C. 由图可知人体对体温与水盐平衡的调节主要是体液调节的结果D. ⑤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产生的11. 下列关于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 激素和酶都具有微量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B. 激素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C. 各种激素都可以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D. 胰岛素制剂、性激素均能以注射的方式使用12.下列有关免疫细胞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记忆细胞、B细胞和效应细胞都可以识别抗原B.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之间进行可以进行信息传递C. T 细胞和浆细胞都可以分泌免疫活性物质D. 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13.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B. 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C. 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浆细胞D. 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14.如图表示人体某一免疫过程,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中表示的是体液免疫过程,细胞a 是T 细胞B. 图中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或物质有a 、b 、dC. d 可在细胞内外起作用,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D. 同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细胞b 能大量分化成细胞c15.艾滋病(AIDS )是HIV 感染所引起的人类免疫缺陷疾病。
有关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HIV 主要通过感染人体T 淋巴细胞,只会影响细胞免疫B. HIV 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 复制能力较弱C. 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多种病原体引起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D. HIV 破坏免疫系统,机体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 感染16.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植物激素由植物体一定部位的细胞合成并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B. 在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一个细胞可以受到多种激素的调节控制dC. 植物激素在低浓度时能促进植株生长,高浓度时则会抑制植株生长D. 人类研究最早的植物激素是生长素,它由荷兰科学家温特首次分离纯化17.下列能向光弯曲生长的是()A. B. C. D.18.如图甲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某植物生长的影响,图乙表示将盆栽植物横放时植物的生长状况。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甲图曲线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P点对应浓度为最适浓度B. 乙图中茎的背地性与胚芽鞘的向光性中生长素的作用机理相似C. 乙图a、d两处生长素浓度不同,但作用相同D. 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可能相同19.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进行“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活动,预期实验结果正确的是()A. B. C. D.20.下列说法的错误的是()A. 温特通过实验证明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B. 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成生长素C. 生长素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发生效应的部位是在尖端下部D. 生长素在根部的极性运输方向为由“根尖端”运往“根近茎端”21.调查某菜园蚯蚓数量的适宜方法是()A.直接计数法 B.样方法C.目测估算法 D.标志重捕法22.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 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 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C. 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 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23.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2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7只。
计算出该鼠的种群密度是每公顷()A.78只 B.39只C.34只 D.17只24.下图表示的是四个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A. B. C. D.25.在南方茶园中,利用生物防治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人工合成的一种化学诱饵能散发出类似于雌性害虫性外激素的气体,布下“爱情陷阱”,专等雄性昆虫撞来而掉在诱饵下的水盆中,这种方法的直接影响是()A. 降低昆虫出生率B. 改变昆虫性别比例C. 增加昆虫死亡率D. 改变昆虫年龄组成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
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漏选得1分,错选不得分。
26.在举重项目中,某运动员腰部受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
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反射弧的( )A.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B.传出神经 C.神经中枢 D.效应器27.下列有关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B.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相对稳定C.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多→尿量减少D.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28.下列关于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液免疫过程中,抗体可由浆细胞和记忆细胞产生B.记忆B细胞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后,可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C.B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D.细胞免疫是在体液免疫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29.下科研人员研究不同浓度生长素(IAA)对拟南芥下胚轴插条形成不定根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结果。
据此结果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 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50μmol·L-1 左右B. 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分裂促进生根C. 该实验不能体现生长素对插条生根作用的两重性D. 该实验缺陷是没有设置对照30.下列关于种群及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 种群内的个体可能有多种不同生物B.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C. 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 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共计35分31.(7 分)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A、B、C、D 表示四种体液,①②表示有关的物质。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D 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填字母)。
(2)B体液是,经过循环它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C中。
B、C的成分相近,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
(3)C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
(4)如果②代表O2,由体外进入到肌肉细胞被利用至少穿过层膜。
32.(7 分)下图1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图2、图3分别表示图1虚线框内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请回答相关问题:(1)图1中表示效应器的是______(填字母),由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2)兴奋在图2所示处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3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_____(填字母),该兴奋状态的形成是Na+内流的结果,其进入膜内的方式是________(填“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4)如图4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5是测得的动作电位变化(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①图4状态测得的电位是________电位(填“动作”、“静息”)。
②图5中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内流引起的是________区段的变化。
33.(7 分)2020年春爆发的新冠肺炎席卷全球,下图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后,效应T细胞释放穿孔素,促使靶细胞裂解的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1)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可能发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有__________。
(2)由图可知,穿孔素可能是由效应T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一种________(填物质)结合图分析,靶细胞裂解的机理可能是促进内流改变细胞内的,最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3)为诊断疑似患者,采集鼻咽拭子主要用于病原学检查,检测病毒的;采集血液样本主要用于血清检查,检测。
(4)当外界的新型冠状病毒侵入机体时,机体会在短时间内迅速产生大量抗体,说明机体内存在一定量的__________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