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色彩-1
二是为获取装饰性色彩造型能力而进行
的色彩归纳写生。
两者都是视觉艺术造型的基础,但从更 微观的角度看,前都侧重于绘画基本造 型规律的认识,后者则更侧重于对装饰 色彩造型规律的研究
1.观察方物象的 形体结构特征,认真 观察和分析光源色、 环境色、物体色的相 互关系和变化规律
色 相 对比
色相对比作业:
1、用一个简单而富形式感的图形,分别作邻 近色、类似色、对比色与互补色对比各一张, 每一幅图下面标明是什么对比。 2、作品规格:10CM*10CM
纯度对比
将不同纯度的颜色并置,因纯度的差异而形成 的鲜艳的颜色更鲜艳,浑浊的颜色更浑浊的色彩对 比现象,称为色彩的纯度对比。 改变色彩纯度的方法: ★ ★ ★ ★ 掺合黑色降低纯度 掺合白色降低纯度 掺合灰色降低纯度 掺合互补色降低纯度
纯度对比作业:
1、用一个简单而富形式感的图形,选一种纯 度高的色彩画出八至九种不同的纯度对比,每 一幅图下面标明是什么对比。 2、作品规格:10CM*10CM
纯度对比
1.明度对比
黑白明度 色标 9
8
7
6
5
4
3
2
1
明度对比:是色彩明暗程度的对比,色彩的层次关系主要依靠色彩明 度来表现,是色彩表现重要因素.
为目标。色彩归纳写生则是在面对客观物象的感性基点上,强化了主
观表现和理性的设计意念,它不以描绘 对象的客观存在状态为目的, 而是以设计专业的造型需要和思维发展为取向,其训练的目的在于为
艺术设计服务。
二
一般性绘画写生与色彩归纳写生的区别
从造型基础训练的角度看,我们可以把 色彩写生分为两大块:
一是为获取写实造型能力的一般性色彩 写生;
(1)客观性平面归纳写生
a、构图意匠 客观性平面归纳写生的构图,整体上仍然可采 用一点透视,强调在构图上的自然序列,但同 时要求在面对客观物象时排除光的干扰,不求 光影变化。还必须弱化透视空间,把复杂的立 体形态做平面化处理,将层次丰富的色彩做整 色提炼。
b、构图 仍可采用一点透视。画面中物象的空间位置或 组合方式可依照所描绘物象客观存在的状态来 布局,但必须迫使一切形象朝平面状态转化, 抛弃对客观对象立体空间感和远近虚实感的描 绘。注意调整描绘的位置或角度,使画面形与 形之间的组合安排舒展、和谐。
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是色彩对比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对 比,色相对比的强弱可以用色彩在色相环上的距离 来表示。
邻近色:以某一颜色为基准,与此色相相邻的颜色为邻近色。 类似色:以某一颜色为基准,与此色相间隔2~3色的颜色。 对比色:以某一颜色为基准,与此色相间隔120°~150°的任一
两色互为对比色。
互补色:以某一颜色为基准,与此色相间隔180°的任一两色互 为互补色。
(1) 分阶法
这是概括提炼最常用的方法。即对每一个单体的物象确定 亮、灰、暗等区阶的明暗或色彩。每一区阶的色彩纯度、 明度不突破此阶区的界限,并把此阶区丰富的色彩层次, 概括为一个整色。例如对象中色彩的明度差若为九级的话 (其中1为最暗,9为最亮),九级中包括着1到9个丰富的 多差别的层次。而在画面中,我们只须用1—5—9三个级 数的关系来表现1—9个级数的关系,这1—5—9的关系就 是从九级数中提炼出来的。这种“以少胜多”、“以一当 十”的提炼方法,可使形象主体突出,更集中,从而增强 色彩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装饰色彩一般具有简 洁、纯朴、含蓄、浪 漫、夸张的特点。如 果说,写实性绘画色 彩具有直观的感情表 现,装饰色彩则偏重 于感知基点上的理性 表现
三
色彩归纳写生的绘画技法
写实性归纳是相对于写实性绘画写生而言的,它 是介于具象性绘画和平面装饰绘画之间的过渡形 式。这一阶段要求对纷乱无章的物象进行秩序化 、条理化的处理。 写实性归纳的构色,在准确把握其色彩关系的前 提下,用有限的颜色去表达丰富的色彩变化。最 有效的方法是,对对象丰富微妙的色彩层次进行 归纳或限定,如采用分阶法、限色法。
具清楚,明亮,轻巧,寒冷,柔软感觉
2)中明度 4----6
具柔和,幻想,甜美,稳定感觉
3)低明度 7----9
具沉稳,厚重,坚硬,钝浊感觉
明 度 对 比 作 业
1、选一种单色画出九种不同的明度对比,每 种明度对比用于同一个简单而富形式感的图形, 每一幅图下面标明是什么明度对比。 2、作品规格:10CM*10CM
有彩色系:
指红、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
有彩色系的特征:
色相
是色彩的最大特征。所谓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 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名称,也就是辩别色彩的差异, 指不同波长的光给人的不同的色彩感受。
纯度
所谓纯度就是色彩鲜浊、饱和和纯净的程度。 同一种颜色,当加入其它的颜色调和后,其纯度 就会较原来的颜色低。
四 写实性归纳写生训练要点解 析
(1)、构图 采取焦点透视构图形式,视点相对固定。在尊 重自然的秩序和透视效果的前提下,必须对客 观物象进行提炼、概括。在写生时,应注意选 择描绘位置和角度。可通过平视、俯视、或抑 视,来进行形象的组合和构成,使画面构图呈 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2)、构形 在形态表现上,可充分表现形象的立体感、空间 感和质感,但并非是对客观原形的忠实描摹,而 是在遵照客观物象基础上,采取减法,对与实的 形态予以细节和层次上的剪裁、取舍、修饰,通 过简化、集中本质、删除多余,使冗繁的自然得 到修饰、理顺和艺术加工,在形象上产生一种净 化、单纯、整体的效果。
装饰色彩造型是受限制的 ,虽然也能充分表现自己 的意图和主张,但其思想 观念、情感个性在通过造 型形式媒体的转换上,要 受到欣赏对象和环境条件 的制约。并由于装饰的内 涵多呈现出悦目性、怡情 性和某种形式意味。
3.表现方法上的区别
写实性绘画必须严格以客 观物象的形体和色彩作为 描绘依据。要求用较“逼 真”的色彩去表现对象的 形体、结构、空间、位置 、质感等关系,画面着重 表现空间虚实关系和形体 的立体空间状态。色彩受 光色关系的制约,基本上 是自然色彩的记录。
(2) 限色法
限色也是概括提炼的有效方法。限色可用多套 色过渡到少套色,甚至是黑白两极色。多套色 可相对自由地表现物象色彩的客观存在状态, 只是对物象丰富繁杂的明暗和色彩关系加以归 纳梳理。即将客观自然的色彩关系,通过色的 概括或限制浓缩于画面上。少套色的设色在一 定程序上有主观意象,表现中要明确、概括, 以达到最为整一极至的效果。
在纯度对比中,假 如其中面积最大的 色和色组属高纯度 色,又称鲜色,对 比的另一色纯度低, 构成了纯度强对比, 这组对比可以称为 鲜强对比。 用这样的办法可把 纯度对比大体划分 如下: 鲜强对比,鲜中对 比,鲜弱对比,中 中对比,中弱对比, 灰强对比,灰中对 比,灰弱对比,最 强对比等。
纯度对比
a、构图 运用散点透视、多点透视来观察物象,将固定 的视点变为可移动的视点,弱化甚至完全不考 虑客观物象的自然组合和远近关系,化多维的 立体空间为二维的平面空间。
在面对客观物象进行写生构图进,原则上可以 东写西抄,上取下拿,舍弃枝节,取其主要。 重要的是应将单独的、分散的、互无联系的形 象素材有条理、有规律、有主次的组织在一起 ,通过大小、疏密、方向或重叠、移位、错接 、倒置等手法,将图像散开平摊在画面上,经 过人为布局,安排、组成新的形式。
装饰色彩造型在形态上强 化物象的平面化或夸张变 形,设色上虽也源于自然 ,但它并不受自然色彩的 严格限制和束缚,可以在 自然色彩的基础上进行概 括提炼,也可根据装饰美 的需要,大胆进行主观想 象和创造。
4.艺术风格上的区别
写实性绘画具有形体 准确、色彩表现丰富 细腻、变化微妙,给 人一种客观真实的感 受。
设计色彩
生活中的色彩
第一讲 色彩原理
一 、色彩的形成
色彩是光照射到物体上产生的一种视觉 效应。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时,由于物体本 身的材质关系,决定了其对光线中的某些色 光吸收、反射或穿透,反射回来的色光作用 于人的视觉,便产生了某种色彩感觉。
二 、色彩的分类
无彩色系:
无彩色指白色、黑色和由白色黑色调合形 成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
五 平面色彩归纳写生
一是相对写实的平面归纳写生,或称为“客观性平面归纳写生”; 二是变形、变色的平面归纳写生,或称为“主观性平面归纳写生”。
前者在对画面和形象求以平面化时,要求构图仍可依照物象客观存在的空间 状态,形体不作过多的变形,色彩也不作太多变色,给人一种较为与实的平 面化效果;而后者则要求在构图、构形和构色上,根据作者的主观想法和画 面需要,采取移位、游动的观察方法,减少透视造成的物体与物体之间的重 叠、遮挡,建立灵活自由的位置经营关系;形体处理采取夸张、变形的手法 ,改变客观形象的自然状态,使之平面化,构色设置可强化主观色彩,并多 采用平铺的手法。画面不求自然客观的完整,而强调人为秩序和形式构成的 完整和新颖。这里,我们把这两个单元的训练详细介绍如下。
纯度基调
将纯色与同明度的灰色以不同比例相混合,建立 一个9等级的纯度推移,并以此来划分纯度的基调:
★ 低纯度调——由 1—3 级的低纯度色组成的基调, 容易产生脏、灰、含混无力的感觉; ★ 中纯度调——由 4—6 级的中纯度色组成的基调, 具有温和、柔软、沉静的特点; ★ 高纯度调——由 7—9 级的高纯度色组成的基调, 具有强烈、鲜明欢快、拥挤、忙碌的感觉;
c、构形 在对画面及其形象进行主观处理进,形体不作太 大的变形。在尊重客观物象基本形态的前提下, 作平面化处理。也就是说,形态要写实,但不追 求三维立体效果,不求个体形象自身的明暗层次 的变化舍弃客观物象所呈现的亮部、中间部、明 暗交界线、暗部、反光部等素描调子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