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构图的法则(方法,规律,举例)。
1、三分式构图:将画面左右或上下一分为比例2:1的两部分,形成左右呼应或上下呼应,表现的空间比较宽阔。
其中画面的一部分是主体,另一半是陪体。
常用于表现人物、运动、风景、建筑等题材。
2、均衡式构图: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美无缺,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
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
3、对称式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相对的特点。
缺点:呆板、缺少变化。
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
例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4、对角线构图: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陪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
富于动感,显得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例如聚光灯照射主体)。
例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5、X型构图:线条、影调按X形布局,透视感强,有利于把人们视线由四周引向中心,或景物具有从中心向四周逐渐放大的特点。
常用于建筑、大桥、公路、田野等题材。
6、紧凑式构图(放大构图):将景物主体以特写的形式加以放大,使其以局部布满画面,具有紧凑、细腻、微观等特点。
常用于人物肖像、显微摄影,或者表现局部细节。
对刻画人物的面部往往能达到传神的境地,令人难忘。
例如罗中立的《父亲》。
7、三角形构图: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一面的几何形成安排景物的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
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
其中斜三角形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
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灵活等特点。
例如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
拉斐尔的《基督显圣》8、S型构图:画面上的景物呈S形曲线的构图形式,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
当需要采用曲线形式表现被摄体时,应首先想到使用S形构图。
常用于河流、溪水、曲径、小路等。
9、变化式构图:景物故意安排在某一角或某一边,能给人以思考和想象,并留下进一步判断的余地。
富于韵味和情趣。
常用于山水小景、体育运动、艺术摄影、幽默照片等。
●如何拍好一张照片(人像,风景,景深)。
一、保持相机的稳定在拍摄中要避免相机晃动。
一般左手持机,将肘抵住胸部,或者是让身体靠着一个稳定的物体。
使用长焦镜头,一定加用三脚架。
按动快门的手法要稳定轻柔,整个人要放松,调整好呼吸后,屏息凝气进行拍摄。
低视点拍摄时可采用坐姿或单膝跪姿持机,以增强稳定性。
二、使太阳在你的身后摄影是光与影的完美结合,在拍摄时需要有足够的光线照射到被摄主体上。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太阳处于你的身后,并有一定的偏移。
光线可以照亮被摄主体,使它的色彩和阴影变亮,轻微的偏移则可以产生一些阴影来显示出物体的质地和立体感。
但应注意,取景时一般不要让自己的影子进入画面。
三、拍摄样式的选定相机不同的举握方式(竖拍或横拍),拍摄出来的图像效果也不相同。
竖着拍摄的照片可以强调被摄主体的高度(比如拍摄森林),而横拍则可以强调被摄主体的宽度(比如拍摄连绵的山脉)。
但袖珍相机拍摄时应注意,别让手指遮挡了闪光灯。
四、变换拍摄风格在拍摄中不断尝试新的拍摄方法或情调,拍摄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在抓拍瞬间的时候,可以以静制动,让你的照片富有动感效果。
在拍摄人像的时候可以让她尝试各种各样的动作,记住不要让你的模特保持着一种姿势,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效地避免图片中人物动作的僵化,而且可以让你的模特时刻保持一种自然的表情。
五、缩小拍摄距离有时候,并非要把整个人或物全部拍摄下来,对景物的某个具有特色的地方进行强调,反而会更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
只需要离被摄物体近一些,就可以得到比远距离拍摄更好的效果。
因为近距离能够消除掉令人注意力分散的背景,使主题突出,而且能够得到更清晰的图像。
六、增强景深的视觉效果景深对于拍摄非常重要,每个摄影者都不希望自己拍摄的照片没有立体感,看起来就像是个平面。
所以在拍摄中,就要适当的增加一些用于显示相对性的物体增加景深。
比如要拍远处的山脉,可在画面的前景加上人物或一棵树。
用广角镜头可以夸大被摄体正常的空间和纵深感的透视关系。
七、正确的构图摄影构图中突出主体最简单的方法,是将主体居于画面的中心。
由于被摄物体处于画面的中心部位,整个照片具有一种特殊的稳定性。
但总是将被摄物体置于中间会让人觉得厌烦。
一幅好的照片通常构图非常恰当,摄影中较常见的就是黄金分割构图,即画面被均分为三个部分(水平和垂直),然后将被摄物体置于等分线上或是交汇处。
所以不妨用用黄金分割来构图,使拍摄多样性。
八、捕捉细节使用广角镜头可以拍摄较大的场景,但是这样的拍摄会让你丢掉很多细节,特别是有意义的细节。
所以有时候应该使用变焦镜头,使画面变小,能捕捉到有趣的小画面。
九、预先调焦拍摄人物在拍摄人物时,可守株待兔,在确定拍摄位置和角度后,预先调节曝光量及焦距。
力争在短时间内拍摄完毕,减少被摄者的紧张情绪,得到表情自然的照片。
在多变的天气,光线也是变化的,因而有必要多拍些胶片,以便有足够的影像供最后选择。
十、发挥镜头的最佳效用一般相机,在拍摄技巧上发挥最佳的光圈是5.6-8,把最大光圈向小光圈方向拨2-3档。
保持相机的稳定,掌握正确的持机方式和身体姿势,选用较高的快门速度,如135相机100毫米镜头,最好用1/125秒速度。
如果必须用较慢的快门速度进行拍摄,则应使用三脚架保持相机的稳定,确保照片成像的清晰。
不同色彩的镜头滤光镜能在景物的某些色彩之间产生清晰的色调差别。
紫外线滤光镜能保护镜头免遭雨和雾气的侵扰,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小沿海地区和山区紫外线的影响。
色彩的调和定义:两个以上的色彩有秩序并协调地组织在一起并达到一定的设计需要。
分为1、同一调和,2、类似调和3、秩序调和,其中同一调和又包括同明度调和,同纯度调和,同色相调和,非色彩调和。
同种色的调和相同色相,不同明度和纯度的色彩调和。
方法为:使之产生循序的渐进,在明度、纯度的变化上,形成强弱、高低的对比,以弥补同色调和的单调感。
类似色的调和以色相接近的某类色彩,如红与橙、蓝与紫等的调和,称为类似色的调和。
类似色的调和主要靠类似色之间的共同色来产生作用。
对比色的调和以色相相对或色性相对的某类色彩,如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的调和。
调和方法有:选用一种对比色将其纯度提高或降低另一种对比色的纯度;在对比色之间插入分割色(金、银、黑、白、灰等);采用双方面积大小不同的处理方法,以达到对比中的和谐;是对比色之间具有类似色的关系,也可起到调和的作用;(1)色相统调调和就是在对比色各方中同时混入同一色相,使对比色的色相逐步靠拢,形成具有共同色素的调子。
如,画面中同时混合黄色或绿色,构成黄色调或绿色调,同时混合红、橙色或蓝、蓝绿色,构成红、橙暖色调或蓝、蓝绿冷色调。
在明度和纯度要尽量保持与原状近似,这样原来强烈的对比被削弱了,形成了在混入色相基础上的统一和谐,同一色相注入越多,越能感到调和,只要把握好明度与纯度的关系,画面将成为雅致而统一的色调。
色相统调调和(2)明度统调调和就是在对比色各方中混入白色或黑色,明度都会提高或降低,绝大部分纯度会降低,色相虽然不变但个性被削弱,原来色彩间的过分刺激的对比也被削弱。
注意混入的白色、黑色的量应与明度、纯度成一定的比例,其效果会极为精致。
混入的黑色、白色越多,也越容易取得调和。
(3)纯度统调调和就是在对比色各方混入同明度、不同量的灰色。
使原来的各对比色在保持明度对比的情况下,纯度相互靠近。
由于纯度在降低,色相感也被削弱,原来强烈刺激的对比效果也因此被削弱,调和感增强,使画面成为含蓄、稳重的调子。
灰色混入越多,则调和感也越强。
但要注意不要过分调和,否则会出现过于暧昧、含混不清的感觉。
上述直接混色的方法改成空间混合,也就是将同一色相、白色、黑色、灰色利用点和线的构成形式,渗透或插入到各对比色面积中,也能达到调和效果。
可以这样说,直接混色效果呈现的是近似性因素,特殊的空间混合效果则表现的是同一性因素。
2.面积调和构成面积调和在色彩构成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它通过对比色之间面积增大或缩小束调节色彩对比的强弱,并得到一种色、量的平衡与稳定的效果。
如果对比色面积相当,比例相同,就难以调和;面积大小、比例各异则容易调和,面积比例相差越悬殊,成为一种相互烘托的有机整体时,其对比关系也就越趋调和。
3.秩序调和构成是对比强烈的色彩可采用等差、渐变等有秩序的、有规则的交替出现,使画面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这种方法又叫色彩渐变。
色彩渐变构成始终保持着秩序的过程。
秩序是色彩美构成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形式,而渐变构成又是秩序构成中最典型的形式,当色相、明度、纯度按级差进行递增或递减时,必然产生一定的秩序和有规律的变化,因此具有秩序美。
秩序调和构成包括色相秩序构成、明度秩序构成、纯度秩序构成。
(1)色相秩序构成是指按照光谱序列的构成,其构成形式有类似色相秩序构成、对比色相秩序构成、互补色相秩序构成、全色相秩序构成。
如,红绿,就可以红、红橙、橙、橙黄、黄、黄绿、绿逐步推移变化,从而使两个对比强烈的色在色相秩序渐变中得到调和。
如再从绿到蓝绿、蓝、蓝紫、紫、紫红、红就可得全色相渐变调和。
中间推移的层次越多,则越容易取得调和,同时也具有色相感强、鲜明而强烈的特点。
(2)明度秩序构成是指按照明度序列的构成,如将蓝色分别混合白或黑制作15级以上明度差均匀的明度色标,然后按照明度高低秩序进行构成。
如,深—中—浅,深—中—浅—中—深—中—浅,前一种是由深到浅的递减渐变构成,后一种是循环交替的秩序构成,富有节奏变化的韵律感。
明度秩序构成是最富有色彩的层次感。
(3)纯度秩序构成是指按照纯度序列的构成。
如将红色混合一个与红色明度相同的灰色,制作15级以上的纯度差均匀的纯度色标,然后按照纯度的强弱秩序进行构成。
如,灰色—纯色,灰色—纯色—灰色—纯色—灰色。
以纯度秩序为主的色彩构成,色调变化丰富、微妙、含蓄,但容易含糊不清,缺少个性,调和不宜层次太多。
秩序调和总的说来具有明快、华丽、有序、色感饱满、对比强烈而又和谐,并富有节奏与韵律感。
综上所述,色彩的和谐,取决于对比调和关系的适度,同样也符合多样统一的形式美规律:多样变化中求统一,统一中求变化,是取得色彩美感的规律,也是取得色彩和谐的关键,美的色彩即和谐的色彩。
绘画性色彩与设计性色彩绘画色彩是以光照作用下产生的色彩变化为主,对表现物体瞬间引起变化的色彩进行敏锐的捕捉,真实地再现自然物象,绘画者的科学认识与观察是表现写生色彩的正确方式。
绘画色彩重在表现自然物象及绘画者的情感表达,想表现这些内容,就需要了解色彩现象的成因和表现色彩的绘画技巧。
设计色彩则以绘画写生色彩为基础,根据设计专业的特点和要求,运用色彩归纳、概括、提炼等手段,表现物体之空间,它更注重和强调物象的形式美感以及色彩的对比协调关系,培养设计者表现色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