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中学课堂教学改革优秀案例案例1、育才中学语文教研组龚翔老师《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了解小说的“三要素”中“人物”对于实现主题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掌握“实践创作、发现问题、对比作品、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赏读欧亨利小说后,体味人物的真实生活和他们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学过程】教师布置撰写小说的任务:扩写小说:“生,死,生”。
(注:最短的悬疑小说)。
要求:1.在小说中,至少设计三个主要人物。
2.主题是反映小人物之间互相关爱。
3.内容生动有趣,2000字左右。
4.创作时,详细分条记录写作时的困难之处。
学生们热情高涨,各显神通,一周后,教师读到了他们扩写的各种各样的故事,同时收到了他们作文时的记录。
分小组整合记录信息后。
学生记录的主要写作困难如下:课堂交流讨论:大家进行自己的作品与名篇小说的比较阅读。
带着写小说时的困难与局限,去欧亨利的小说中寻找解决办法,交流、讨论、整理出解决办法。
在大家初有成效地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深入,让学生自选欧亨利小说中具体一处他最值得学习的地方,谈谈学习收获。
带着问题赏读,同学们几乎都学有所获。
课后作业:利用课上总结的新方法去修改自己的作品。
【教学反思】这堂课以激发学生探求小说热情为主导,让学生自由发挥去创作一篇主题小说,从创作中发现写作局限,从而产生对小说体裁的困惑和局限。
通过课堂,再解决学生的困惑和局限,会更有效地让学生体味到小说的内涵。
“生,死,生。
”是欧亨利小说情节的主线,以此为线要求创作很有创意。
而且不少于三个人物和2000字的篇幅这两项要求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两个创作障碍。
这两项要求必不可少,因为最终要和欧氏小说进行比较,解决问题。
教师要求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记录下自己创作的困难之处,这点效果很好,因为这是他们印象最深的局限和困惑,这番创作挣扎的经历,会让他们更容易地进入欧氏小说进行一番探索。
对于“探”,他们会更有积极性。
在解决小说三要素后,从具体文本入手,学生仔细品味欧亨利小说的艺术特色,深悟其独特的语言魅力。
最后让学生学以致用,既然找到了自己文章的不足也找到了解决不足的办法,让学生再次着手去修改自己的文章,会进一步加深学生脑海中对“小说”的理解。
【分析点评】欧亨利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是上海现行高一语文课程中的一篇赏析文章。
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运用目标靶向原则,使得教学活动的全程都指向小说学习的目标——通过人物形象实现主题。
设计者通过一个足以引起学生好奇心的话题,巧妙地运用关键问题策略,以用一个问题统摄教学过程:让学生自己创作小说,发现局限与困难,再把自己的作品与所教课文(即名家小说)进行比较研读。
教学中,教师很好地运用了认知冲突策略,激发了学生关于小说创作于阅读间的认知差异,激发了学生求知的热情,这样,教学设计打破常规,寻求突破,从而更好地让学生主动去探求构建小说的要素,更积极地品读小说的艺术特色,让学生主体饶有兴趣地参与作品的重构,很好地显示出情感性与整体性,让学生从小说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实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案例2、育才中学英语教研组梅菁老师《和平与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帮助学生理解(听、读)与《和平与发展》的相关篇章;2.引导学生表达(口头、笔头)个人如何为世界和平作贡献。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搜寻与主题相关的材料;2.鼓励学生合作挖掘相关语句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帮助学生理解每个人都能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2.引导学生意识并实践个人在世界和平中的角色。
【教学过程】教师提出问题:原子时代和平基金会设立了一个斯沃克哈默和平作文竞赛,目的是鼓励全世界的中学生为和平献计献策。
1997年作文竞赛的主题是,“以一封寄给联合国秘书长书信的形式,描述你个人在家庭、学校或社区中解决矛盾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来促进世界和平”,如果你是参赛者你会写些什么?请同学们设计一张表格,写下自己的想法。
同学们上网搜索了原子时代和平基金会以及斯沃克哈默和平作文竞赛的背景及相关的各种资料,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第一次课堂分享。
同学们交流展示,大家为精彩的想法鼓掌,同时也产生了进一步改进、完善自己的设想的愿望。
教师向大家出示了当年一等奖得主——一位17岁美国女高中生,米兰达·尼科尔·约翰逊的信:Miranda fears that her generation may well be the generation that would bring destruction or peace to the world.Miranda proposes that the United Nations launch an educational programme to teach people how to resolve conflicts peacefully and constructively.Miranda hopes that the educational program can teach students how to make positive choices when faced with conflicts. It will also help produce a group of sensible individuals who will one day be making decisions to enable peace to become a reality in the world.第二次课堂分享。
同学们热烈的议论开来,米兰达因担忧我们这一代人可能会毁灭世界,而建议联合国发起一项教育计划,教育人们如何和平而有效地解决冲突,并用她的人生哲学“学会用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的方式来对待别人”作为这项计划的基础。
此外,米兰达还憧憬着通过这样的教育计划可为我们培养可靠的、关心别人的并且愿意接受未来挑战的一代人。
它还将有助于培养出一些明智的人,在面临冲突时作出积极的选择,能帮助世界实现和平。
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因势利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搜索各种个人为和平进程奉献的个案。
第三次课堂分享。
学生分别列举了他们所找到的各种案例,反映出每个人都可以在他们自己的领域中为世界和平献上自己的力量。
小组1:有一群热衷流行元素的学生们搜集到了自己的偶像迈克尔.杰克逊、约翰.列侬、U2组合用自己的歌声和影响力为世界和平尽责的事例:A. 介绍迈克尔.杰克逊脍炙人口的代表作“Heal the World”的创作背景和深远影响。
B. 赏析约翰.列侬呼唤和平和反对战争的传世之作“Imagine”。
C. 分享爱尔兰著名乐队U2赢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新闻。
小组2:一些学生想到自己曾经在语文课堂上学习过《安妮的日记》节选,刚好反应了一个小女孩在战争背景中,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憧憬着世界和平的经历,便找到了她的原文分享给大家。
小组3:还有同学在一起搜索到了很多政治家为世界、为和平振臂高呼的演说视频,如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卸任后针对温室效应在各地所做的演讲等。
教师:也将自己收集的奥巴马总统2009年访华时对青少年的一段寄语的视频和学生们分享,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身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能为世界具体做些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回到最初的问题:现在在2010年的今天,我们面对的是更频密、更繁杂的地区冲突和种族矛盾。
近期日本防卫厅非法扣押我同胞在本国海域---钓鱼岛附近作业的渔船和船员事件引起广泛关注。
请同学们就此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
我们在下一节课中分享。
【教学反思】整堂课以“我能为和平带来什么?我怎样为和平带来什么?”为问题主线。
教学材料丰富,教学媒介多样,尤其是以近期发生的钓鱼岛事件作为问题情境,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听说读写译五方面得到全方位的深化,思维能力得到激活,眼界得到开阔。
既体现了语言课程的应用性,也体现了语言教学的综合性。
【分析点评】“和平与发展”是现行上海高中英语课程高三年级中的一个篇章,教学时间约为5到6个课时。
教师设计出“我在世界和平中的角色是什么”这个主问题,贯彻问题中心原则、问题丰富原则和情境创设原则,精心组织相关语言素材,发挥学科在语言材料本身的功能,很好地体现出对学科认知与心理发展的功能,实现了课堂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因势利导,结合学生的反应,利用提出问题,提供关键词、参与小组讨论、评价等方式,灵活地运用了关键问题策略、开放多元策略和激励挑战策略,引导学生在“我在世界和平中的角色是什么”这样一个关键问题,先思后论,进入多元开放的学习场景,积极探索、主动发现,在使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得到提高和发展的同时,也能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从而很好地完成了学科夯实语言基本功,并发展学生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精神境界的学科目标。
案例3、育才中学数学教研组戴琳老师《正弦定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2. 会运用正弦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并使学生在应用定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定理及其作用。
3.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亲身体验数学规律的发现,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 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边长与角度关系,引导学生不断地观察、比较、分析,采取从特殊到一般以及合情推理的方法发现并证明正弦定理,并进行定理基本应用的实践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探索数学规律的数学思想,通过三角函数、正弦定理、平面几何等知识间的联系来体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3.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功心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上课预备铃响起,正当同学们等着老师喊上课时,突然教室前方的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幅幅吸引眼球的图片. 随着图片的切换,学生们不约而同地报着展现在他们面前的那些2010年上海世博场馆的名称,显得很兴奋。
这时,老师在一旁解释道:“刚才在屏幕上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世博园中的美景,相信在座的许多同学一定都已亲临其境、亲眼目睹了,今天就先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两个关于世博园建设中的问题。
”此时,学生们都用期待的目光等着问题出现。
只见,屏幕上又切换出一幅图片。
老师介绍道:“位于浦西的“城市最佳实践区”里巍然矗立着世博第一高,同时也是世界第一高的世博气象信号塔。
塔身的红色刻度和塔顶显示屏都清晰地显示了园区的实况温度,浦西园区的参观者抬头就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