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大学古代史课件 东晋时期

北京大学古代史课件 东晋时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只要注籍在侨州郡户口簿上,就可以获得优复(免调役)等等的优 待。…对于吸引中原地区人民像怒潮似地涌向江南,也起过一定的 作用。同时,当时北来的世家大族互相标榜门阀,…倘使琅邪王氏、 陈郡谢氏为了流寓江南而变成了丹阳王氏、会稽谢氏,那就等于取 消了他们的高贵标帜。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第一版 1991年第二版
王导之笼络江东士族,统一内部,结合南人北人两种实力以抵抗外 侮,民族因得以独立,文化因得以续延。不谓民族之功臣,似非平 情之论也。 ——陈寅恪《述东晋王导之功业》 上国众事,所以胜江表者多,然亦有可否者。…乃有转易其声音以 效北语,既不能便,良似可耻可笑。所谓不得邯郸之步,而有匍匐 之嗤者。此犹其小者耳,乃有遭丧而学中国哭者。…孔子云:丧亲 者若婴儿之失母。其号岂常声之有?宁令哀有余而礼不足,哭以泄 哀,妍拙何在。而乃治饰其音,非痛切之谓也。 ——葛洪《抱朴子外篇· 讥惑》
苻坚…率众号百万,次于淮、淝,京师震恐。……(谢)玄等既破 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 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 户限,心喜甚,不觉屣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 (晋书谢安传)
谢 安
淝水之战 383年十月
五、东晋的灭亡

宋是南朝中的第一个朝代,由刘裕建立。 刘裕出身贫寒,靠军功起家。411年官至 太尉,掌握东晋兵权。417年灭后秦,次 年受封为相国、宋公。420年,废除晋恭 帝,自立为帝,是为宋武帝,国号宋, 都建康,历史上称作刘宋。
荆 州
东晋与成(汉)
301年 304年 306年 338年 347年
賨人李特在绵竹起兵反晋。 李特子李雄称成都王。 李雄在成都称帝,国号成。 李寿改国号为汉。 桓温伐蜀,李势出降,汉亡。
三、东晋的四次北伐
第一次是祖逖北伐(313-321)。祖逖 “中流击楫”,大败石虎石勒之兵,收 复黄河以南区。 第二次是庾亮、庾翼北伐(333、343)。 第三次是殷浩北伐(353-353)。 第四次是桓温北伐(354-369)。桓温曾 十次上表请求北伐。

四、淝水之战

(383年)8月,前秦苻坚发兵87万,号称 百万大军,分路向东晋大举进攻。他曾 自豪地说:“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有一举灭晋之势。东晋执政谢安以其弟 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玄为前锋都督, 指挥由其子谢琰和将军刘牢之率领的8万 北府兵迎战。晋军渡过淝水谢石乘机发 动攻势。一时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秦军死伤惨重,大败而归。

公 还 邪起 尔 温 ) 受 〃曰 寂 而 九 ”: 寂 以 立锡 “〄雄 简 。 既既 将 武 文 既 负不 为 专 帝 逢 其能 文 朝 。 覆 才流 、 〄 败 力芳 景 窥 〄 〄百 所 觎 名 久世 笑 非 实 怀〄 。 望 ( 顿 异不 ” 。 晋 减 志足 众 或 书 桓 〄 〄复 莫 卧 欲遗 敢 对 温 传 乃 先臭 对 亲 ) 废 立万 。 僚 帝 功载 既 曰 (河 而: 海朔 抚“ 西〄 枕为 … …
第一节 东晋的建立与内乱

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江南侨姓士族 王谢庾桓和土著士族朱张顾陆诸家的支 持下,在建康称帝,建立东晋政权。在 东晋政建立的过程中,王导曾发挥过重 要作用。据说司马睿在即位时,曾要拉 王导共升御座,故当时有“王与马共天 下”之说。
元帝为琅邪王,与导素相亲善。…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 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会(王)敦来朝,导谓之曰:“琅邪王雄 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会三月上巳, 帝亲观禊,乘肩舆,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 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 左。…自此之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及帝登尊位,百官 陪列,命导升御床共坐。导固辞,至于三四,曰:“若太阳下同万 物,苍生何由仰照?”帝乃止。 ——《晋书· 王导传》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田余庆先生
东晋门阀政治的代表家族: 琅琊王氏 颍川庾氏 谯国桓氏 陈郡谢氏 太原王氏
门阀政治,质言之,是指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一种在特定条件 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 严格意义的门阀政治只存在于江左的东晋时期,…门阀士族存在 并起着不同程度政治作用的历史时期,并不都是门阀政治时期。 如果没有一个成熟的有力量有影响的社会阶层即士族的存在,如 果没有一个丧失了权威但尚余一定号召力的皇统存在,如果没有 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这样一个外部条件,如果以上这三个条件缺少 一个,都不会有江左百年门阀政治局面。 门阀政治是皇权与士族势力的某种平衡,也是适逢其会得以上升 的某几家士族权力的某种平衡。……动乱的方式较多地表现为长 江上下游之争,因为在士族专兵条件下,彼此制约的士族,其权 力的分配正是表现为长江上下游实力的相持。但是,上下游的这 种关系又受南北民族矛盾的制约,冲突一般是适可而止,较少达 到决裂地步。 ——田余庆
一、侨置与土断

侨置是东晋王朝安置移民的重要措施。即 在江南地区建立侨置郡县。当时北方士族 与普通百姓大量南迁,多相聚而居。保持 原有的籍贯。统治者因而设置侨州、侨郡、 侨县,安置北方士族,从而形成州中有州, 县中有县的“插花地”。这种情况在南朝 时期也实过。土断是废除侨置郡县的措施。 当时侨置州县无一定边界,不征租税徭役, 大士族广占田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 府的财政收入。晋成帝时下令土断,把侨 置郡县的户口编入原来的郡县。
第七章

东晋的统治
教学要点:东晋的建立与内乱;东晋的北伐与 前秦的南征。 教学内容:“王与马共天下”;侨置与土断; 西晋的内乱;东晋的四次北伐;前秦的南征与淝 水之战。 考核要求:要求理清东晋时期的基本线索;知 道“王与马共天下”是怎么回事;能把淝水之战 作为一个名词解释,也能作为一个大题论述;正 确认识淝水之战中前秦失败的原因。

二、百年内乱

东晋王朝北伐不能成功,与其内乱有一 定的关系。东晋一代,内乱不止。重大 的内乱有四次:王敦之乱(322-324); 苏峻祖约之乱(325);桓玄之乱 (402);孙恩、卢循起义。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这种长期动乱的情况在前代 是很罕见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东 晋王朝的力量。
扬 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