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业研究报告东吴证券孙振宇、戴林播一、行业概况(一)我国物流行业发展情况我国现代物流行业起步较晚,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发展的主要特点:一是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己初露端倪,这说明我国物流活动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加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二是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走出以企业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发展第三方物流,己是中国物流业发展当务之急。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国已经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全球500强企业中大部分公司已在中国投资设厂,不过为其提供物流服务的通常是其原有的物流合作伙伴,因此,国内的物流企业规模和水平亟待提升。
与此同时,在本土物流企业接受挑战过程当中,这些先进的物流企业也带来了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经验,中国物流企业也迎来了发展的好时机,也将逐步进入全球化的物流服务网络。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与各行业特别是制造业的融合进程加快。
现代物流业发展开始由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迅速向环渤海和中西部地区延伸。
物流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形成,物流业发展对于提高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行业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二)行业监管体制物流行业是一个复合型产业,是物流资源产业化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型或聚合型产业,物流资源有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平台等,其中运输又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
这些资源产业化就形成了运输业、仓储业、装卸业、包装业、加工配送业、物流信息业等。
这些资源分散在多个领域,包括制造业、农业、流通业等。
把产业化的物流资源加以整合,就形成了现代物流服务业。
现代物流行业,是完全竞争性行业,不存在市场准入、生产额度等限制。
2004 年8 月5 日,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联合布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明确现代物流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为加强综合组织协调,建立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商务部等有关部门和协会参加的全国现代物流工作协调机制。
该协调组织的成员包括国家发改委、商务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民航总局、公安部、财政部、工商总局、税务总局、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等,主要职能为提出现代物流发展政策、协调全国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组织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等。
(三)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四)行业相关政策①《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2012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基本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城乡一体的现代流通体系,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进一步增强。
流通领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效果显著,批发零售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加快,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明显降低。
现代信息技术在流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和统一配送等成为主要流通方式,连锁化率达到22%左右,商品统一配送率达到75%左右,流通产业整合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流通主体的竞争力明显提升,形成一批网络覆盖面广、主营业务突出、品牌知名度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
并指出“极创新流通方式,大力推广并优化供应链管理,鼓励流通企业拓展设计、展示、配送、分销、回收等业务。
”②《关于交通运输推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2013年6月,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交通运输推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意见中规划了交通运输在推进物流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主体作用,以加快构建综合运输体系为战略重点,着力调整运输结构、优化运输组织、提升装备水平、整合物流资源,构建衔接顺畅的基础设施体系、互联互通的物流信息体系、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体系,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在推进物流业发展中的基础和主体作用,推动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的融合,加快交通运输业转型升级,提升物流服务品质,推进物流业健康发展。
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2014年8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现阶段,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融资租赁、信息技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商务咨询、服务外包、售后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和品牌建设。
优化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服务,提高物流企业配送的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水平,推广企业零库存管理等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加强核心技术开发,发展连锁配送等现代经营方式,重点推进云计算、物联网、北斗导航及地理信息等技术在物流智能化管理方面的应用”。
④《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2014年09月12日,国务院印发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
该规划明确提出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⑤《关于促进商贸物流发展的实施意见》2014年9月,商务部发布《关于促进商贸物流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引导生产和商贸流通企业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运作模式,剥离或外包物流功能,实行主辅业分离。
支持商贸物流企业开展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准时配送(JIT)等高端智能化服务,提升第三方物流服务水平。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向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和供应链集成服务的第四方物流发展。
支持传统仓储企业转型升级,向配送运营中心和专业化、规模化第三方物流发展,鼓励仓储、配送一体化,引导仓储企业规范开展担保存货第三方管理。
支持货代物流企业发展壮大,为各类企业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提供支撑。
⑥《物流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0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粮食局、国家铁路局、国家邮政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国铁路总公司等单位在2015年11月,联合编制了《物流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0年)》,据现代物流市场发展需求,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标准制修订,注重物流标准之间及与其他产业标准的协调配套,提高物流相关标准的国际化水平,促进物流服务体系高效运转。
(五)公司开展业务主要资质公司所在行业有一些资质认定标准,需要通过交通运输部门或海关等主管部门的审核通过,公司已取得的认证有:二、行业规模与发展趋势(一)行业上下游关系物流行业的上游主要包括各种交通运输、仓储以及提供燃油动力的石油行业,其运输费用、仓储成本及燃油价格对物流行业的经营成本影响较大。
在国内市场中,运输行业供大于求,基本为完全竞争的状态,而石油行业在国内基本处于垄断的状态,从总提上说,物流行业的上游行业发展比较平稳,为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环境。
物流行业的下游较为综合,包括了各种类型的制造业、采掘业、服务业等等,基本囊获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各大行业。
国内经济的稳定增长,带动了各行各业的繁荣发展,也为物流行业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根据国务院印发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指出:总体上看,我国物流业已步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
现代物流是相对于传统物流而言的,是信息网络化下时代下对传统物流的升华。
它涉及多学科、多领域,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目标,统筹考虑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对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采取集成式管理,从而形成一条完整的供应链,以尽可能低的物流总成本,为客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增值服务。
现代物流出现的标志是基于专业化分工与企业在供应链合作基础上的第三方物流的出现,其标志性特征是物流的系统管理和方案的设计能力,核心技术是信息网络技术。
(1)物流行业处于平稳增长期在我国经济调结构、稳增长的背景下,物流行业成为各个环节的关键节点,经历了前些年的快速发展后,总体物流需求规模增速放缓,逐步进入了平稳增长期。
特别是迅猛发展的进出口贸易,使作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基础命脉的国际物流得到快速发展,并成为物流需求的主要组成部分。
除此之外,国与国之间物品实体的流动,涉及的面广、环节多,其构成成员涉及贸易业者、陆运业者、海空运承揽业者、货柜业者、报关业者、航空公司、船运公司以及港口,其所涉及的范围除了包括双边国家的内陆运输段外,还包括远洋运输和国际航空运输。
因此国际物流规模的增长不仅促进了运输、仓储、包装等物流单环节需求的增长,而且也促进了整个国际物流链中各作业环节的物流需求量的增长。
2015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预计可达220万亿元,与五年前相比增长70%左右,五年间年均增幅约为8.7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开始下降,运行效率有所提升。
(资料来源:中国物流学会网)(2)国家政策扶持近年来,国家各部委先后多次出台关于物流行业的政策,对行业给予大力扶持。
特别是2009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8号文),在《通知》中指出:实施物流业的调整和振兴、实现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变,不仅是物流业自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并重点发展九大物流区域,建设十大物流通道和一批物流节点城市,优化物流业的区域布局。
九大物流区域中有以上海、南京、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区域。
并且物流行业列入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是服务行业中唯一列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产业。
在十三五规划中,再强调了要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推进供应链、物流链创新。
同时,2014年,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2013年12月14日颁布的《关于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3】106号),“营改增”对物流服务的需方有利,有效降低需方的税收负担,将进一步促进物流外包服务。
(3)物流服务需求不断提升首先,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由集散型向专业型升级,企业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到核心领域,向企业自身品牌、技术质量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倾斜,而将一部分如物流服务等非核心业务外包,更高效率的利用社会资源,这也催生了一大批第三方物流公司。
同时随着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发展,专业的物流管理实现了运输、仓储、货代、报关等功能的整合与延伸,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服务,从另一方面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第三方物流保持了一个快速增长的态势,2009年中国第三方物流收入为610亿美元,而到了2013年中国第三方物流收入已经达到了1274亿美元,是2009年的两倍,年复合增长率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