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高新区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开端,对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影响深远。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关于抓紧编制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教基二〔2014〕968号)精神,满足我区居民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强化政府发展学前教育职责,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性和惠普性,将学前教育纳入区域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大投入,加强管理,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办园规模和效益,增强办园活力,全面推动我区学前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二、发展现状第一期三年行动计划以来,我区不断加大学前教育发展力度,学前教育事业获得了较大发展。
截至2014年10月底,全区共16家幼儿园,比2011年新增幼儿园8所,其中2家为市级示范幼儿园,5家为市一级幼儿园。
截至目前,全区学前三年适龄幼儿3108人,在园幼儿2487人,入园率80%,其中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达到85%,全区普惠性幼儿园6家,在园人数1000余人。
注册的16家幼儿园,园长全部为幼儿教育中等师范院校毕业。
幼儿教师人数由158上升至231名,231人均为师范院校毕业。
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豫政〔2011〕48号)相关文件精神,我区充分利用现有小学闲置校舍,接纳辖区幼儿接受学前教育,建设附属幼儿园。
目前,全区16个小学已建成附属幼儿班40个,极大地缓解了幼儿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
为加快我区学前教育发展,管委会制定了《关于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洛开[2013]64号)、《关于印发学前教育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洛开[2013]65号)等政策,落实学前教育资金近200万元,引导幼儿园升级达标。
我区3家幼儿园被评定为8星幼儿园,7家幼儿园被评定为6星幼儿园,2家幼儿园被评为5星幼儿园。
三、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并举、优质协调、充满活力的学前教育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以示范幼儿园为引领,以民办幼儿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实现教育发展的结构性新突破。
用3年时间,共计投入500万元,在高新区建成2所以上公办或公办民营幼儿园,把学前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
(二)具体目标1. 增加学前教育资源,入园率稳步提升。
根据“城镇服务人口1万人、农村服务人口3-6千人应设置1所幼儿园”的要求,结合我区人口分布情况和流动趋势,2014-2016年,全区拟改扩建幼儿园6所,新增面积15000平方米,可容纳幼儿数约1000人,建设投资500万元,以社会力量投资为主。
2014-2016年,我区0-3岁儿童预计为3800人,3-5岁适龄儿童预计达3500人,学前三年教育分年度发展目标:2014年,全区新增幼儿学额360个,在园人数达到3108人,入园率达到80%;2015年,新增幼儿学额360个,在园人数达到3300人,入园率达到82%;2016年新增幼儿学额360个,在园人数达到3500人,入园率达到85%。
2.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和扶持民办幼儿园,形成公办、民办幼儿园共同发展的良好环境。
坚持全面覆盖、协调发展原则。
将学前教育作为发展教育、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切实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3.加强和改善对幼教师资队伍的管理,提高待遇、积极吸引优秀人才,对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在职称评定等方面实行同等待遇。
学前师资队伍建设上,为满足未来三年发展需要,2014年新增幼儿教师20名、2015年新增25名,2016年新增30名。
4.缩小城乡之间、园际之间办园水平差距。
不断激发办园活力,提高办园效益,努力让学前适龄儿童都能接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
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原则,根据我区人口变化情况,科学测算学龄前儿童数量分布,按照“就近入园、扩大规模”的原则,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幼儿园的布局。
在布局规划上,要合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农村闲置校舍,逐步提高公办幼儿园入园幼儿总人数,努力增加市级示范幼儿园数量。
4.坚持规范管理,规范办园行为。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全面提高保教质量,幼教队伍上要实现按标准足额配备、学历达标率、持证上岗率要达到100%,专科以上学历要占教师总数的10%以上。
努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幼儿教师队伍,形成教育部门主管、相关部门齐抓共管通力协作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在有条件的幼儿园还要积极开办家长学校,为学前幼儿及家长提供早期保育与教育服务。
5. 全面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充实幼教管理力量,对学前教育机构实行星级评比,优秀者给予资金、政策上的奖励,不合格者将依照规定取消其办园资格。
四、保障措施(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按照“区级统筹、布局规划、乡镇为主、分工负责”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明确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高新区管委会成立由管委会副主任张汉智同志任组长,教育、财政、物价、人事、公安、卫生、建设、民政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学前教育三年规划领导小组,统筹全区学前教育管理。
领导小组在区文教体局设立办公室,由文教体局局长孙健通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区文教体局负责抓紧完善政策规定,严格准入要求,加大基础建设,充实师资,深化教研,加强对保教工作的指导,切实提高学前教育质量;项目服务和经济发展局局负责把学前教育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物价局负责加强对幼儿园收费的管理;财政局负责制定落实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把公办幼儿园建设列入财政预算;土地规划和建设服务局负责落实城镇小区和新农村配套幼儿园的规划用地;组织人事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制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的选聘、人事、工资待遇和技术职称(职务)评聘和教职工社会保障政策;综治办、公安局负责加强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农村和社会事务局负责监督指导幼儿园膳食营养与卫生保健;民政、工商、质量监督、安监等部门分别根据职能分工,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登记、设施设备、餐饮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指导和管理。
推进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
在建设中立足统筹城乡一体化大背景,落实《洛阳市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和《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城市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的意见》,按照标准规划建设好与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配套幼儿园,做到与其他建筑设施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
项目竣工验收要重点检查配套幼儿园建设情况,确保幼儿园规划到位,建设到位,满足城市居民子女入学需求。
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
坚持“公民办并举,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积极创设条件,鼓励和扶持民办学前教育发展。
一是完善配套政策,落实教育用地、园舍建设、普惠性幼儿园奖补等优惠政策,采取奖补资金、闲置校舍出租等方式,加大对民办学校的扶持力度。
建立“以奖代补”机制,对办园质量较高的民办园给予适当的奖励。
二是核算成本,根据市场需求实行弹性收费,适当提高民办园收费标准,保护和激发社会力量投资办园的积极性。
落实奖补政策,促进学前教育发展。
根据管委会制定《关于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洛开[2013]64号)、《关于印发学前教育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洛开[2013]65号)等政策。
落实对民办园各项兑现奖补奖励,扶持民办园稳步改进,达到标准园、优质园、示范园,提升辖区学前教育整体环境。
(五)规范学前教育管理,努力提高保育质量。
1.规范办园行为。
一是严格准入制度。
完善和落实幼儿园年检制度。
二是实行分类管理。
按优质园、标准园、合格园实行分类管理,鼓励民办幼儿园开展特色品牌建设。
三是加强安防措施。
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协同公安、交管和卫生、药监等部门,加大对幼儿园校车和食品卫生的联合监管。
四是规范收费行为。
民办幼儿园收费实行办园成本核算、报备、审核和公示制度,严厉查处以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兴趣班为由收取额外费用等违规行为。
五是通过实地考察、查看资料、现场咨问、走访座谈等方式,每年对幼儿园设施建设、园务管理、保教管理、师资建设和卫生保健等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努力打造一批特色示范幼儿园。
2.提高保教水平。
明确学前三年保教目标,规范使用幼儿教材,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乐,保教结合,满足学前儿童多方面发展的需要,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
健全教研网络,大力开展学前保育、教育研究,依托课题引领,推动学前保育水平提升整体。
(六)切实加强舆论宣传。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学前教育的地位、作用和有关政策,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和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管委会对在发展学前教育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推动我区学前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附件:洛阳高新区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名单附件洛阳高新区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名单组长:张汉智(区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副组长:陈颖颖(管委会副主任)成员:牛红丽(区党工委委员、区直机关工委书记) 郭建龙(区党工委委员、组织人事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张晓兵(区政协工委副主任、土地规划和建设服务局副局长)张敬慧(区物价所所长)张弟(区项目服务和经济发展局局长)刘汝斌(区财政局局长)杜倩(区农村和社会事务局局长)金铭辉(区公安分局局长)马元晓(区工商分局局长)孙建通(区文化教育体育管理局局长)王利彬(区法制和信访局副局长)区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规划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文化教育体育管理局,文化教育体育管理局局长孙建通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