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技术管理制度一目的为规范工程施工期间技术管理的行为,确保施工技术输入准确、可靠、合理、创新,从而顺利实现工程目标,特制定本制度。
二编制依据1现行“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导则”2公司“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三技术管理1项目部设总工程师或技术员,施工队设专职技术员。
2总项目总工程师为技术行政职务,对技术管理工作全面负责,拥有项目工程技术范围内的决策权和否决权。
四技术职责1项目部总工程师职责1.1组建项目部技术管理系统,根据公司的“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和技术管理制度,结合项目工程的具体情况组织编制实施细则和相关的管理制度,并督促贯彻执行。
1.2根据公司“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的相关程序,组织编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
1.3组织应用计算机信息网络工作,不断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努力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
1.4组织对施工图纸的会审,发现问题及时与相关单位联系解决,保证施工正常进行。
1.5主持解决项目工程施工中重要的技术问题,编制特殊技术施工方案(措施),并按公司有关制度上报审批。
1.6组织编制施工综合进度网络图,并跟踪分析、适时修改,加强其指导施工的功能。
1.7参加对分包施工队的资质及其质量管理、技术管理体系的考核。
督促职能部门对分包工程技术活动进行监控。
1.8组织和参加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工作。
1.9组织实现项目工程质量目标;参加建立和完善项目工程的管理体系;审定质量验收评定项目划分。
1.10主持质量大检查和质量事故的分析;分析施工全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采取措施解决薄弱环节,做到预防为主,超前决策。
1.11督促工程部和专职质检员,认真做好质量验收工作和“强制性条款”的落实,对关键工序亲自参加检查验收。
1.12督促物资部门会同试验单位做好原材料、混凝土试块、施工机械和工器具的技术检验工作。
督促计量器具管理工作,确保各类在用仪器、仪表、计量器具完好,并在检定期内。
1.13组织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积累技术资料,及时做好技术总结,组织技术交流活动。
1.14对项目工程的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工作负领导责任。
1.15督促项目部各部门,做好施工技术记录、检查验收签证、技术检验报告、各种试验报告以及影像资料等施工资料的积累、整理和保管。
1.16组织和参加工程中间、最终检查验收工作和竣工资料的装订移交工作。
2项目部专职工程师职责2.1认真执行公司“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和项目部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实现本项目工程的技术管理和工程质量目标。
2.2组织施工人员学习施工图纸和技术资料,组织施工图纸会审,联系解决会审中提出的问题。
2.3负责编制一般施工方案(措施),负责向施工人员技术交底,并组织实施。
2.4经常深入现场指导施工,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问题,纠正或制止施工违规现象,重大问题及时汇报。
2.5参加项目部组织的工程协调会议,提出解决施工技术问题的意见。
按时提出施工情况报告。
2.6具体实施项目部制定的技术革新和QC小组活动计划,提出合理化建议,应用计算机信息网络,不断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2.7督促和配合施工队定期对施工机械、仪器、仪表及重要工器具的检查和维护。
2.8对施工质量在技术上负责,严格按质量标准施工。
负责质量中间检查验收工作,填写工程质量中间检查验收记录。
参加质量事故分析,提出防止事故对策。
2.9对施工队施工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工作负责。
2.10参加技术培训工作,编写技术培训资料。
2.11督促、指导施工队做好施工技术记录,收集整理施工技术资料和施工移交资料。
编写工程技术总结。
2.12参加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和施工技术资料整理移交工作。
3.施工队专职技术员职责3.1认真执行有关的公司管理体系文件及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3.2负责对本队施工项目按图纸、规范进行施工,特别是“强制性条款”部分无条件执行。
3.3组织本队技术交底工作,并认真按作业指导文件施工,指导和协助操作人员填写施工技术记录。
3.4及时反馈质量、安全、环境信息。
3.5有权制止本队不按技术要求进行的施工。
材料代用管理制度1 批准的设计文件是施工的主要依据。
工程施工时全体施工人员都必须按图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设计有问题或由于施工方的原因需要进行设计变更及材料代用,应提出设计变更申请,办理签证后方可更改。
2 因施工需要或市场原因不能按设计图纸所列的规格、尺寸购买基础钢筋等原材料时,项目部应填写工程变更单,上报监理与设计单位,并经监理与设计单位同意下达工程变更单后方可实施。
3 铁塔材料的规格需要变更时由塔厂负责与设计单位联系进行变更,设计单位把变更后的变更单复印件发给项目部。
组塔时根据变更单的内容与现场到货塔材核实,是否存在不符,如有不符,及时与塔厂、设计单位联系解决。
4 架线金具和绝缘子的型号、规格等需要代用时,必须与设计单位取得联系,征得同意并取得工程变更单后方可代用。
任何情况下,项目部不能擅自代用架线金具和绝缘子。
五凡有变更的文件资料,工程变更单,变更后的施工图纸,各种文件,会议记录,均应交给项目部资料员妥善保管,并作为工程竣工资料移交。
隐蔽工程验收签证制度为了加强送电线路线路隐蔽工程施工管理,保证工程质量,特制订本制度。
1送电线路施工隐蔽工程包括:基础浇制前支模、基础浇制、基础拆模、灌注桩(挖孔桩)、灌注桩(挖孔桩)基础承台(连梁)、接地线埋设、导地线液压。
2基础浇制前支模后,施工队质检员检查土质、岩石性能、坑深尺寸、立柱底板断面尺寸、沙石含泥量、地脚螺栓或插入角钢、主筋规格、长度、数量、钢筋绑扎、地脚螺栓露出顶面高度、钢筋保护层厚度、地脚螺栓小根开、模板支撑质量、地脚螺栓顶面高差、坑底清理情况、焊接钢筋位置、根开对角线等合格后填写隐蔽工程(基础浇前、支模)签证记录表,上报到项目部,项目部专职质检员验收合格后,通知监理检查验收并在隐蔽工程(基础浇前、支模)签证记录表上签署意见。
3基础浇制过程中,施工队质检员检查混凝土配合比、塌落度、搅拌和振捣方式等满足施工措施要求后,填写隐蔽工程(基础浇制)签证记录表并上报到项目部,项目部专职质检员验收合格后,通知监理检查验收并在上签署意见。
4基础拆模后,施工队质检员检查立柱断面尺寸、地脚螺栓或插入角钢露出基面高度、地脚螺栓小根开、混凝土表面质量、整基基础扭转、同组地脚螺栓同心或插入角钢形心对立柱中心偏移、基础顶面或主角钢操平印记间高差、基础根开对角线尺寸等合格后,填写隐蔽工程(基础拆模)签证记录表,上报到项目部,项目部专职质检员验收合格后,通知监理检查验收并在隐蔽工程(基础拆模)签证记录表上签署意见。
5灌注桩(挖孔桩)施工时,施工队质检员检查水泥、沙石、主筋规格及数量、清孔、钢筋笼制作、桩径、桩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桩位中心偏差、桩间偏移、充盈系数等合格后,填写隐蔽工程灌注桩(挖孔桩)签证记录表,上报到项目部,项目部专职质检员验收合格后,通知监理检查验收并在隐蔽工程灌注桩(挖孔桩)签证记录表上签署意见。
6灌注桩(挖孔桩)基础承台(连梁)施工时,施工队质检员检查立柱、承台、连梁断面尺寸、地脚螺栓规格及数量、立柱、承台、连梁的钢筋规格及数量、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表面质量、焊接钢筋位置、基础根开及对角线等合格后,填写隐蔽工程灌注桩(挖孔桩)基础承台(连梁)签证记录表,上报到项目部,项目部专职质检员验收合格后,通知监理检查验收并在隐蔽工程灌注桩(挖孔桩)基础承台(连梁)签证记录表签署意见。
7接地线施工时,施工队质检员检查接地线规格、接地沟深度、接地线长度、接地线焊接、接地线总长、接地形式、2个接地线间最小平行距离、接地线方向、接地线实际敷设、降阻剂使用情况、接地线电阻、回填土等合格后,填写隐蔽工程接地线埋设签证记录表,上报到项目部,项目部专职质检员验收合格后,通知监理检查验收并在隐蔽工程接地线埋设签证记录表签署意见。
8导地线液压时,施工队质检员检查钢管和铝管压接前外径、内径、长度,压接后对边距和长度、压接前还要检查压接管清洗是否干净、外观检查(包括弯曲、扭曲、沙眼、裂纹、伤痕等)、导电脂、压后钢管的防腐、导地线表面氧化膜清除,钢管铝管压后数据等填写情况。
9施工队质检员在检查隐蔽各类工程时,要认真负责,在发现问题后要及时处理,并达到规范要求后在上报项目部检查验收。
10导地线压接时,液压工必须在旁站监理的监督下进行操作。
压接后,操作人员在压接管上指定部位打上代表本人的代号以示负责。
施工图预审制度一总则施工图纸是施工和验收的主要依据。
为使施工人员充分领会设计意图,熟悉设计内容,正确地按图施工,确保工程质量,避免返工浪费,必须在工程开工前进行图纸审核。
对于施工图纸中存在的差错和不合理部分,应在施工之前与设计单位联系解决,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二审核方法由项目总工负责组织本工程技术人员和物资部相关人员对所使用的施工图纸进行审核。
三图纸审核的内容1 施工图与本工程的技术要求是否一致。
2图纸表达深度能否满足施工需要。
3基础施工图的审查必须与杆塔施工图、杆塔明细表、杆塔平断面图等相联系进行审查。
4各种基础的顶部尺寸是否与铁塔底座对应尺寸相匹配。
5核对基础图的实物编号与材料表的编号是否一致。
核对基础图所绘材料与材料表是否一致,包括主筋、箍筋、地脚螺栓等的规格、数量、长度等。
6核对每个基础的混凝土用量,材料表上是否正确无误。
7转角杆塔及终端杆塔的基础是否有预偏,预偏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8杆塔施工图的张数是否齐全配套。
9检查横担(或地线支架)加工图上的导线、避雷线的挂线孔及跳线悬垂绝缘子串挂线孔与机电安装图上的金具是否相匹配。
金具安装后是否转动灵活且不碰阻。
10核对杆塔图的部件数量与材料表是否一致,总装图材料表与部件图材料表是否一致。
11核对各部件间连接部位的尺寸是否正确。
12机电安装图中的跳线与杆塔及拉线的间隙是否满足规程要求。
13交叉跨越段,设计有无特殊要求,施工中实施有无困难。
14电力线路下方有无设计未标明而需要搬迁的设施。
15对地距离的危险点复测时检查设计资料是否正确,有无漏测点。
16检查机电图中的材料表与图示内容是否相统一。
17检查导线跳线的设计弧垂是否满足设计规程要求。
18检查设计提供的导线及避雷线安装应力曲线或百米弧垂曲线是否与特性曲线相一致。
四审核处理1图纸审核中发现的问题或疑问汇总后,在监理部组织的施工图纸交底暨审核会上由设计部门负责解答,并形成会议纪要。
2会议纪要不能作为设计变更,如需要变更设计,设计院下发正式的设计变更(修改)单。
3所提出的问题得到解决后,填写“图纸审核处理意见记录”留存备查。
施工技术交底制度1 施工技术交底的目的:为使施工人员了解施工要求,掌握施工标准,科学组织施工,提高工程质量,保证施工的正确和顺利进行,特制定以下技术交底制度。
2 技术交底的责任:2.1公司级技术交底由公司总工(专业副总)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项目部进行的交底。